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准备
引子
前面的章节我们讲了主从复制以及哨兵,他们可以提高读的并发
但是单个master容量有限,数据达到一定程度会有瓶颈,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水平扩展为多master-slave成为集群。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redis-cluster:他可以支撑多个master-slave,支持海量数据,实现高可用与高并发。
哨兵模式其实也是一种集群,他能够提高读请求的并发
但是容错方面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master同步数据给slave的时候,这其实是异步复制吧
这个时候master挂了,那么slave上的数据就没有master新,数据同步需要时间的,1-2秒的数据会丢失
master恢复并转换成slave后,新数据则丢失。
特点
- 每个节点知道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知道自己的角色,当然他们也会知道自己存在与一个集群环境中,他们彼此之间可以交互和通信,比如ping pong。那么这些关系都会保存到某个配置文件中,每个节点都有,这个我们在搭建的时候会做配置的。
- 客户端要和集群建立连接的话,只需要和其中一个建立关系就行。
- 某个节点挂了,也是通过超过半数的节点来进行的检测,客观下线后主从切换,和我们之前在哨兵模式中提到的是一个道理。
- Redis中存在很多的插槽,又可以称之为槽节点,用于存储数据。
集群容错
构建Redis集群,需要至少3个节点作为master,以此组成一个高可用的集群
此外每个master都需要配备一个slave,所以整个集群需要6个节点
这也是最经典的Redis集群,也可以称之为三主三从,容错性更佳。
所以在搭建的时候需要有6台虚拟机。请各自准备6台虚拟机,可以通过克隆去构建,使用单实例的Redis 去克隆即可 。
注意:
- 集群也可以在单服务器构建,称之为伪集群,但是生产环境肯定是真的,所以建议用6台。
- 克隆后务必关闭Redis
redis.conf 配置
# 开启集群模式
cluster-enabled yes
# 每一个节点需要有一个配置文件,需要6份。每个节点处于集群的角色都需要告知其他所有节点
# 彼此知道,这个文件用于存储集群模式下的集群状态等信息,这个文件是由redis自己维护,我们不用管。
# 如果你要重新创建集群,那么把这个文件删了就行
cluster-config-file nodes-201.conf
# 超时时间,超时则认为master宕机,随后主备切换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 开启AOF
appendonly yes
启动6个redis实例
- 启动6台
- 如果启动过程出错,把rdb等文件删除清空
创建集群
#####
# 注意1:如果你使用的是redis3.x版本,需要使用redis-trib.rb来构建集群,最新版使用C语言来构建了,这个要注意
# 注意2:以下为新版(5.0.5)的redis构建方式
#####
# 创建集群,主节点和从节点比例为1,1-3为主,4-6为从,1和4,2和5,3和6分别对应为主从关系,这也是最经典用的最多的集群模式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ip1:port1 ip2:port2 ip3:port3 ip4:port4 ip5:port5 ip6:port6 --cluster-replicas 1
slots:槽,用于装数据,主节点有,从节点没有
检查集群信息
redis-cli --cluster check ip:port
来源:CSDN
作者:Hereto.
链接:https://blog.csdn.net/kuangxie4668/article/details/10465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