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内容生产已经占据我们网络信息的大头。用户在网络上生产和消费的内容不属于“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部分,而更多地是反映用户的内在的精神需求[1]. 这些需求产生的内容消费行为,是用户的观点、态度和行为形成的基础,而这些结果又反过来影响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从某种程度上看,推荐系统的根本目的在于准确地模拟用户需求函数[2]. 加快这个反馈闭环的形成效率——用户想看什么,想验证自己的什么观点和偏见,想寻求什么惊喜,就尽快地投送给用户。在UGC中,内容的客观、可靠、深度是应该极力避免的,对这些特性的追求导致生产出中性的、平淡的内容,妨害对最普通用户需求的快速回应,因而降低用户对产品的沉迷/忠诚度。
UGC用户内容生产消费闭环:用户对内容的态度反映的是其自身的动机(寻求认同、验证观点等),这些动机同时刺激用户的对应内容的生产和消费,另外,推荐系统在检测到用户的内容消费取向之后,也会给用户投喂更多的类似内容。这个闭环会强化用户自身原本的态度和动机,同时提升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对于一个新用户来说,推荐系统通过其行为进行用户画像,推测其需求,用户反馈的行为越多,推测就可以越准确。但在用户反馈缺失或稀少的情况下,推荐系统应该如何反馈内容给用户呢,这本质上是推荐系统的冷启动问题,也是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用户内容生产和消费的类型分布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平均用户”的需求和动机。调查[3]发现,社区内贡献内容的用户平均每天花费112分钟在内容生产上,社区内消费内容的用户平均每天花56分钟在内容消费上。内容的生产和消费形式体现出明显的错位:用户对图像和视频类内容的需求最高,对文字小说以及严肃内容的消费需求低;但用户的图像视频类内容生产占比低于需求占比,文字小说以及严肃内容的生产占比高于消费占比。这导致文字内容供过于求,“溢价”低,而图像视频内容供不应求,“溢价”高。
内容创作者的驱动力从创作者对内容态度看,最为显著的两个取向在于“社交”和“知识性”。但是具体到各个动机跟创作行为的相关性,则是"自我防卫功能"(ego-defensive function)和“社交”与之正相关,“知识性”和"实用性"与之无关,"价值表达功能"与之负相关。通俗点说就是,用户内容生产的驱动力主要在于满足其寻找兴趣和观念的认同,强化自身的偏见,并在社区中据此拉帮结派。相反地,用户内容生产跟认识和理解世界 以及 内容的实用性无关;跟内容的价值观意义负相关(内容越显示出自己的价值观取向,比如“女权主义”“宗教”,则用户越没有创作意愿)。另外,用户的内容消费行为跟对内容的态度正相关,并正面影响其对内容的创作行为。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发现,用户的内容消费反映了很多人性的阴暗面,用户不希望被“教育”,需要的是“找到跟自己观念一致的人”,也就是认同感和社交感,而且越偏见越希望被认同。用户的这些需求得到越多的满足(被推荐系统积极反馈),其内容创作动机越强,这也更多地驱动社区中这类内容的生产。而推荐系统对这类内容被动响应式的积极推送,会压制社区中知识性内容的曝光和生产。在这种内生机制下,社区的内容质量坍缩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内容形式上,信息密度更高的文字性内容供过于求,信息内容低的视频和图像内容供不应求。如果推荐系统响应这种需求,就会导致社区内容形式曝光坍缩到视频内容和图像内容上。
这些结论虽然消极,但反映的是事实,其自身是中性的。作为社区运营管理者、推荐系统设计者或严肃内容创作者,该不该顺应这些坍缩趋势是应当严肃思考的问题。
参考
- ^Eastin, M. S., & Daugherty, T. (2005).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Trend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New Approaches, Technologies, and Styles, 23.
- ^Knight Lapinski, M., & Boster, F. J. (2001). Modeling the ego-defensive function of attitudes.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68(3), 314-324.
- ^Daugherty, T., Eastin, M. S., & Bright, L. (2008). Exploring consumer motivations for creating user-generated content.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8(2), 16-25.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322890/blog/4317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