今天在牛客刷题时,遇到了一题浮点型表示类型的题目,因为之前没接触,故记录下来。
浮点型的通用表达式
N=M × RE
比如: 2.3456=2.3456×101, 其中M(Mantissa):浮点数的 尾数 ,R(Radix):阶码的 基数 ,E(Exponent):阶的 阶码 。
其中,R在计算机中通过用2,8或16表示,是个不确定的常量。
因此,在已知标准下,要表示浮点数,
一是要给出尾数M的值,通常用定点小数形式表示,它决定了浮点数的表示精度,即可以给出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二是要给出阶码,通常用定点整数形式表示,它指出的是小数点在数据中的位置,决定了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因此,在计算机中,浮点数通常被表示成如下格式:(假定为32位浮点数,基为2,其中最高位为符号位)
浮点数的规格化表示
按照上面的指数表示方法,一个浮点数会有不同的表示:
0.3×1000.3×100;0.03×1010.03×101;0.003×1020.003×102;0.0003×1030.0003×103;
为了提高数据的表示精度同时保证数据表示的唯一性,需要对浮点数做规格化处理。
在计算机内,对非0值的浮点数,要求尾数的绝对值必须大于基数的倒数,即|M|≥1/R。
即要求尾数域的最高有效位应为1,称满足这种表示要求的浮点数为规格化表示:把不满足这一表示要求的尾数,变成满足这一要求的尾数的操作过程,叫作浮点数的规格化处理,通过尾数移位和修改阶码实现。
比如,二进制原码的规格化数的表现形式:(0正1负)
正数 0.1xxxxxx
负数 1.1xxxxxx
注意,尾数的最高位始终是1,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省略掉该位。比如(−1)(1)×(1+0.111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2128−127 中这个1在二进制中表示就会被省略。
至此,我们引入IEEE754 标准,该标准约束了浮点数的大部分使用设置:(尾数用原码;阶码用“移码”;基为2)
1:尾数用原码,且隐藏尾数最高位。
原码非0值浮点数的尾数数值最高位必定为 1,因此可以忽略掉该位,这样用同样多的位数就能多存一位二进制数,有利于提高数据表示精度,称这种处理方案使用了隐藏位技术。当然,在取回这样的浮点数到运算器执行运算时,必须先恢复该隐藏位。
2:阶码使用“移码”,基固定为2
如下图的32bit浮点数和64bit浮点数,从最高位依次是符号位、阶码和尾数
其中32位浮点数的阶码(占8位)的范围为{-127,+127},但实际中使用的却是偏移阶码,范围是{-127,+127} + 127 = {1, 254}; 由于0不合法被省略;
于是,
一个规格化的32位浮点数x的真值为:
x=(−1)s×(1.M)×2E−127
一个规格化的64位浮点数x的真值为:
x=(−1)s×(1.M)×2E−1023
下面举一个32位单精度浮点数-3.75表示的例子帮助理解:
(1) 首先转化为2进制表示
−3.75=−(2+1+1/2+1/4)=−1.111×21
(2) 整理符号位并进行规格化表示
−1.111×21=(−1)(1)×(1+0.111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21
(3) 进行阶码的移码处理
(−1)(1)×(1+0.111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21
=(−1)(1)×(1+0.111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2128−127
于是,符号位S=1,尾数M为111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 阶码E为12810=1000 00002,则最终的32位单精度浮点数为
1 1000 0000 111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
浮点数的表示范围
通过上面的规格化表示,我们可以很容易确定浮点数的表示范围: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shuzfan/article/details/53814424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cnbizhen/p/950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