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过程模型

【软件工程】常见的几种软件过程模型的比较

谁说胖子不能爱 提交于 2019-12-03 14:59:45
几种常见软件过程模型的比较 一、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瀑布模型(经典生命模型)提出了软件开发的系统化的、顺序的方法。其流程从用户需求规格说明开始,通过策划、建模、构建和部署过程,最终提供一个完整的软件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模型特点 : 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后一段的工作; 每一阶段都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没有交出合格的文档就是没有完成该阶段的任务。 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因此,只有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正确,后一阶段的工作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所完成的文档进行评审,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事实上越是早期阶段犯下的错误,暴露出来的时间就越晚,排除故障改正错误所需付出的代价也越高。因此,及时审查,是保证软件质量,降低软件成本的重要措施。 模型优点 : 强调了开发的阶段性,各阶段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强调早期调研和需求分析,推迟编码实现的观点 提供了一个模板,这个模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在该模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模型局限 : 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模型,要求项目严格按规程推进,必须等到所有开发工作全部完成以后才能获得可以交付的软件产品。不能对软件系统进行快速创建,对于一些急于交付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很不方便。 瀑布模型适合于需求明确,且无大的需求变更的软件开发(编译系统、操作系统等)

系统架构设计师 - 论文主题汇总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2-01 00:13:08
0. 题型 0.1 内容要求 摘要字数在 400 字以内,可以分条叙述,但不允许有图、表和流程图。 正文字数为 2000 字至 3000 字,文中可以分条叙述,但不要全部用分条叙述的方式。 0.2 题目 第一题 介绍主题相关的项目 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开发背景 总体需求 采用的技术体制 (使用该技术/方法的、该项目的)动机与期望 介绍担任的主要工作 第二题 理论描述,因主题而异 第三题 如何应用到项目中的,比如用到里理论中提到的哪些概念,又是如何实现的,实施效果又如何。 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实施效果又怎么样? 0.3 注意 细心审题,问的是什么 备考阶段要专心于自己最熟悉、最复杂、最高级的系统或项目,因此这个系统或项目中自己不熟悉的部分就不要准备了,免得到时候瞎扯。所以后面这种都加上了 删除线 。 1. 软件架构(体系结构)设计 2018,论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化 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化是在构件开发过程中或软件开发完毕投入运行后,由于用户需求发生变化,就必须相应地修改原有软件体系结构,以满足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的过程。体系结构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难以管理的问题。 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化是使用系统演化步骤去修改系统,以满足新的需求。简要论述系统演化的6个步骤。

软件设计——软件过程模型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19-11-30 03:51:39
软件过程模型 分类: 瀑布模型、 增量模型、演化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形式化方法模型 瀑布模型: 优点: 容易理解,管理成本低;强调开发的阶段性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和产品测试。 不足之处是,客户必须能够完整、正确和清晰地表达他们的需要;在开始的两个或3个阶段中,很难评估真正的进度状态;当接近项目结束时,出现了大量的集成和测试工作:直到项目结束之前,都不能演示系统的能力。 在瀑布模型中,需求或设计中的错误往往只有到了项目后期才能够被发现,对于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从而导致项目常常延期完成,开发费用超出预算。 缺点: (1)开发过程一般不能逆转,否则代价太大; (2)实际的项目开发很难严格按该模型进行; (3)客户往往很难清楚地给出所有的需求,而该模型却要求如此。 (4)软件的实际情况必须到项目开发的后期客户才能看到,这要求客户有足够的耐心。 适用于: (1)用户的需求非常清楚全面,且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或很少变化; (2)开发人员对软件的应用领域很熟悉; (3)用户的使用环境非常稳定; (4)开发工作对用户参与的要求很低。 它是以文档作为驱动、适合于软件需求分明的软件项目的模型 增量模型: 优点: 作为瀑布模型的一个变体,具有瀑布模型的所有优点。此外,它还有以下优点: (1)第一个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很少; (2

管理信息系统(三)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19-11-28 12:10:08
ISDM定义 ISDM不仅只是—种如何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过程模型。ISDM是—套整体方法,包含: —个通过分析方法、工具和技术操作的分析框架。描述系统开发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行为特征。主要指,面向过程、面向数据、面向对象。 支持分析框架的过程模型(process-model , 指开发活动的次序和持续时间)。描述系统开发随时间变化而呈现的阶段特征和项目管理与组织上的特征。有些类似SDLC, 如,瀑布模型、原型法、螺旋模型、敏捷软件开发等。 从技术上来讲, mis开发是系统阶段特征和行为特征的结合。因此, ISDM可视为包含开发信息系统用到的所有方法、操作和过程的框架。 完整的ISDM包含SDLC与开发方法、开发技术、开发工具及环境三层。 • SDLC :ISDM开发方法的过程模型可能混用多种SDLC 以适用不同项目需求。 • 开发方法:主要指面向过程、面向数据、面向对象。是—个通过分析方法、工具和开发技术操作的分析框架。 • 开发技术:中间件、可视化、软件复用等 • 开发环境和工具: CASE 、SDE 、SEE 、IPSE等 ISDM 中的这四项内容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制约。 • 开发环境/工具位于最底层,说明其他层面均需要开发环境/工具的支持 • 开发技术是组成开发方法的基本成分,例如,结构化开发方法是由结构化分析技术、结构化设计技术、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组成

软件工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19-11-26 23:47:19
一、瀑布模型 1.1 什么是瀑布模型 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直到80年代早期,它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将 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 ,并且规定了它们 自上而下、相互衔接 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瀑布模型是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其过程是从上一项活动接收该项活动的工作对象作为输入,利用这一输入实施该项活动应完成的内容给出该项活动的工作成果,并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活动 从本质来讲,它是一个软件开发架构 ,开发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 循环反馈 ,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最好 “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这也是瀑布开发名称的由来 对于经常变化的项目而言,瀑布模型毫无价值 1.2 特点 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该阶段具有两重含义 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后一阶段的工作 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因此只有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正确,后一阶段的工作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2、推迟实现的观点 对于规模较大的软件项目来说,往往编码开始的越早,最终完成开发所需时间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