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的读后感作文3800字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2-05 10:23:54

《人性的枷锁》的读后感作文3800字:
菲利普开始渴望爱情,情欲在他心里身体里蠢蠢欲动,燃烧着他。对于他来说,第一次感情经历,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征服欲,只为希望自己可以有一段值得向海沃德炫耀的艳遇而已。
对威尔金森小姐的初印象是:她穿衣打扮很有想法,菲利普不由自主地发现,和身边副牧师太太以及医生已嫁为人妇的女儿一对比,她显得有多么优雅,腰带上还别着两朵玫瑰花。啊哈,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
而当普利普在和她上床的那一刻,他看到她就心生失望,甚至有些恶心,这很难不说是生理驱使而做出的荒唐举动。这样一看,两人的私情显得非常滑稽可笑。对方只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女人。菲利普的机灵脑瓜里迅速勾勒了一副她的形象:皱皱巴巴、无精打采,身上过于花哨的衣裙和自己的一把岁数很不相符,还涂脂抹粉企图做作地掩饰自己的老相。这个形象让菲利普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再也不想见到她了,甚至一想到要亲吻她都觉得难以忍受。他对自己昨晚的表现感到毛骨悚然。这难道就是爱情吗?
看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他似乎只是为了向海沃德炫耀,所以他把这封信写成了一篇精致迷人的田园诗:日光和大海为他们的爱情平添几分激情与魔力;漫天星辰使故事诗意盎然,而古色古香的教区花园则成了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他心里想”就要这样跟海沃德形容——棕色的头发浓密而柔软,让人想把脑袋深深地埋进去感受她迷人的气息。皮肤细腻白净,像阳光一样闪闪发亮,脸颊则如一朵娇艳欲滴的红玫瑰。她多大呢?差不多十八岁吧,他要称呼她为“小风琴”,因为她的笑声清脆悦耳,如一条潺潺流过的蜿蜒小溪。声音那么低,那么轻柔,是他听过最动听的乐曲。”

《人性的枷锁》的读后感作文3800字

而这首音乐成为他的心理负担。当火车开动,她缩在车厢一角,悲恸地抽泣起来。菲利普在回教区的路上却觉得像是卸下了担子。
终于,他再一次战胜日渐衰老成一个不起眼小老头的伯伯,还有瘦弱成皮毛骨的像秋天枯叶的伯母,动身来了伦敦。
很可惜这不是他所爱的工作,闲睱之余去听听戏剧,但终究排遣不了他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在和古德沃西一起去巴黎出差时,他认为巴黎才真正的浪漫之城,所以他决定要去巴黎学艺术,成为一名艺术家。
再一次和伯伯起了冲突,不愿意再资助他。而这时伯母给他了一百多英镑自己的私房钱,菲利普的眼眶里忽然溢满了泪水,是因为伯母的爱和温暖。而当他向伯母说出他的感激时,路易莎疲倦而没有光泽的眼睛里闪过微微的笑意,满含幸福的笑意。
也许菲利普的人生充满了苦难与悲凉,太不可否认的是,他也很幸运。伯伯伯母在自己过得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给他的教育,也总在妥协,让他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http://www.simayi.net/duhougan/6742.html)在评论区总是看到很多人说伯伯又多么可恶,但试想对于一个经济条件不宽裕的男人,你又怎么能要求他视钱财为粪土,不斤斤计较过日子呢?这个人身上有矛盾,也有让人讨厌的地方,但他也确实在对侄子尽着抚养与教育的义务。
而他,菲利普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巴黎艺术之旅。
热心的奥特夫人,普里斯小姐,克拉顿,弗拉纳根,劳森,就这样一个个在菲利普的生命中登场了。这也由此引出了一个对菲利普有影响的克朗肖,也有了生活就像地毯的论调。
在与克朗相见的第一个晚上听他大谈艺术、文学、生活:艺术是奢侈的追求。人们只会保全自己,关心自身繁衍。只有这些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才有心关注作家、画家和诗人创作的艺术。最多就是把艺术视作娱乐消遣吧。艺术纯粹是天才们发明出的避难所,里面有吃有喝有女人,以此来躲避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真是有意思,有些人穷其一生追求的艺术,其实不过如此,但这剂麻药让菲利普飘飘然。克郎肖的见解是独特,他们生活的理解是深刻的。可生活对他来说,也不可残忍,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居住在一个破烂肮脏的地方,有着一个给别人做情妇的女人,何其不堪。但克朗肖,也许是怀才不遇,但他也没有奋挣,只是对生活妥协。用酒精麻木着自己的人生,洒后吐露出惊世核俗的见解和评论,但这一切对生活没有任何帮助,解决不了他的任何困境。也许,生活对于天才来说,总是让他们尝尽人世百态与炎凉,才能给世人带来有影响的遗世巨作吧。
“你去过克鲁尼吗,那家博物馆?在那儿你能看到各种染色精美非凡、图案绚丽多姿的波斯地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从那些毯子里你能领略到东方的神秘,感受到东方的美艳,就像哈菲兹笔下描绘的玫瑰或者哈亚姆诗中提到的酒杯。但是现在再去,你能看到更多。你刚才问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多看看那些波斯地毯吧,早晚有一天你会知道答案的。”
“你可真是难懂。”菲利普说。
“我醉了。”克朗肖回答。
这便是关于生活像一块地毯的论述,但依旧需要菲利普去找寻。
普里斯小学热心地教菲利普该怎么做,怎么画,似乎生命中总会有暖阳。即使同学们对普里斯嘲笑不已,但菲利普对她充满了同情,不愿意伤害她,总想给予她温暖。在请她用餐时,看到她狼狈的吃相,看到她脏兮兮的衣服,看到她破旧的出租屋,我们不曾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只知道是她的信念在支撑着她走下去。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我们才懂得她遭遇了什么。每天一杯牛奶,一片面包,但这还不是每天都有,她困苦交加,不曾向谁求援或者诉说。也许你会说她偏执造成了她困苦的现状,我也认同。但她做到了选择就去坚持,哪怕是飞蛾扑火,但她勇敢地去触摸自己的梦想。从现实角度来说,她会是位不错的家庭老师,这点从她教菲利普绘画入门时就可以看出。她对艺术绘画有着自己明确的见解,并且见解也有一定的深度。但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虽然努力也比较重要,但她错误地坚持了错误的选择,这是她的悲哀。人总是一个矛盾体,总想去触摸那些她无法触及的高度。我们可以对照自己,她身上也有我们的影子。
她之所以如此热爱艺术,主要是因为想像艺术家那样生活。她不在乎自己的画有没有长进,只喜欢画室里温暖的空气和能无拘无束抽烟的权利。她用低沉而愉快的声音表达着对艺术的爱和爱的艺术。可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连她也说不清楚。
而她的死亡,惊醒了菲利普,让他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他让福瓦内看完他的作品后,断定他最多只能成为一名二流画家时,果断的放弃了艺术生涯。这点让我特别佩服,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没有勇气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而菲利普,即使带着天生的跛足,向人生发出了选择和挑战。
福瓦内的出现,一个有棱角,一个犀利的人,一个谩骂诋毁画家的私生活的,极尽所能地讽刺他们的整天乱搞,连老婆都给红杏出墙给他们带绿帽子。对学生的画作也是一针见血,打击与讽刺之能,但他可以继续执教,因为他是巴黎最好的画师之一。他够犀利,够直接,可以一针见血指出你在绘画方面是否有造诣。也许尖刻了一些,但对人生的选择的确有帮助。在他判断菲利普有绘画上的小聪明,但最多只能成为二流作家时,他也在深深地为自己当时没有一个这样的老师为他指出明路而遗憾。这也应该是他为什么对学生尖刻批判的直接原因,他希望学生们可以认清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与生活。从这点上来说,福瓦内并不是个讨厌的人。
“没有比为了生计发愁更丢人的事儿了。有些人大言不惭地说自己不把钱当回事儿,我最鄙视这种人。不是伪君子就是傻子。钱这玩意儿就像第六感,没有它,剩下的五感都发挥不了最佳作用。没有足够的银子进账,生活里就少了一半的可能。唯一要注意的是,你不能花两个子儿的成本来挣回一个子儿的价值。你可能会听到别人说贫穷是对艺术家的最佳鞭策。说这话的人从来都没受过穷啊。贫穷就像扎进你皮肤里的钉子,他们不知道这会让人变得多么抠门,会让你遭受多少羞辱。贫穷会砍掉你的翅膀,像癌细胞一样侵噬你的灵魂。倒不是说要有多富裕,可起码要有足够的钱来维持尊严,有足够的底气不受打扰地工作,能慷慨诚实地做事,能不靠他人独立生活。不管是画画的还是写字的,但凡一个艺术家要靠自己的作品吃饱肚子,我都深深地为他感到同情。”
“如果你问我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会建议你咬咬牙,下定决心干点别的试试运气吧。听上去也许很难,但我告诉你吧,我愿意拿世上所有东西去换取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我回到你这么大的年纪,遇到一个能给我这样建议的人,并且乖乖按着他的建议来的机会。”
菲利普被这番话惊呆了。福瓦内老师硬生生地挤出一丝微笑。他的眼睛还是那么严肃而惆怅。“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我认同福瓦内所说的,所有的艺术都建立在物质之上,生活更是如此。
受劳森影响,菲利普因此拜读了福楼拜和巴尔扎克的小说,以及魏尔伦、埃雷迪亚和利尔亚当的诗。他们一起去看戏,有时还一起买张顶层的便宜票欣赏歌剧。他们的住处旁就是奥代翁剧院。菲利普受劳森影响喜欢上了路易十四时期的悲剧作品和字正腔圆、声音洪亮的亚历山大诗歌朗诵。在绘画上,菲利普没有自己的风格,反而成了临摹劳森的作品。
弗拉纳根,克拉顿,还有什么露丝小姐就一笔带过吧。一名出色的画家必须能画出两样东西——人和人灵魂的诉求。因为这些人都没有,所以就不再赘述而迷惑我们自己眼睛。我喜欢菲利普这个人设,因为他懂得反思自己的人生,明白自己要选择规划自己的生活。不可否认的是他也在走弯路,但年轻时的弯路才不致于青年时的蹉跎,中年老年时的遗憾。他经历挫折,但勇于认清自己,坚持自己的初心与选择。
菲利普幡然醒悟:既然人只有一辈子,那一定要做成点什么事才行。他觉得成功既不是腰缠万贯,也不是声名远扬。到底是什么呢?他也没有确定的答案,也许阅尽世间百态或者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一种成功吧。菲利普认为人的一生要实打实地认真度过,而不是逢场作戏,表演给别人看。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