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估计

Blind Estimation and Detection of Space-Time Trellis Coded Transmissions over the Rayleigh Fading MIMO Channel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20-03-01 16:45:53
目录 文章来源 摘要 基本概念 粒子滤波 时间序列模型 系统模型 通信系统 经典状态空间表示 论文所提出的状态空间表示 借鉴之处 文章来源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VOL. 56, NO. 3, MARCH 2008,Frederic Lehmann 摘要   该论文对STTC(space-time trellis codes)下的未知平坦信道进行盲估计,在接收端使用粒子滤波算法。其结果与已知完美信道条件下使用VA(Viterbi Algorithm)性能接近。 基本概念 粒子滤波   在一个时间离散动态系统中,用下面的方程来表示:   其中,第一个等式是过程等式:从上一个过程 转移到当前过程 , 是在有限序列中取。第二个等式是状态等式。第三个等式是测量等式。 和 分别是过程噪声和测量误差。   在使用粒子滤波估计时,算法框图如下: 时间序列模型    是移动平均过程,表示如下:    是自回归过程,表示如下: 系统模型 通信系统   该论文使用STTC编码,并将其通过BPSK映射。在第j个天线上接受到的观测值为:   其中是在第k个时间间隙,从第i个发送天线到第j个接受天线的复时变信道增益. 经典状态空间表示 ![](https://img2018.cnblogs.com/blog/1543270/202003/1543270

译文:FishNet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20-02-05 04:31:05
FishNet: 用于图像、区域和像素级的多功能主干网络 摘要 对于预测不同层级的目标对象(如图像级、区域级和像素级),设计卷积神经网络( CNN )结构的基本原则具有多样性。一般来讲,专门为图像分类任务所设计的网络结构,会默认作为其他任务(包括检查和分割)的主干网络结构。但是,多数网络的主干设计并没有考虑统一网络的优势,而为像素级或区域级的预测任务设计主干网络,原因可能是需要更高分辨率的深层特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设计了一个类似鱼形的主干网络,我们称为 FishNet 。在 FishNet 中,所有的解决方案信息都会被保留,并在最后的任务进行精炼。除此之外,我们观察到,现存的工作并不能直接将梯度信息从深层网络传递给浅层网络,而本文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处理该问题。为了验证 FishNet 的性能表现,我们进行了大量实验。特别地,在 ImageNet-1k 数据集上,在参数较少的情况下, FishNet 的性能可以完全超过 DenseNet 和 ResNet 。 FishNet 已经被应用在赢得 2018 年 COCO 检测挑战赛的一个模块中。代码被公开在: https://github.com/kevin-ssy/FishNet 。 1 简介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卷积神经网络( CNN ,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LTE的信道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20-01-22 00:07:27
信道是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照不同传输格式、用不同的物理资源承载的信息通道。根据信息类型的不同、处理过程的不同可将信道分为多种类型。 重点介绍LTE的 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物理信道 等常见的信道类型,并和3G相应的信道类型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加深LTE信道结构的理解。最后给出LTE从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再到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 依据不同的货物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选择相应的运送过程,最后保证接收方及时正确地接受货物。 1.信道结构 1.1 信道的含义 信道 就是信息的通道。不同的信息类型需要经过不同的处理过程。 广义地讲,发射端信源信息经过层三、层二、物理层处理,在通过无线环境到接收端,经过物理层、层二、层三的处理被用户高层所识别的全部环节,就是信道。 信道就是信息处理的流水线。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关系。上一道工序把自己处理完的信息交给下一道工序时,要有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业务接入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 。 协议的层与层之间要有许多这样的业务接入点,以便接收不同类别的信息。狭义的讲,不同协议之间的SAP就是信道。 1.2 三类信道 LTE采用UMTS相同的三种信道: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从协议栈角度来看,逻辑信道是MAC层和RLC层之间的,传输信道是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物理信道是物理层的,如图所示

通信原理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20-01-11 02:10:12
文章目录 第七章 信道;接收端均衡 信道路径损耗值: 信道均衡 第九章 接收端解调:同步 载波同步 位同步 帧同步 第十章 扩频通信技术 扩频系统 扩频目的: 扩频系统特点: 扩频系统优点: 扩频系统组成: 主要技术指标: 扩频系统分类: 伪随机序列的选择: 第十一章 第七章 信道;接收端均衡 恒参信道:信道的特定参数恒定不变的信道。有线信号传输,无线视距中继 随参信道:信道特性参数随时间随机变化的信道。短波通信(接收到多径信号),散射信道,移动通信信道 信道路径损耗值: 恒参信道的路径损耗只与传输距离有关。 随参信道的路径损耗除了与距离d有关,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p313 ,适用于天线发送与接收情况 L P =P t /P r =(G t G r ) -1 (λ/4pi×d) -2 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效应,p316 窄带衰落模型: 调制信号都是窄带信号,因此适用于调制系统。 窄带信号包络服从瑞利分布,载波的相位服从均匀分布。若多径中有直射径,则信号包络服从莱斯分布,信号相位取决于直射径信号。 平坦衰落信道: 信道h(t),输入信号s(t),噪声n(t) 输出r(t)=s(t)h(t)+n(t) 在平均功率取定的情况下,在 信道信噪比条件好 时,应该 加大信号的发射功率 ,而在 信噪比较差 时,则应 减少发射功率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读书笔记(一)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20-01-05 04:07:44
摘要: 本文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一章的读书笔记。主要讨论了什么是网络、网络的作用、和网络的分类以及网络的一些性能指标。 目录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1.2 因特网概述 1.3 因特网的组成 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 : 连通性 ——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 ——即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1.2 因特网概述 网络 (network)由若干 结点 (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 链路 (link)组成。 互联网是“ 网络的网络 ”(network of 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 主机 (host)。 “结点” 在网络中的 node 的标准译名是“结点”而不是“节点”。 但数据结构的树(tree)中的 node 应当译为“节点”。 网络与因特网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从 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1983 年 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 。

MIMO的文章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19-12-18 01:51:32
MIMO技术原理 概念 现状简介 移动通信 多入多出(MIMO)或多发多收天线(MTMRA)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 那么MIMO技术究竟是怎样的? 实际上多进多出(MIMO)技术由来已久,早在1908年马可尼就提出用它来抗衰落。在70年代有人提出将多入多出技术用于通信系统,但是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多入多出技术产生巨大推动的奠基工作则是90年代由AT&T Bell实验室学者完成的。1995年Teladar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1996年Foshinia给出了一种多入多出处理算法——对角-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D-BLAST)算法;1998年Tarokh等讨论了用于多入多出的空时码;1998年Wolniansky等人采用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V-BLAST)算法建立了一个MIMO实验系统,在室内试验中达到了20 bit/s/Hz以上的频谱利用率,这一频谱利用率在普通系统中极难实现。这些工作受到各国学者的极大注意,并使得多入多出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句话,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就是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第三章CDMA的原理与应用(2)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2-17 04:04:25
CDMA的应用 1空中接口 1.1概述 1.2物理信道结构 1.2.1上行物理信道结构 1.2.2下行物理信道结构 2自适应CDMA 2.1传统功率控制 2.2自适应功率控制 2.2.1功率控制原则 2.2.2例子 基于 W − C D M A W-CDMA W − C D M A 完全可以满足 U M T S / I M T − 2000 UMTS/IMT-2000 U M T S / I M T − 2 0 0 0 的需求。 1空中接口 1.1概述 WCDMA在无线接口上有三种信道:物理信道,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 WCDMA空中接口的主要参数 码片速率:3.84Mchip/s 扩频系数:256到4可变(上行),调制符号速率变化范围:960ksymbol/s到15ksymbol/s,512到4可变(下行),调制符号速率变化范围960ksymbol/s到7.5ksymbol/s 工作频带 信道安排:标称信道间隔为5MHz,中心频率必须是200khz的整数倍 无线帧:帧长10ms,分为15个时隙,每时隙2560chip 1.2物理信道结构 一个无线帧(10ms)由15个时隙组成,其长度为38400chip,一个时隙长度为2560chip。 1.2.1上行物理信道结构 专用上行物理数据信道:DPDCH,专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DPCCH,他们是在一个时隙内并行传输的。 如何并行传输呢

转载:802.11p的学习

五迷三道 提交于 2019-12-12 18:00:10
车联网协议主要面临的难题 1、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道是动态时变的快衰落信道,信号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以及时间选择性衰落都对信号产生严重干扰,包括符号间干扰ISI和信道间干扰ICI。 2、除了传统的数据业务,更重要的是要传送适时的安全与管理信息,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802.11p从802.11a修改而来 物理层改变 :主要是为适应交通环境而修改相应参数, 提高可靠性 MAC层改变 : 1、添加WAVE模式下的 集外通信方式 ,加入WBSS的过程中舍弃802.11a中的认证和连接过程, 降低延迟 ,保证实时性。 2、MAC层采用了802.11e的信道接入方式 EDCA ,提供了优先级QoS和参数化QoS,优先发送紧急安全信息和控制信息。 3、MAC层的部分还采用 1609.4协议 ,规范了WAVE协议中多信道的操作。 一、物理层 IEEE802.11p标准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来实现车车(V2V)、车路(V2I)的高速无线互连。 1.1OFDM OFDM主要的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符号间干扰ISI 当信号存在时延时,某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就会重叠到邻接的时隙上。如果延伸得太长,就会扰乱邻接时隙内发送的真实符号,这就是 符号间干扰ISI。 消除ISI : 当调制信号通过无线信道到达接收端时

高移动毫米波系统的深度学习协调波束成形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19-12-05 09:15:34
高移动毫米波系统的深度学习协调波束成形 摘要:支持高移动性的毫米波(mmWave)系统,可实现广泛的重要应用,如车载通信和无线虚拟/增强现实。但是,在实践中意识到这一点需要克服一些挑战。首先, 窄波束的使用和mmWave信号对阻塞的敏感性 极大地影响了高移动链路的 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其次,密集mmWave部署中的高移动用户需要频繁地在基站(BS)之间进行 切换 ,这与关键控制和延迟开销相关。此外,在大型天线阵列mmWave系统中 识别最佳波束成形向量 需要相当大的训练开销,以上都显著影响了这些移动系统的效率。在本文中,开发了一种新颖的集成机器学习和协调波束成形的解决方案,以克服这些挑战并实现高移动性mmWave应用。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许多分布式协调BSs同时为一个移动用户服务。该用户理想地需要仅使用 全向或准全向波束模式 来发送将在协调BSs处联合接收的一个 上行链路训练导频序列 。这些接收的信号不仅为用户位置绘制了定义签名,而且还为其与周围环境的交互绘制了定义签名。然后,开发的解决方案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来学习如何使用这些签名来预测BSs处的波束成形向量。这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支持具有可靠覆盖,低延迟并且可忽略的训练开销的高移动mmWave应用程序。基于精确射线追踪的广泛仿真结果表明

LTE系统时延及降低空口时延的4种方案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19-12-05 09:05:40
转载:https://rf.eefocus.com/article/id-LTE%20delay 对于 移动通信 业务而言,最重要的 时延 是 端到端时延, 即对于已经建立连接的收发两端,数据包从发送端产生,到接收端正确接收的时延。根据业务模型不同,端到端时延可分为单程时延和回程时延,其中单程时延指数 据包从发射端产生经过无线网络正确到达另外一个接收端的时延,回程时延指数据包从发射端产生到目标服务器收到数据包并返回相应的数据包直至发射端正确接收 到应答数据包的时延。 现有的移动通信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随着硬件设备的小型化和智能化,未来的移动通信更多“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的高速连接应用。机器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业务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移动医疗、 车联网 、 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将会推动MTC系统应用爆发式增长,大量设备将接入网络,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为移动通信带来无限生机。同时,广泛的 MTC系统应用范围也会给移动通信带来新的技术挑战,例如实时云计算、虚拟现实、在线游戏、远程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远程实时控制等业务对时延比较 敏感,对时延提出更高的需求,而现有 LTE 系统无法满足该需求,需要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未来MTC业务的时延需求,分析了LTE系统现有时延,阐述了降低时延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