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Linux系统的区别及实际查看
3.1.1 32位与64位系统简单的介绍与对比
一.设计的初衷不同:
64位操作系统的初衷是:满足机械设计和分析,三维动画等需要大量内存和浮点性能的客户需求,而32位只是位普通用户的设计。
二.要求的配置不同:
64位只能在64位的电脑上进行,32位也可以安在64位的电脑上使用只是大打折扣。
三,运算速度不同:
64位的cpu的数据宽度是64位,处理器一次就可以提取64位的数据,比32位提高了一倍,理论上性能会相应提升一倍。
四,寻址能力不同:
64位的处理器的优势系统对内存的控制上。
怎么从Linux中查看32或64:
3.2 磁盘设备知识及Linux系统设备技术介绍
磁盘在使用之前要进行分区。
一块硬盘最多有四个分区: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主分区的位置可以用扩展分区代替,而且一块硬盘只有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内又可以划分为多个逻辑分区。
(2p+e/2P+1/1p+1e)
必须在扩展分区上划分逻辑分区,然后格式化才能存数据,安装系统。
3.3 entos 6.5 x86_64操作生产标准化基础优化
3.2.1什么是字符集?
就是一套文字字符及其编码
字符集的默认路径:LANG:负责字符集的变量
3.2.2更改SSH服务远程登陆的配置
1.Window:默认远程端口(3389)和管理员用户
2.Linux: 远程连接默认端口(22)和用户(root)端口的范围(0-65535)
更改用户和端口:(原理:服务器有一个开着的服务ssh随时等待连接)
为了防止黑客的入侵,现在要改的就是ssh的22号,也称之为默认端口
3.备份sshd
端口修改:65532
协议的修改:protocol 2
4.显示行号:
5.禁止root远程登陆:(将yes改为no)
6.将yes改为no(不使用DNS)
7. 允不允许空密码登陆:(改为no,去掉#)
8. 比较改之前和之后
9. 如果改错怎么还原
10. 改完生效:重启系统服务
11. 普通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
Su - root
3.2.3将普通用户添加在sudo管理
在普通用户下不能够改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的快捷方式:
#101gg定位到101行
#yy复制当前行
#P粘贴
Shift+g切换到最后一行
3.2.4服务器时间同步—ntp
1.查看时间
2.临时跟新
3.每五分钟更新一次
4.检查更新
3.2.5加大服务器文件描述符
1.什么是文件描述符
一台机器有很多人用,服务器会启动很多的程序,每个程序的启动。都会占用文件描述符,文件描述符又很少,怎么办?(所以需要加大文件描述符)
2.查看文件描述符
3.加大文件描述符的两种办法
暂时(退出就还原)
执行(永久)
3.2.6 n内核的调优
1,编辑文件
2.shift+g切换到最后一行添加如下内容
3.开启防火墙后,这是防火墙的优化
4.生效
第三章linux的基础优化小结
1.添加普通用户,通过sudo管理
2.更改默认的远程连接SSH服务器端口及禁止root用户的远程连接
3.定时自动更新时间
4.配置yum更新源,从国内更新源下载安装rpm包
5.关闭selinux及iptables(iptables工作场景如果有wan IP 一定要打开,高并发除外)
6.调整文件描述符的数量,进程及文件的打开都会消耗文件描述符
7.定时自动清理/var/spool/clientmquene/目录垃圾文件,防止indes节点被占满(c6.4默认)
8.精简开机自启动服务(crond,sshd,network,rsyslog)
9.linux内核参数的优化/etc/sysctl.conf.sysctl -p 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