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美航空

HDU 5105 Math Problem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20-03-18 09:02:19
让求 f ( x ) = | a ∗ x 3 + b ∗ x 2 + c ∗ x + d | ( L ≤ x ≤ R )的最大值 这个题目讨论a和b的值,如果a==0的话,那么这个方程就变成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直接找端点和对称轴(如果对称轴在给定的区间内)处的函数值就行,如果a != 0,那么求导,求导之后判断二次方程的delta,如果delta小于等于0,说明是单调的,那么最值还是端点处取到,如果delta大于0, 那么就要比较两个极点(如果极点在给定的区间内)处的值和端点值的大小就行了。 /************************************************************************* > File Name: math.cpp > Author: Howe_Young > Mail: 1013410795@qq.com > Created Time: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20时18分44秒 ************************************************************************/ #include <cstdio>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math> #include <cstdlib

ado通用操作数据单元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20-03-16 15:08:43
DELPHI开发2层C/S数据库应用程序,许多人通过ADOQUERY或ADOTABLE直接操作数据库,其实这种方法虽然最为直接,但有其缺点:如果以后要将程序升级为3层C/S会非常困难。而通过像下面的通用数据操作方法,像开发3层C/S一样地开发2层C/S程序,通过ADOQUERY或ADOTABLE获取数据,通过DATASETPROVIDER转换数据格式为OLEVARIANT,通过CLIENTDATASET内存数据集再同客户端显示控件关联,则所有操作数据的方法高度集中统一,以后要升级为多层会非常容易。这就是间接所带来的高度灵活。 ADO不能像FIREDAC和UNIDAC一样提交联表查询的CLIENTDATASET.DELTA,这在保存类似“单据”的数据的时候很不方便,需要间接一下然后才能提交。 FIREDAC和UNIDAC虽然默认也不支持,但只要设置属性就能获得支持。 其中FIREDAC的设置:UpdateOptions.CheckReadOnly:=False 其中的原由:A表联接B表查询,CLIENTDATASET中的字段既有A表的也有B表的,试图将CLIENTDATASET.delta提交给A表,CLIENTDATASET.delta将B表的字段值改变也一块打包了,而B表的字段的readonly:=true,试图提交只读字段会报错。 unit untDB; interface

【poj3468】 A Simple Problem with Integers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20-03-14 08:09:21
http://poj.org/problem?id=3468 (题目链接) 题意   给出一个序列,要求维护区间修改与区间求和操作。 Solution   多年以前学习的树状数组区间修改又忘记了→_→。   其实就是用树状数组维护一个差分序列${delta[i]}$,${delta[x]}$记录${[i,n]}$中每一个数的增量,每次修改${[l,r]}$就转化为了${delta[l]+=d,delta[r+1]-=d}$。   对于求和操作${[l,r]}$,其实就是${sum(x)-sum(y)}$,我们这里只讨论${sum(x)}$的求法。     $${sum(x)=s[x]+delta[1]*x+delta[2]*(x-1)+delta[3]*(x-2)+······+delta[x]}$$   其中${s[x]}$表示原数组的前缀和。     $${sum(x)=s[x]+\sum_{i=1}^{x}{delta[i]*(x-i+1)}}$$     $${sum(x)=s[x]+(x+1)*\sum_{i=1}^{x}{delta[i]}-\sum_{i=1}^{x}{i*delta[i]}}$$   于是我们用两个树状数组维护${delta[i]}$与${delta[i]*i}$即可。 细节   更新与求和的时候的下标一定不要打错,没注意到,贡献1Wa→_→。 代码

python assert断言函数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20-03-12 07:34:50
python assert断言是声明布尔值必须为真的判定,如果发生异常就说明表达式为假。 可以理解assert断言语句为raise-if-not,用来测试表示式,其返回值为假,就会触发异常。 self.assertEqual(a,b,msg=msg) #判断a与.b是否一致,msg类似备注,可以为空 self.assertNotEqual(a,b,msg=msg) #判断a与b是否不一致 self.assertTrue(a,msg=none) #判断a是否为True self.assertFalse(b,msg=none) #判断b是否为false self.assertAlmostEqual(a,b,places=none,msg=none,delta=none) #该判断过程有点复杂,判断过程如下 注:places与delta不能同时存在,否则出异常 #若a==b,则直接输入正确,不判断下面的过程 #若delta有数,places为空,判断a与b的差的绝对值是否<=delta,满足则正确,否则错误 #若delta为空,places有数,判断b与a的差的绝对值,取小数places位,等于0则正确,否则错误 #若delta为空,places为空,默认赋值places=7判断 例 assertAlmostEqual(2,2) 正确, assertAlmostEqual(5,2

python assert断言函数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20-03-12 07:33:59
python assert断言是声明布尔值必须为真的判定,如果发生异常就说明表达式为假。 可以理解assert断言语句为raise-if-not,用来测试表示式,其返回值为假,就会触发异常。 self.assertEqual(a,b,msg=msg) #判断a与.b是否一致,msg类似备注,可以为空 self.assertNotEqual(a,b,msg=msg) #判断a与b是否不一致 self.assertTrue(a,msg=none) #判断a是否为True self.assertFalse(b,msg=none) #判断b是否为false self.assertAlmostEqual(a,b,places=none,msg=none,delta=none) #该判断过程有点复杂,判断过程如下 注:places与delta不能同时存在,否则出异常 #若a==b,则直接输入正确,不判断下面的过程 #若delta有数,places为空,判断a与b的差的绝对值是否<=delta,满足则正确,否则错误 #若delta为空,places有数,判断b与a的差的绝对值,取小数places位,等于0则正确,否则错误 #若delta为空,places为空,默认赋值places=7判断 例 assertAlmostEqual(2,2) 正确, assertAlmostEqual(5,2

python-assert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20-03-12 07:31:05
self.assertEqual(a,b,msg=msg) #判断a与1.b是否一致,msg类似备注,可以为空 self.assertNotEqual(a,b,msg=msg) #判断a与b是否不一致 self.assertTrue(a,msg=none) #判断a是否为True self.assertFalse(b,msg=none) #判断b是否为false self.assertAlmostEqual(a,b,places=none,msg=none,delta=none) #该判断过程有点复杂,判断过程如下 注:places与delta不能同时存在,否则出异常 #若a==b,则直接输入正确,不判断下面的过程 #若delta有数,places为空,判断a与b的差的绝对值是否<=delta,满足则正确,否则错误 #若delta为空,places有数,判断b与a的差的绝对值,取小数places位,等于0则正确,否则错误 #若delta为空,places为空,默认赋值places=7判断 例 assertAlmostEqual(2,2) 正确, assertAlmostEqual(5,2,delta=4) 正确 assertAlmostEqual(5,2,delta=2) 错误 assertAlmostEqual(2,2.005,places=1) 正确

Linux之查看硬盘IO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20-03-12 02:03:50
我们知道了如果查看CPU负载可以使用top命令,查看内存使用情况可以使用free -h命令,但是我们还需要知道硬盘的使用情况,使用iostat和iotop 用iostat -x 1 10 如果 iostat 没有,要 yum install -y sysstat安装这个包,第一眼看下图红色圈圈的那个如果%util接近100%,表明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磁盘可能存在瓶颈,一般%util大于70%,I/O压力就比较大,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然后再看其他的参数, rrqm/s:每秒进行merge的读操作数目。即delta(rmerge)/s wrqm/s:每秒进行merge的写操作数目。即delta(wmerge)/s r/s:每秒完成的读I/O设备次数。即delta(rio)/s w/s:每秒完成的写I/0设备次数。即delta(wio)/s rsec/s:每秒读扇区数。即delta(rsect)/s wsec/s:每秒写扇区数。即delta(wsect)/s rKB/s:每秒读K字节数。是rsec/s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wKB/s:每秒写K字节数。是wsec/s的一半 avgrq-sz: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扇区)。即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平均I/O队列长度。即delta

个人项目作业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20-03-10 19:00:13
项目 内容 所属课程 2020年春季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罗杰 任健) 作业要求 个人项目作业 课程目标 切身参与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积累专业技术知识和团队合作经验 本次作业实现方面 体验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加深对于PSP的理解 教学班级 006(周五上午三四节)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Miracle-dz/IntersectProject 一、PSP表格 PSP2.1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预估耗时(分钟) 实际耗时(分钟) Planning 计划 · Estimate ·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20 20 Development 开发 · Analysis · 需求分析 (包括学习新技术) 60 60 · Design Spec · 生成设计文档 20 15 · Design Review · 设计复审 (和同事审核设计文档) 0 0 · Coding Standard · 代码规范 (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10 10 · Design · 具体设计 60 90 · Coding · 具体编码 120 180 · Code Review · 代码复审 45 75 · Test · 测试(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120 180 Reporting 报告 · Test Report · 测试报告

机器学习公开课备忘录(二)神经网络与BP算法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20-03-10 18:02:12
机器学习公开课备忘录(二)神经网络与BP算法 神经网络是针对特征过多,分布非线性的监督学习类问题提出的,模仿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例如:图像判别 前向算法 下面这张取自 http://www.cnblogs.com/python27/p/MachineLearningWeek05.html 的图片可以很好地说明前向算法,对于神经网络,特征所在的层称为输入层,即此处的 \(a^{(1)}\) ;结果层被成为输出层,即为此处的 \(a^{(3)}\) ,中间的层都被成为隐藏层。 可以看到,计算隐藏层及输出层的神经元输出,即是对输入层的输入进行加权,然后做sigmod映射,每一层还会额外增加偏置项,即常数项。 神经网络既可以用于回归问题,也可以用于分类问题。公开课讲述的是以分类问题作为例子的,对于二分类问题,可以根据输出层和阈值来进行划分是 \(0 或 1\) ;但对于多分类问题,往往 \(k\) 个分类会在输出层设置成 \(k\) 个单元,每个输入值的结果写成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 的形式,即若输出标记为第 \(k\) 类,则第 \(k\) 个元素为1,其余均为零。然后求出无标记数据的输出结果后,对输出层最接近1的神经元置1,其余置0,来得到其类别。 BP算法

Neural networks and the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大憨熊 提交于 2020-03-10 17:55:31
1. Neural network formulation Notations:$x$为输入,$y$为输出,用$n_l$表示网络的层数,$s_l$表示第$l$层的节点数(不考虑bias),输入层记为$a^{(1)}=x$ $$z^{(l+1)}=W^{(l)}a^{(l)}+b^{(l)}$$ $$a^{(l+1)}=f(z^{(l+1)})$$ Remarks 1. $W^{(l)}$是一个$s_{l+1}\times s_{l}$的矩阵,第$i$行对应由$l$层到$l+1$层节点$i$的线性组合的系数。 2. 定义cost function $$J(W,b;x,y)=\frac{1}{2}||h_{W, b}(x)-y||^2$$ $$J(W,b)=\left[\frac{1}{m}\sum_{i=1}^m(\frac{1}{2}||h_{W, b}(x^{(i)})-y^{(i)}||^2)\right]+\frac{\lambda}{2}\sum_{l=1}^{n_l-1}\sum_{i=1}^{s_l}\sum_{j=1}^{s_{l+1}}(W_{ji}^{(l)})^2$$ Remarks 1. 上面的$J(W,b)$定义了总体的损失函数,第一项是sum-of-squares error term,第二项是regularization ter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