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无线通信发展中的一些精选事件(摘自《无线历史》,Tapan Sarkar等,Wiley,2006年)。
1807年–法国数学家让·巴蒂斯特·约瑟夫·傅立叶(JourBaptiste Joseph Fourier)发现了傅立叶定理。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克里斯汀·奥尔斯特(HansChristian Orsted)发现了电流引起的电磁场。法国物理学家多米尼克·弗朗索瓦·让·阿拉格(DominiqueFrancois Jean Arago)指出,当电流流过时,电线变成了磁铁。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e-Marie Ampere)发现了电动力学,并提出了电磁电报。
1831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发现了电磁感应并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
1834年-美国发明家塞缪尔·芬利·布雷斯·莫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发明了以他命名的电报代码。
1847年–德国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赫尔曼·路德维希·费迪南德·冯·亥姆霍兹建议进行电振荡。
1853年–威廉·汤姆森(Lord Kelvin)计算了振荡电路的容量,自感和电阻的周期,阻尼和强度。
1857年– Feddersen通过实验验证了1847年Helmholtz建议的调谐电路的谐振频率。
1864年–苏格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詹姆斯·克莱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Maxwell)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并开发了电磁场的一般方程。他制定了20个方程,后来简化为我们今天使用的4个基本方程。
1866年-美国牙医师MahlonLoomis博士描述并演示了一种无线传输系统,并于
1866年申请了专利。Loomis演示了在22公里远的两座山脉之间传输信号的技术。
1882年-美国物理学家阿莫斯·爱默生·多尔伯(Amos Emerson Dolbear)获得了使用感应线圈,麦克风,电话听筒和电池的无线传输系统的专利。Nathan Stubblefield无需电线即可传输音频信号。
1883年-爱尔兰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乔治·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尔德(George Francis FitzGerald)发表了一个小环形天线辐射功率的公式。
1884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抛弃了以太将其从20个减少到12个方程的概念,从而以标量形式编写了麦克斯韦方程。
1885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申请了一种通过静电感应进行无线通信的系统的专利。
1886年– Heaviside推出了阻抗,即电压与电流之比。赫兹开始研究无线电波的存在,并于1888年发表了研究结果。
1887年-英国物理学家奥利弗·约瑟夫·洛奇(Oliver Joseph Lodge)发现了金属丝的共鸣(驻波)。
1888年–赫兹使用反射镜产生,发射和接收电磁波(5 m至50 cm),以集中光束。赫兹还发现了雷达的原理。Heaviside以矢量形式写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我们今天使用的四个方程组。意大利人伽利略·法拉里(Galileo Farrari)和克罗地亚裔美国人尼罗拉·特斯拉(Nilola Tesla)利用两相电流独立产生了旋转磁场。奥地利工程师恩斯特·莱彻(ErnstLecher)建立了频率,导线长度,传播速度和导线电常数之间的关系。
1890年– Lecher使用平行导线产生的驻波来测量频率。特斯拉在治疗中引入了高频电流,因为他观察到高频电流会升高活体组织的温度。特斯拉还为其特斯拉线圈申请了专利,该线圈后来用于每个火花隙发生器中,以产生高频信号。Heinrich Rubens和R. Titter制作了一个灵敏的辐射热计,它通过细导线中产生的热量来测量电磁波的强度。
1893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森(Joseph John Thomson)首次发表了对有限长度的导电圆柱腔内电振荡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在中空管道(波导)中传播波的可能性。赫兹进行了电磁屏蔽和同轴配置的实验。
1895年–马可尼在他位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的家附近1.75英里处发射并接收了一条编码信息。印度物理学家Jagadis Chunder Bose爵士产生并检测了无线信号,并产生了许多设备,例如波导,喇叭天线,微波反射器等。
1897年-马可尼(Marconi)演示了通过英吉利海峡18英里路径上的拖船无线电传输。成立了第一家无线公司,即无线电报和信号公司-他们购买了马可尼的大部分专利。瑞利勋爵(Lord Rayleigh)建议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播以及通过介电填充的波导的传播的分析。Lodge获得了各种天线的专利。
1899年–马可尼(Marconi)从英国多佛(Dover)向法国维米尔(Wimereux)发送了第一条国际无线消息。
1900年-特斯拉获得了电能传输系统的专利,美国将其视为无线电的第一项专利。特斯拉是第一个描述使用无线电波确定物体位置的系统的人-雷达。
1902年– Fessenden的Heterodyne接收器获得了专利。美国Cornelius D. Ehret申请了涵盖编码信号或语音(频率调制– FM)的发送和接收的专利。Poulsen是第一个开发CW变送器的公司。
1903年-马可尼在马萨诸塞州南韦尔弗利特建立了一个传输站-奉献包括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与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之间的问候。
1904年–弗兰克·斯普拉格(Frank J. Sprague)提出了印刷电路的概念。W. Pickard提出了一种晶体检测器的专利申请,其中细线与硅接触。它是早期称为水晶收音机的无线电接收机的核心组件。JC Bose获得了点接触二极管的专利,该二极管已在业界用作检测器多年。Fleming建议使用真空管二极管的整流作用来检测高频振荡,这是第一个实用的无线电管。
1905年-费森登(Fessenden)发明了超外差电路。
1906年– Lee de Forest授予了全范围通用原理的专利,该原理使用旋转无线电波束进行键控,以识别形成360度波束扫描的扇区。他还发明了三电极阀或真空管三极管,在1913年的跨大陆电话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波尔森使用1 kW输入功率的弧形发射机和200英尺高的天线通过无线传输音乐,该天线可听到300英里远。
1909年-马可尼和布劳恩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对电振荡和无线电报物理学的贡献。
1911年–冯·列本(Von Lieben)和尤金·里斯(Eugen Riesz)开发了级联放大器。美国小说家雨果·格姆斯巴克(HugoGermsback)在他的一部作品中设想了脉冲雷达的概念,他提出了使用脉动极化波的方法,该波的反射是通过光化镜来检测的。
1911年–工程师开始意识到三极管也可以用于发射器和振荡器–三电极真空管被包括在多个国家的电话中继器设计中。
1912年– GA坎贝尔(GACampbell)开发了导波滤波器。Sinding和Larsen使用3个频道通过无线传输电视。无线电工程师协会在美国成立。
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Walter Schottky发现电场对以他命名的热电子发射体的电子发射速率的影响。弗莱明发现了大气折射及其在电磁波在地球周围传播中的重要性。卡尔·R·恩格隆德(Carl R. 提出了载波的频率调制以在可用带宽内容纳更多信道。
1915年-肖特基说过在空间电荷栅管和筛栅管或Tetrode上进行的工作,它们通过在栅网和阳极之间放置筛栅来实现良好的放大。
1916年– Leon m Brillouin和Georges A. Beauvais为RC耦合放大器申请了专利。F. Adcock使用垂直间隔开的天线在飞机上寻找方向,并获得英国专利。
1918年–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发明了使用8个阀的超外差式无线电接收器–如今大多数接收器仍使用这种设计。Langmuir为反馈放大器申请了专利。EH O Shaughnessy的发展方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格兰的主要武器之一–在海岸附近安装了Bellini-Tosi天线,以定位船舶和飞机的传输。Louis AlanHazeltime发明了带有中和调谐RF放大器的中微电路。
1919年– Marconi-Osram公司开发了U-5双阳极全波整流器。约瑟夫·斯莱皮安(Joseph Slepian)申请了真空管电子倍增器的专利申请。Robert Alexander Watson-Watt爵士为通过短波无线电波进行无线电定位的设备申请了专利,这是Radar系统的先驱。
1921年-ES Purington制造了全电动频率调制器。AW Hull发明了磁控管振荡器,工作频率为30 kHz,输出功率为8 kW,效率为69%。EHColpitt和OB Blackwell开发了一种音频载波的调制方式,该调制方式是通过较低音频频率的信号来通过电话承载电话。考虑到皮肤和邻近效应,Butterworth发表了一篇有关单线圈的高频电阻的经典论文。
1922年-Walter Guiton Cady发明了压电(石英)晶体振荡器。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是第一个新闻节目。
1923 -分贝(1/10 第一个BEL,经过AG贝尔电话的发明人)用于表达在电话电缆的损失。Nichols硬件公司使用单边带通信开发了点对点通信。DC Prince分析了A类和C类放大器。苏格兰工程师Antoine Logie Barid制造了第一台实用电视并申请了专利。沃森-瓦特通过在阴极射线示波器上显示无线电信息来告诉雷达操作员目标的方向,距离和速度,从而完善了无线电定位设备。拉尔夫·文顿·里昂·哈特利(Ralph Vinton Lyon Hartley)指出,在给定时间可以传输的信息量与通信信道的带宽成正比。H. Flurschein申请了用于车辆的无线电警告系统的专利。
1924年– JR卡森(JR Carson)表明,接收器吸收的能量与带宽成正比,并将洛伦兹的互易性理论扩展到电磁场到天线终端。劳埃德(Lloyd Espenschied)发明了第一台无线电高度仪。该移动电话由贝尔电话公司发明,并被引入纽约警车。
1925年–第一次频率分配会议在日内瓦举行。Joseph Tykocinski-Tykociner证明,通过在3至6 m范围内的小短波上进行测量,可以以足够的精度替换全尺寸天线的特性。
1926年– LE Lilienfield获得了场效应晶体管的专利。日本工程师八木秀久(Hidetsugu Yagi)和宇田伸太郎(Shintaro Uda)开发了八木天线,这是一排天线,由一个有源天线和二十个未驱动的部件组成,用作水道。Hulsenback and Company获得了使用连续波雷达识别掩埋物体的专利。
1927年– RV Hartley开发了通信数学理论。贝尔实验室的Harold Stephen Black构思了负反馈放大器。A. de Hass研究了衰落和独立开发的分集接收系统。
1928年–贝尔德(Baird)进行了第一次跨大西洋电视广播,并建造了第一台彩色电视。奈奎斯特发表了一篇有关电报信号传输理论的经典论文。他制定了在无噪声的情况下正确接收通过分散信道传输的电报信号的标准。CS Franklin在英国获得同轴电缆专利权,用作天线馈线。
1929年-L. Cohen提出了通过波谐振(谐振传输线)进行电路调谐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无线电接收。AT&T / Bell Labs的HAAffel和L. Espenscheid提出了用于FDMA多通道电话系统的同轴电缆的概念。K. Okabe在操作缝隙阳极磁控管(5.35 GHz)时在cm波方面取得了突破。汉斯·埃里希·霍尔曼(Hans Erich Hollmann)的双栅格减速场管获得了反射速调管的专利。马丁·怀特(WH Martin)提出将分贝作为变速箱。
1931年– H. Diamond和FWDunmore设想了一种无线电信标和接收系统,用于飞机的盲降。霍曼(HE Hollmann)在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Heinrich Hertz Institute)建造并操作了第一台分米发送器和接收器。他称该装置为磁控管。
1932年–创造了电信一词,并成立了国际电信联盟(ITU)。George C. Southworth和JF Hargreaves开发了圆形波导。卡尔·詹斯基(Karl Jansky)偶然发现了来自外太空的无线电噪声,从而催生了射电天文学。R.Darbord开发了带抛物面反射器的UHF天线。
1933年–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展示了调频(FM)并在1936年提出了FM收音机。CE克利顿(Cleton)和新罕布什尔州的威廉姆斯(NH Williams)使用分裂阳极磁控管制造了一个30 GHZ连续波振荡器。
1934年–在美国成立了联邦通讯委员会(FTC)。WL Everitt获得了C类放大器的最佳工作条件。FE Terman展示了一条传输线作为谐振电路。德国物理学家奥斯卡·恩斯特·海尔(OskarErnst Heil)申请了一项有关电放大器和其他控制装置的技术专利,这是FET中电容性电流控制的理论发明。
1935年– Boonton Radio Corp的CJ Frank在IRE的秋季会议上展示了Q-meter-线圈的电抗与电阻之比,因为大约在1926年首次提出其“品质因数”。法国电视发射机安装在线圈顶部。埃菲尔铁塔。沃森-瓦特(Watson-Watt)在英国开发了首个用于飞机探测的实用雷达并申请了专利。霍曼(HE Hollmann)申请了多腔磁控管的专利(1938年授予)。
1936年– HW Doherty在贝尔实验室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功率放大器,用于调制波,Doherty放大器。英国工程师Paul Eisler设计了印刷电路。NH Jack为半刚性同轴电缆申请了专利,该电缆使用薄的软铜管作为外部导体。哈罗德·惠勒(Harold Wheeler)并排使用了两条扁平的铜带,制成了一条低损耗的传输线,可以将其卷起来节省空间。HT Friis和AC Beck发明了双极化号角反射器天线。
1937年– Grote Rober建造了第一台射电望远镜。WR Blair为首个防空火控雷达申请了专利。Russell H. Varian和他的兄弟Sigurd Varian与William Hansen一起开发了反射速调管。Alex H. Reeves发明了用于语音信号数字编码的脉冲编码调制。
1938年– EL Chaffee确定了B类放大器的最佳负载。IRE发布了有关发射器,接收器和天线的标准。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Elwood Shannon)认识到布尔代数与电气开关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似之处。WR Hewlett开发了Wien桥(RC)振荡器。RCA的P. H Smith开发了众所周知的Smith Chart。RCA的NE Lindenblad开发了同轴喇叭天线。约翰·特顿·兰德尔(John Turton Randall)和阿尔伯特·鲍特(Albert Boot)开发了腔磁控管,该管磁控管成为雷达系统的核心组件。
1941年– WC Godwin开发了具有反向反馈的直接耦合推挽放大器。Siemens&Halske制造了Ge二极管– RS Ohl制造了Si结二极管。悉尼·华纳(Sidney Warner)实现了双向双向FM广播。
1943年– HJ Finden开发了频率合成器。奥地利工程师Rudolf Kompfner开发了行波管。CK Chang开发了RC振荡器的频率调制。CF Edwards开发了微波混合器。HT Friis开发了无线电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1944年– Harold Goldberg建议进行脉冲频率位置调制。Amphenol的E. C Quackenbush开发了VHF同轴连接器。贝尔实验室的Paul Neil开发了N型连接器。Maurice Deloraine,PR Adams和DH Ranson申请了涉及通过脉冲位移进行切换的专利,该原理后来被定义为时隙互换–因此,发明了时分复用(TDMA)。无线电研究实验室开发了在25 MHz至6 GHz范围内的雷达对策(干扰)。
1946年-SL Ackerman和G.Rappaport开发了制导导弹的无线电控制系统。EM Williams开发了射频频谱分析仪。
1947年– GE Mueller和WATyrrel开发了电介质棒状天线。约翰·克劳斯(John D. Kraus)发明了螺旋天线。W. Tyrell提出了微波混合电路,HE Kallaman建造了VSWR指示器电表。
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WH Branttain,J。Bardeen和W.Shockley建造了结晶体管。EL Ginzton和其他人开发了并行使用五极管的分布式宽带放大器。香农在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奠定了数字通信的理论基础。潘恩描述了BALUN。
1949年-EJ Barlow公布了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
1950年-JM Janssen开发了采样示波器。
1951年-查尔斯·哈德·汤斯(CharlesHard Townes)公布了MASER(通过辐射的辐射进行微波放大)的原理。巴黎中央电信实验室开发了第一种时分多路复用系统模型,该系统通过处理幅度调制脉冲的电子门连接用户线路。
1952年– CL Hogan展示了一种微波循环器。
1955年– RH DuHamel和DEIsBelll开发了对数周期天线。约翰·皮尔斯(John R. Pierce)建议使用卫星进行通信。索尼销售了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卫星I,发射了遥测信号约5个月。德国物理学家赫伯特·克鲁默(Herbert Kroemer)提出了异质结构双极晶体管(HBT)的概念。
1958年– Robert Noyce(英特尔)和Jack Kilby(TI)生产了第一款Si集成电路(IC)。
1962年– G. Robert-Pierre Marie为宽带缝隙天线申请了专利。SR Hofstein和FP Heiman开发了MOS IC。
1963年– WS Mortley和JHRowen开发了表面声波(SAW)设备。IBM的John B. Gunn演示了GaAs和InP二极管中的微波振荡。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是通过将IRE和AIEE合并而成的。
1964年– RL Johnson,BCDe Loach和BG Cohen开发了IMPATT二极管振荡器。COMSAT和INTELSAT开始发射一系列通信卫星,这些通信卫星是国际通信卫星全球网络的组成部分。
1969年–第一个使用2 GHz工作频率的数字无线电中继系统在日本投入使用。启动了ARPANET(Internet的前身)。
1971年–史塔克(Statek)开始制造和销售采用其专利光刻工艺制成的石英振荡器。
1978年– AT&T贝尔实验室开始测试基于单元的移动电话系统。
1980年– GaAs MESFET在10GHz时的连续波性能达到10W。ATLAS I EM脉冲模拟器专为测试大型飞机而建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400 x 105 x 75 m)。
1989年-F. Laleari发明了宽带陷波天线
1990年–WWW万维网问世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381942/blog/3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