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 深度探讨 / 实地探访 / 商务合作
6月27日,国内出行领域巨头『滴滴』表示开始在上海固定区域接受公众报名,体验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这是滴滴自2016年组建自动驾驶部门以来首次公开的进行自动驾驶网约车测试。
为此,中央电视台还在当天的央视新闻中特别就此事进行了几个小时的直播报道。
从目前运营的测试车来看,滴滴自动驾驶车辆是由沃尔沃XC60改造,该车指导价最低为36.29万元,考虑到大批量采购以及厂商优惠 ,车辆基础成本至少30万元以上。
更贵的,是加装的自动驾驶设备。据滴滴介绍,给它安装了近20个传感器,其中包括1个64线激光雷达、2个16线激光雷达、7个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此外,后备箱下方还放置有处理器、存储等相关设备。
与去年滴滴在 WAIC 上展示的感知方案不同,滴滴对这版感知方案进行了封装上的改进,形态上更加接近前装部署的样式,甚至在前向摄像头的外部加装了一个小小的雨刮器。
其实,从4月下旬到现在,百度和高德两家公司就分别在部分城市开放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
其中,百度分别在北京、长沙、沧州三地开展自动驾驶载人路测。据百度有关人士透露,该公司在中国已经拿到了150张路测牌照,其中可载人测试的牌照为120张。
今年4月,高德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AutoX合作推出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面向上海公众开放体验。6月,高德又与自动驾驶出行企业文远知行在广州合作,上线面向公众的RoboTaxi运营服务。
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各大科技公司都已经纷纷开始抢占Robotaxi市场
,只要谁能够在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率先拿到商用牌照,就能更早的接触到真实付费用户,并快速验证商业模式,在国内市场上领先其他对手一大截,甚至有可能独占Robotaxi市场的鳌头。
此次滴滴的首测让不少人为这家中国出行公司的技术而感到自豪,认为中国终于有拿的出手的自动驾驶技术了。
但其实,早在去年六月份,AutoX和小马智行(Pony.AI)两家中国公司在加州就获得了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颁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许可牌照,硅谷洞察对此专门进行了报道。
当时,在前三名拿到加州牌照的公司中,中国企业就占了两个,甚至比背靠Google的Waymo还要早。
最先获得加州自动驾驶出租车许可牌照的三家公司,图片来自网络
甫获许可,AutoX 便迫不及待地向外界宣布,他们将成为首个在加州进行商业试运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在硅谷核心区——圣克拉拉(Santa Clara)和北圣何塞(North San Jose)地区部署十余辆 L4 等级的自动驾驶车辆。届时,乘客们将可以从 AutoX 的手机应用上召唤相关车辆,体验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
可以说,相比于最近刚被亚马逊收购的Zoox只拟于 2020 年推出试运行的保守计划,AutoX 显得激进得多。
当时AutoX的官网提供成为试运营用户的报名表,图片来自AutoX官网
AutoX 于 2016 年 6 月由普林斯顿大学前助理教授肖健雄创立,如今刚刚走入其第四个年头,却已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少建树。
AutoX自动驾驶车辆,图片来自网络
在衡量自动驾驶的智能性时,有一个指标叫做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即 “平均多少英里需要一次人工干预”,这个数字越高,就意味着该自动驾驶汽车需要相对少的人工干预,也就意味着更智能。
AutoX 在该指标已经取得了 190.8 英里(约合 307 公里)的不错成绩,
与百度阿波罗计划、文远智行处于同一梯队,虽远不如一骑绝尘的 Waymo (11017英里,约合 17730 公里),但放眼同侪,绝不算落后。
而从路试里程来看,在 2017 年 11 月 31 日到 2018 年 12 月 1 日 的一年时间里,AutoX 完成了22710 英里(约合 36548 公里)的路试,超过了百度的 18093 英里(约合 29118 公里),
在一众中国公司中位居首位。
但是在美国叱咤风云的AutoX在中国却不是一帆风顺。
AutoX宣称4月27日起在上海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项目及体验招募活动,上海用户可报名免费体验AutoX在政府指定许可自动驾驶范围内的无人车。
有媒体从知情人士了解到,报名用户中有4000多名符合要求,AutoX筛选了其中10个用户。
事实上,AutoX只在2019年12月拿到上海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按照《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只获得路测牌照的车辆在道路测试期间,
“测试车辆不得搭载与测试无关的人员或货物”。
也正因为在没有拿到示范应用牌照的情况下开展载人项目并进行虚假宣传,AutoX在上海的自动驾驶路测牌照被暂停了一个月,不久前的6月4日才被恢复。
目前看来,这一计划也将延缓。
加州之外,Waymo 、Lyft等引领美国Robotaxi试运营
放眼加州之外,自动驾驶出租车试运营,早已不是件新鲜事。
Waymo自动驾驶出租车,图片来自网络
早在 2017 年 4 月,Waymo 便已在凤凰城展开其 Early Rider(早期乘客)计划,向部分试运营乘客提供免费出行。
2018年 12 月,Waymo 更将这一计划升级为更为成熟的 Waymo One,开始向乘客收费,商业化的尝试徐徐展开。
据 Waymo 披露,截止2019年五月份,Waymo One 已经能够在一天内为逾千名乘客提供服务,帮乘客解决包括日常通勤、接送孩子、超市买菜在内的多方面出行需求。不过,Waymo One 仍然局限于小规模试体验乘客,并未真正向大众开放。
2019年5月,Waymo 的凤凰城版图又迎来了新的合作伙伴——共享出行巨头 Lyft,也借此真正意义上地向普罗大众打开了大门。
借助双方的合作,乘客可以直接从 Lyft 打车软件上叫到 Waymo 自动驾驶出租车,进一步拓宽 Waymo 的受众面,让更多人得到自动驾驶出行的体验。
Waymo 并不是唯一一家想到与 Lyft 合作、打入更广泛乘客的公司。在 “罪恶之都” —— 拉斯维加斯,总部位于英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德尔福汽车(Delphi)拆分后、旗下主打自动驾驶的公司 Aptiv 与 Lyft 于2018年五月携手推出了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在这项合作里,Lyft 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应用叫车出行。
(Aptiv 的自动驾驶出租车)
根据他们2019年1月披露的数据,Aptiv 已经在拉斯维加斯完成了逾三万单出行订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试运营案例,
而截止到今年2月12日,Aptiv的订单量达到了里程碑式的十万单。
截止到今年2月,Aptiv已经在拉斯维加斯共部署了 75 台宝马 5 系分两个班次运营,每班运营 10 小时,每天两班,一周 7 天无休,而且已经覆盖了全市 3400 多个上下车点。
2018年,Drive.ai 还兴高采烈地向公众宣布,将在十月得克萨斯州阿灵顿市展开面向公众的试运营服务,但而就在2019年6月底,Drive.ai 这家曾被视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公司、获得多家著名 VC 投资、估值曾一度高达 2 亿美金的公司,在破产前夜,黯然宣布被苹果以相对低的价格收购。
Drive.ai团队(右一为吴恩达),图片来自网络
不管现状是喜是悲,无一例外的是,现阶段的自动驾驶试运营车辆都还离不开安全驾驶员的监控
,即使是公认遥遥领先的 Waymo,其技术离真正的“无人”自动驾驶仍有距离。安全驾驶员的额外成本,更让这些试运营计划与真正的商业化盈利相去万里。
在这一情况之下,自动驾驶公司们又为何会纷纷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试运营业务呢?
借助自动驾驶试运营,吸引公众关注,显示技术实力,进而寻求多方面的合作与资金投入,在自动驾驶这一烧钱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诸多公司争抢“全球第一”、“中国第一”、“硅谷第一”等等名号的首要原因。
除去资金方面的考量,试运营也能拉近大众与自动驾驶技术的距离,对社会的接受程度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若你真正体验过自动驾驶出行,大多数情况下,你对未知技术的恐惧感便会大大减弱,提高大众的接受程度。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运营之路上,政府的决策、法律法规的革新,都要历经各方面的磨合、协调。在这一过程中,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试运营正扮演着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角色,为各方面的决策作出实验支撑,为自动驾驶与社会、与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的融合作出准备。
借助试运营业务,公司可以对整个自动驾驶出行的各环节、各链条进行完整测试,
在自动驾驶技术之外,不断改进包括叫车、调度、反馈在内的多方面用户体验。
调度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
对于传统叫车软件,人类司机有其自己对路况、叫车需求量的判断,只能依靠价格激励等手段作简单引导。自动驾驶出租车则来的大为不同,各方面的优化、判断、决策都需要由算法自动化进行。
比如说,当自动驾驶出租车没接到需求的时候,它应该到哪儿去?在深夜的北京,灯火通明的西二旗显然比东西城的老胡同有更多的出行需求。那么,该如何设计算法,让车辆自动预测需求的相关位置,自动向热点区域靠拢,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呢?
在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这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接到用户出行订单之后,算法决策依然重要:是选择更近、但更危险的失修国道,还是选择稍远一些,但安全性大大提升的封闭高架?怎样选择路线才能更好地平衡出行速度和安全性,这些都是试运营需要探索的内容。
传统的 MPI 等数据指标只能对技术作出简单的评估,不能反映用户的真实体验。在试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真实反馈数据,则能对整个出行体验的舒适度、安全性作出全面的评估,帮助公司更好地找出不足,也能对自身技术的成熟度作出更好的评价。
你对国内互联网领域巨头推出Robotaxi服务的前景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作者:Zhang Zhan&Allen;编辑:SV Insight)
推荐阅读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硅谷洞察(guigudiyixian)。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891910/blog/487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