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创业背后,竟是“被迫无奈”?

﹥>﹥吖頭↗ 提交于 2020-08-07 13:42:10

整理 | 夕颜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日前,亚马逊发布了 2020 年第二季度财报,季度收入 88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这样的成绩显得尤其亮眼。收入逆市上扬,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亚马逊云服务(AWS),这项开始于 2006 年的业务,在 2020 年第二季度为亚马逊带来 108 亿美元的收入,在整体收入中占比约 12%。过去 12 个月,AWS 收入累计超过 400 亿美元。这在企业 IT 市场已经是相当可观的规模。

 

Gartner最近发布的Vendor Rating 评估报告,对AWS给予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评分:28分(满分为30分)。记者了解到,Gartner还没有给过其它IT供应商27分以上的评分。

 

Gartner在评估报告中指出:

亚马逊利用科技力量颠覆传统市场,而亚马逊云服务(AWS),充分展现了其颠覆性技术在市场上的强大影响力。Gartner建议企业应该充分借鉴亚马逊的数字化模式,将其作为技术驱动力的杰出范例,在业务中融入数字流程,模仿亚马逊,在寻找新市场机会和响应竞争威胁方面打造敏捷性。

 

亚马逊的创新之路

 

在这些被赋予高度评价的技术背后,原来也有一些故事。在分享会上,AWS 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回顾了亚马逊技术背后的创新故事。

 

 

高楼大厦平地起。亚马逊的庞大帝国,起家于把图书和电商结合起来,在全球,亚马逊是第一家这样做的企业,也因此吃到了图书电商的第一口红利,奠定了亚马逊壮大的根基。

 

那时候,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提出的“飞轮”理论风靡一时,这张图画出了亚马逊的整体运营逻辑,也成为日后亚马逊运营的核心思想。在这之后,亚马逊就从图书向外拓展,成为一家什么都做的零售商。

 

亚马逊电商的发展路径,第一次让大家记住了亚马逊利用这个飞轮效应做生意的根本思路。

 

在往后,2005 年 2 月 亚马逊推出 Prime 服务,顾客预付 79 美元后可以享受隔天送达的免费快递服务,并向顾客收取 9.48 美元的隔天送达快递费,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年内下到了 9 个订单,那 Prime 就会覆盖这一费用。起初,由于整体成本高和会员数量有限,亚马逊免不了赔钱的,但事实证明,贝索斯当时的直觉和看准长期的看法是正确的,今天,Prime 已然成为全球最成功的会员制。而 Prime 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可以为会员提供许多好处,比如便利的隔天送达服务,可以了解 Prime Reading 的最新信息、关注亚马逊 Original 系列节目、收听Prime Music 等。

 

根据亚马逊统计显示,亚马逊 63% 的用户都是 Prime 会员,截至 2018 年,Prime 在全球拥有超过 1 亿名付费会员,用户平均每年花费竟高达 1400 美元。

 

2006 年,亚马逊推出 AWS,在当时大家还没有“云”这个概念的时候,率先从内部的需求中看到了云市场的潜力,并开创了云计算的时代。如今,公有云已经创造了 410 亿美元的市场,但还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AWS 创造了“云”,再次颠覆了整个公有云行业。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当时是亚马逊这样一个to C 的零售商,能够颠覆一个 to B 的行业,而不是由传统的 IT 龙头来完成这件事?

 

顾凡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首先是亚马逊在那个零售快速扩张的年代遇到了瓶颈。随着用户体验的快速变化,亚马逊发现即使疯狂招聘工程师,实现了 API 化,也仍然无法跟上软件的开发和迭代速度。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于是安迪·加西,也就是后来 AWS 的 CEO 与开发团队沟通,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才发现真相原来如此简单:一个 10-20 多人的微小服务团队,即使发现了用户的痛点,也一样要做服务器安装、搭存储、安装操作系统、开发环境、加载数据库等脏活累活,后期维护更是占去了一半的工程师资源,哪还有时间搞业务?

 

安迪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现象所暴露的问题——即使是亚马逊这样庞大的技术团队,也面临着 API 精细化所带来的繁重任务,而导致团队无法分出更过精力集中在差异化的业务逻辑上这个大问题。另一方面,电商是一个利润很薄的产业,如果急速扩张,运营活动时就会面临季节性峰值的挑战,亚马逊必须要发明一个具有弹性的东西,真正建立起电商的基础设施。

 

解决完自己的问题后,亚马逊发现这也是整个市场共通的诉求。

 

这就是亚马逊创立云的契机。

 

于是,AWS 创立后推出了第一个云服务 S3。推出后,AWS 内部面前摆上了两条岔路口,一是单纯把 S3 推向市场,二是听从老板的建议,做一个云平台,S3 只是第一个服务。所幸,AWS 选择了第二条路,准备长期投资下去。

 

接下来大家都知道,AWS 陆陆续续推出更多云服务,到今天,AWS 提供的云服务已超过 175项,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分析、机器人、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诸多方面。其中很多服务是 AWS 在云上首创的,有些至今仍然是非常独特的。 例如,无服务器服务、云上区块链服务、云上卫星地面站数据服务、云上机器学习平台服务,以及在整个亚马逊 EC2 中有跨时代意义的 Nitro 架构,等等。

 

再到后面推出亚马逊物流机器人,为这家公司至少节省了 20% 的运营成本,这对于零售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与此同时,亚马逊宣布配送无人机 Prime Air 项目启动,测试成功后将推出无人机送货服务。

 

2014 年,在智能音箱还没有被看好并被炒作得一塌糊涂前,亚马逊最早一批推出智能音箱 Echo,赋予了音箱人工智能的属性。

 

2018 年,亚马逊的概念型无人超市 Amazon Go 终于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开业,让大家看到了无人零售的巨大前景。

 

看到人工智能领域火热,亚马逊开始自研芯片,并 发布了自己的 ARM 芯片 Graviton 2,以及机器学习预测芯片 Nitro,等等,这家公司一直在追求变革与创新。

 

有趣实用的“双披萨”团队

 

为什么一个零售商,到最后却成为颠覆行业的存在?从亚马逊的发展路径看来,这些成就离不开一个烂大街但不得不提的词——创新。

 

亚马逊如何运作?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创新?除了创新的文化、即使、架构和组织外,亚马逊的“双披萨团队”也非常有意思。

 

 

“双披萨团队”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说创业团队的规模要够吃两个披萨,而两个披萨,基本上 6-10 个人就够吃了。初创团队最后可能会扩大规模,但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在于赋权,招对了富有创新性的人,那这个团队不会被任何东西所牵绊,更是容许失败,一旦失败,解散再回归到其他团队里就是了。

 

AWS CEO 安迪·加西创建 AWS 时,也是一个 50 人左右的核心团队,就是这支团队打下了日后颠覆云计算行业的基础。

 

AWS与中国

 

从 2013 年进入中国,AWS 就发现这是一块需求旺盛的土地,增长前景良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7月29日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显示,从2017到2019年,中国公有云的市场规模从264.8亿元增长689.3亿元,2018年、2019年的增速分别达到65.2%、57.6%。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07.4亿元,是2019年的3倍多。

 

中国企业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对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针对这些企业客户的需求,今年上半年AWS在中国区域就推出和部署了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 (ETL) 服务AWS Glue,以及流式数据处理服务Amazon MSK,容器服务Amazon EKS,以及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 等。

 

 

回顾一下 AWS 在中国的历史,会发现从 2013 年出中国版本预览,2015 年的云创,中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大事件,那就是 2016 年在北京区域正式商用,2017 年宁夏区域正式商用,2018年 AI Lab 在上海成立,以及 2019 年在香港区域投入使用。同时,2019 年台北和深圳物联网实验室成立,到 2020 年在中国投资再生能源的项目也落地。

 

总体而言,AWS对于自身在国内的发展颇为乐观。顾凡说到:“从全球来看,云服务的客户从过去的互联网和初创公司为主,到今天呈现出以企业客户、政府客户为主,甚至公共事业客户也遍地开花。可以看到,企业、政府公共事业上云的速度在过去的 5 到 7 年间在加速,这一趋势在中国同样也在发生。中国开发者的市场非常大,使用场景广阔,我对 AWS 在中国的发展非常有信心。”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