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NFS 1. NFS简介 NFS全称是network file system NFS允许一个系统在网络上与他人共享目录和文件。通过使用NFS,用户和程序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统上的文件。 假如有三台机器A, B, C,它们需要访问同一个目录,目录中都是图片,传统的做法是把这些图片分别放到A, B, C. 但是使用NFS只需要放到A上,然后A共享给B和C即可。访问的时候,B和C是通过网络的方式去访问A上的那个目录的。 2. 安装、配置NFS服务 需要安装两个包(nfs-utils和rpcbind) yum install -y nfs-utils 会同时安装上rpcbind 提供nfs服务的机器上 vim /etc/exports //内容如下: /home/ 192.168.137.0/24(rw,sync,all_squash,anonuid=501,anongid=501) 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本地要共享出去的目录,第二部分为允许访问的主机(可以是一个IP也可以是一个IP段)第三部分就是小括号里面的,为一些权限选项。它表示:共享的目录为/home,信任的主机为192.168.137.0/24这个网段,权限为读写,同步,限定所有使用者,并且限定的uid和gid都为501。 启动 /etc/init.d/rpcbind start; /etc/init.d/nfs start 3. NFS配置的一些选项说明 rw :读写; ro :只读; sync :同步模式,内存中数据时时写入磁盘; async :不同步,把内存中数据定期写入磁盘中; no_root_squash :加上这个选项后,root用户就会对共享的目录拥有至高的权限控制,就像是对本机的目录操作一样。不安全,不建议使用; root_squash:和上面的选项对应,root用户对共享目录的权限不高,只有普通用户的权限,即限制了root; all_squash:不管使用NFS的用户是谁,他的身份都会被限定成为一个指定的普通用户身份; anonuid/anongid :要和root_squash 以及all_squash一同使用,用于指定使用NFS的用户限定后的uid和gid,前提是本机的/etc/passwd中存在这个uid和gid。 4. 客户端上挂载NFS 客户端同样安装 yum install -y nfs-utils 查看服务器端都共享了哪些目录 showmount -e 192.168.137.10 在客户端上挂载服务端的nfs mount -t nfs -onolock,nfsvers=3 192.168.137.10:/home/ /mnt/ //如果不加 -onolock,nfsvers=3 则在挂载目录下的文件属主和组都是nobody,如果指定nfsvers=3则显示root df -h 查看挂载的情况 5. exportfs 命令的使用 -a :全部挂载或者卸载; -r :重新挂载; -u :卸载某一个目录; -v :显示共享的目录 改变/etc/exports配置文件后,不用重启nfs服务直接用这个exportfs即可 exportfs -arv 使生效 在使用nfs时,常用一个选项就是 -o nolock 我们还可以把要挂载的nfs目录写到client上的/etc/fstab文件中 192.168.137.10:/tmp/ /test nfs nolock 0 0 然后 mount -a 二. ftp 1. 什么是ftp FTP 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简称,而中文简称为 “文传协议” 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 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查看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拷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去。 在CentOS或者RedHat Linux上有自带的ftp软件叫做vsftpd 2. 使用pure-ftpd搭建FTP服务 pure-ftpd 官网 http://www.pureftpd.org/project/pure-ftpd wget http://download.pureftpd.org/pub ... ftpd-1.0.32.tar.bz2 tar jxf pure-ftpd-1.0.32.tar.bz2 cd pure-ftpd-1.0.32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ureftpd --without-inetd --with-altlog --with-puredb --with-throttling --with-peruserlimits --with-tls make && make install cd configuration-file mkdir -p /usr/local/pureftpd/etc/ cp pure-ftpd.conf /usr/local/pureftpd/etc/pure-ftpd.conf cp pure-config.pl /usr/local/pureftpd/sbin/pure-config.pl chmod 755 /usr/local/pureftpd/sbin/pure-config.pl vim /usr/local/pureftpd/etc/pure-ftpd.conf //内容如下:
useradd www #创建以哪个账号的身份登录ftp /usr/local/pureftpd/bin/pure-pw useradd test1 -uwww -d /data/ftp #建立虚拟账号 /usr/local/pureftpd/bin/pure-pw mkdb #创建密码文件 /usr/local/pureftpd/bin/pure-pw list #列出用户 /usr/local/pureftpd/bin/pure-pw userdel test1 #删除账号 启动pure-ftpd服务的命令: /usr/local/pureftpd/sbin/pure-config.pl /usr/local/pureftpd/etc/pure-ftpd.conf 2. vsftp配置ftp服务 (五期王钦利的文档http://note.youdao.com/share/?id=4be23a089a56f46a9f56d5f7b97fca96&type=note) yum install -y vsftpd db4-utils 建立虚拟账号相关联的系统账号 useradd virftp -s /sbin/nologin 建立虚拟账户相关的文件 vim /etc/vsftpd/vsftpd_login //内容如下: test1 123456 test2 abcdef chmod 600 /etc/vsftpd/vsftpd_login 生成对应的库文件 db_load -T -t hash -f /etc/vsftpd/vsftpd_login /etc/vsftpd/vsftpd_login.db 建立虚拟账号相关的目录以及配置文件 mkdir /etc/vsftpd/vsftpd_user_conf cd /etc/vsftpd/vsftpd_user_conf 创建和用户对应的配置文件 vim test1 内容如下: local_root=/home/virftp/test1 anonymous_enable=NO write_enable=YES local_umask=022 anon_upload_enable=NO anon_mkdir_write_enable=NO idle_session_timeout=600 data_connection_timeout=120 max_clients=10 max_per_ip=5 local_max_rate=50000 mkdir /home/virftp/test1 修改权限: chown -R virftp:virftp /home/virftp vim /etc/pam.d/vsftpd 在最开头添加两行 auth sufficient /lib/security/pam_userdb.so db=/etc/vsftpd/vsftpd_login //如果是64位系统,则改为/lib64/security/pam_userdb.so account sufficient /lib/security/pam_userdb.so db=/etc/vsftpd/vsftpd_login //如果是64位系统,则改为/lib64/security/pam_userdb.so 再修改/etc/vsftpd.conf vim /etc/vsftpd/vsftpd.conf anonymous_enable=YES改为anonymous_enable=NO #anon_upload_enable=YES 改为 anon_upload_enable=NO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改为 anon_mkdir_write_enable=NO 再增加:
启动vsftpd服务/etc/init.d/vsftpd start |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yuankaituo/p/424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