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线程与Linux
内核线程的映射关系Linux
从内核2.6开始使用NPTL (Native POSIX Thread Library)
支持,但这时线程本质上还轻量级进程。
Java
里的线程是由JVM
来管理的,它如何对应到操作系统的线程是由JVM
的实现来确定的。Linux 2.6
上的HotSpot
使用了NPTL
机制,JVM线程跟内核轻量级进程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线程的调度完全交给了操作系统内核,当然jvm还保留一些策略足以影响到其内部的线程调度,举个例子,在linux下,只要一个Thread.run
就会调用一个fork
产生一个线程。
Java
线程在Windows
及Linux
平台上的实现方式,现在看来,是内核线程的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实现的线程,是直接由操作系统内核支持的——由内核完成线程切换,内核通过操纵调度器(Thread Scheduler)实现线程调度,并将线程任务反映到各个处理器上。**内核线程是内核的一个分身。程序一般不直接使用该内核线程,而是使用其高级接口,即轻量级进程(LWP
),也即线程。这看起来可能很拗口。看图:
(说明:KLT即内核线程Kernel Thread
,是“内核分身”。每一个KLT对应到进程P中的某一个轻量级进程LWP
(也即线程),期间要经过用户态、内核态的切换,并在Thread Scheduler
下反应到处理器CPU
上。)
这种线程实现的方式也有它的缺陷:在程序面上使用内核线程,必然在操作系统上多次来回切换用户态及内核态;另外,因为是一对一的线程模型,LWP
的支持数是有限的。
对于一个大型程序,我们可以开辟的线程数量至少等于运行机器的cpu内核数量。java程序里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一行代码得到这个数量:
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
所以最小线程数量即时cpu
内核数量。如果所有的任务都是计算密集型的,这个最小线程数量就是我们需要的线程数。开辟更多的线程只会影响程序的性能,因为线程之间的切换工作,会消耗额外的资源。如果任务是IO密集型的任务,我们可以开辟更多的线程执行任务。当一个任务执行IO
操作的时候,线程将会被阻塞,处理器立刻会切换到另外一个合适的线程去执行。如果我们只拥有与内核数量一样多的线程,即使我们有任务要执行,他们也不能执行,因为处理器没有可以用来调度的线程。
**如果线程有50%的时间被阻塞,线程的数量就应该是内核数量的2倍。**如果更少的比例被阻塞,那么它们就是计算密集型的,则需要开辟较少的线程。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被阻塞,那么就是IO
密集型的程序,则可以开辟更多的线程。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线程数量计算公式:线程数量=内核数量 / (1 – 阻塞率)
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分析工具或者java
的management
包来得到阻塞率的数值。
参考地址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个人订阅号。欢迎随时留言、交流。如果想加入微信群的话一起讨论的话,请加管理员简栈文化-小助手(lastpass4u),他会拉你们进群。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vernon/blog/319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