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和成绩
今年的软考,11月9号考试,12月16日出成绩。据说这次考试参考人数比往年多了50%,不过出成绩的时间并不比往年晚多少,感觉考试过程越来越正规了。我的三门科目都49+。虽说是一个月后才出合格标准,但应该是45分,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不是45分的时候。
考试的投入包括:
- 教材:137.22
- 报网络辅导班:150
- 辅导班教材题目书:110
- 作文纸:27
- 真题试卷电子版:10
- 另一本辅导书:33
- 论文集:30
总计:497.22。考后总结:教材完全不要买套装,套装里的其他书都是按17年第二版教材编的,新教材不一样了;5天修炼那本书说是按第三版教材编的,有些内容也是跟教材不一致,不过还是有点用的。
多抓鱼上竟然收教材,出成绩后把书卖了,回血35块。
备考过程
- 下半年软考一般是11月上旬考试,我是618凑单买的书,买完后一直没看。
- 7月上旬在淘宝上买的马军的高项网络课。考试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买了这个课,便宜啊,150块100多次课,不通过还可以一直学。“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 7月中旬开始跟着视频上课。刚开始差不多两天一次课,晚上7点半直播。我都是看录播,1.5~2倍速,省时间。
- 9月下旬开始做题目书的选择题。题目书把历年的真题按章节汇编,非常好,就是太多了,好多还过时了,做了最近几年的。
- 十一假期后发现,要想通过必须把10个领域47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技术,不一定全背下来,但至少要熟记才行。该背的还得背啊。
- 十月中旬,离考试四个周时,开始准备论文,先准备了通用的背景和结尾,然后按十个领域准备十篇中间部分,熟记。准备论文的过程中加深了对47个过程的记忆和理解。我觉得最后考试能过,主要靠这段时间了。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学习时间也没法保证了。打开书,马冬梅;合上书,马什么梅…
- 这次考试天时地利都不占,考点离家100多里;考试前一周,媳妇出差了。而且,好久没考试了,考试前一晚,紧张加兴奋,睡眠很差。心跳加速,手心出汗。
- 考试当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7点半到家。其中,开车3个小时,考试6个小时。准备一场考试真是对身心机能的一场拉练。
- 我所在的考场,只有40%的人来考试了。据说高项的通过率在10-20%左右,也就是说只要去考试,50%的概率能过。
- 下午案例考试,本来必须拿分的计算题, 快交卷时发现理解错了,但已经来不及改了。幸好把计算题放在了最后做,没太耽误时间。考后,群里交流,很多人都理解错了,看来题目本身是有点问题。考试三门必须同时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能不能通过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 今年的考试感觉是反套路的一年,辅导班一些经验不灵了。比如,项目架构的选择题辅导班说要么是职能型,要么是项目型,不可能是矩阵型,今年就是矩阵型;英语题之前前两题是新技术,今年不是;下午的案例题,没有了之前的找错改错;作文更不(全)是考前普遍预测的双拼。
- 据说往年考试考前都会预测下论文方向,从10个领域缩到2~3个领域,往往能命中一个。今年辅导班也预测啦,预测了5个!范围、进度、成本、质量和采购,结果这次考的是整体、干系人+沟通。去掉去年考过的人力和风险,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错过!
收获
首先,最重要的,也是大家考试的目的,获得了国家认可的高级职业资格。
其次,还是能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高项主要是讲管理,系统的分领域来讲解管理一个项目需要做些什么,相比其他讲管理的书,它结合了信息系统的开发,感觉更实一些,更容易理解些。而且,就算不做项目也会有些启发,比如之前参与的一个工作,现在想想就是因为没有做好干系人分析和变更管理,导致效果不好;再比如,这次考试很紧张,自己都觉得不应该啊,因为相比于之前参与过的很多考试,它并没有事关重大而且之后有的是机会,为啥紧张呢?学了风险之后,就知道了,投入越大,风险承受能力越小,裸考就不会紧张了。
考后拿证的当年,还能个税扣除抵扣。
来源:CSDN
作者:masofeng
链接:https://blog.csdn.net/masofeng/article/details/10359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