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

商用信息通信技术在美军的战术应用

大城市里の小女人 提交于 2019-12-02 19:42:16
作者:王煜 1 引言 美军2012年发布的“联合作战顶层概念(CCIO):联合部队2020”称,全球一体化作战将是未来美军联合部队作战的基础概念。而实现全球一体化作战的关键要素是任务指挥,它是一种以去中心化为特征并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及以移动计算技术进步进行加强的指挥哲学体系。 过去十年间,商业界已经在ICT和移动计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产生了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应用商店、新一代蜂窝网等诸多创新。在士兵需求的推动下,将商用设备推到作战前沿也已变为现实。美国防部利用这些创新获得各种能力并节约资金已成必然。应用商业现货技术的优势包括:1)先进的性能(如,处理能力,存储器、通信媒体,通信速度,GPS,摄像机,USB等)和功能(如,app,聊天,地图);2)推入市场速度更快;3)成本更低;4)减少政府研发工作;5)相比同类军用系统,体积、重量、功率更低。 但由于战术边缘作战人员的特殊要求,应用商用技术也有局限,主要包括技术、环境和采购方面的限制。典型环境限制有面对敌方行动时的抗毁能力、缺乏固定基础设施、高机动性以及加固化处理。技术限制则包括鲁棒性(面对信号损失)和安全性。而采购限制则涉及美国防部各种规章和过程的限制。 一般来说,毫不修改直接在战术边缘应用商业现货能力并不现实。更普遍的情况是为满足军事需求,由原开发者或第三方厂商对商业现货产品进行改造后使用。然而

移动通信实习报告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2-02 01:52:54
序言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移动通信的核心侧和无线侧两部分,实习时间是2017年6月12日至2017年6月30日。实习过程中核心侧部分主要认识华为WCDMA 3G移动核心侧设备MSoftX3000、UMG8900、HLR9820、SGSN9810、GGSN9811等设备的外观及结构,了解其型号、参数、性能指标和运行情况;认识移动核心侧设备的基本组成,认识WCDMA核心网网元设备及各个单板的认识,加深理解移动核心侧设备在整个通信网中的地位;无线侧部分认识华为WCDMA 3G移动通信无线侧设备DBS3900、BSC6810等系列设备的外观及结构,了解相关设备的型号、参数、性能指标和运行情况;认识华为DBS3900、BSC6810等设备内各单板的位置和作用,加深理解移动无线侧设备在整个通信网中的地位;以此来加强课程学习中对移动通信理论内容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移动通信核心侧 移动通信核心侧实习目的和要求 实习目的 了解WCDMA全网拓扑结构; 认识华为WCDMA 3G移动核心侧设备MSOFTX3000、UMG8900、HLR9810等设备的外观及结构; 认识核心侧设备的基本组成,了解WCDMA核心网网元设备以及各种单板; 掌握移动通信核心网的通信原理; 熟悉移动通信系列设备的构成、性能、作用及运行情况; 实习要求 要求能独立完成MSOFTX3000的数据配置

NGN学习笔记5——IMS技术

大城市里の小女人 提交于 2019-11-28 23:56:05
1.移动网络的发展--引子 20世纪80年代,商业性移动通信网络得到发展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TACS、NMT等模拟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IS-95、DECT、IS-136等数字系统,目前建设的2G移动网络使用两种主要技术,GSM网络使用TDMA技术,大约占70%,IS-95网络基于CDMA技术,大约占25%。 1992年开始对3G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研究:R99、R4、R5、R6、R7、R8、R9…… 2G (GSM), 基于电路交换 2.5G (GPRS), 引入分组交换 3G时代的到来 1992年ETSI发起对即将到来的3G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研究。采用2GHz附近的频率,支持多种空中接口: WCDMA——使用2GHz频谱的宽带码分多址接入 EDGE——用于GSM演进的增强数据传输速率 CDMA2000(1xRTT)——多载波SCDMA系统,用于在与IS-95相同的频带上建设CDMA网络 TD-SCDMA——由中国提出 支持分组数据业务,采用通用体系结构——UMTS(由3GPP负责制定),已有6个版本: 3GPP R99、R4、R5、R6、R7和R8 具体的: 3G (R99), 引入全新的UTRAN 3G (R4),电路域采用移动软交换 3G (R5), 引入IMS域 3G (R6),引入WLAN接入 3G (R7), 功能增强: CSI (Combination of

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分析与研究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1-26 11:32:06
摘 要:边缘计算作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关键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文章首先分析了边缘计算平台在推广中面临的问题;随后从架构出发分析了典型边缘计算平台,并列举了边缘计算应用场景的需求参数,最后提出了一种边缘计算平台分类模型。 物联网应用发展带来终端设备的指数型增加,据思科网络指数预估[1],到 2022 年,网络设备连接量将达到 500 亿,其中物联网终端占比将达到 51% 。由于物联网终端的资源局限,往往需要借助远端的云计算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如果将终端所有数据传输到云中心统一处理后再返回终端,势必给网络链路和数据中心带来极大的压力,也极易导致云中心过载而拒绝服务( DoS ),影响终端用户体验。 因此,研究者们根据分级分层计算的理念和应用实践,逐步提出了边缘计算模式,通过在用户邻近区域提供计算服务,有效减少网络和云计算中心资源压力。边缘计算并不是为了取代云计算,而是对云计算的拓展,为物联网提供更好的计算平台。边缘计算的构架是“端设备—边缘—云”三层模型,三层均可以为应用提供资源与服务,其结构如图 1 所示。 图1 边缘计算逻辑结构图 刘等[2]阐述了边缘计算的定义,通过一些应阐述了边缘计算的定义,通过一些应用实例来分析边缘计算在移动应用和物联网应用上的优势,指出边缘计算的发展方向。吕等 [3] 研究了边缘计算标准化的进展,分析了一些边缘计算应用案例。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