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NS服务器的类型
①Primary DNS Server(Master)
一个域的主服务器保存着该域的zone配置文件,该域所有的配置、更改都是在该服务器上进行,本篇随笔要讲解的也是如何配置一个域的主DNS服务器
②Secondary DNS Server(Slave)
域从服务器一般都是作为冗余负载使用,一个域的从服务器是从该域的主服务器上抓取zone配置文件,从服务器不会进行任何信息的更改,zone配置文件的修改只能在主DNS服务器上进行,所有的修改都有主服务器同步
③Caching only Server
DNS缓存服务器不存在任何的zone配置文件,仅仅依靠缓存来为客户端提供服务,通常用于负载均衡及加速访问操作
二、安装BIND
对于DNS服务器软件现在有许多的程序可以使用,但是现今为止使用的最多最广泛的DNS服务器软件还是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最早是由伯克利大学的一个学生开发的,现在的最新版本是版本9,由ISC进行编写和维护。
BIND支持目前市面上所有的主流操作系统,包括Linux、Windows、Mac OS等
我们的CentOS上并没有默认安装BIND这个软件,所以我们需要手动对其进行安装,这里使用yum的方式来进行安装
[root@xiaoluo ~]# yum install -y bind bind-chroot bind-utils
我们这里一共安装了三个文件,一个是bind的主程序,一个是bind-chroot,还有一个是bind-utils,这两个包一般我们在安装bind时都要用到的,包括bind的拓展功能以及伪根等等,所以我们一并将其安装了
BIND的服务名是 named,因为BIND提供的是DNS服务,而DNS默认的协议是TCP与UDP协议,所以BIND服务在启动以后会占用53(Domain), 953(mdc)这两个端口号
三、BIND的配置文件
安装完BIND以后,BIND的主配置文件通常是保存在两个位置:
/etc/named.conf -BIND服务主配置文件
/var/named/ -域的zone配置文件
但是我们如果在安装了 bind-chroot 这个程序以后,BIND的主配置文件存放位置就变了,此时BIND的主配置文件会被封装到一个伪根目录内,此时的配置文件位置为:
/var/named/chroot/etc/named.conf -BIND服务主配置文件
/var/named/chroot/var/named -域的zone配置文件
为什么安装了bind-chroot以后,BIND的主配置文件的存放位置变了呢?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伪根的知识,chroot是通过将相关文件封装到一个伪根目录内,已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一旦该程序被攻破,将只能访问到伪根目录内的内容,而并不是真实的根目录。我们知道Linux的根目录是 / ,我们的服务如果安装了chroot这个程序,此时我们的服务的配置文件都会被安装到我们的伪根里面,会在里面生成一个与原来服务完全相同的一个目录体系结构。我们知道 /var/named/chroot 这个肯定不是我们的根目录,但是如果在安装了chroot以后,该服务的根目录就会把 /var/named/chroot 当成是自己的根目录,这样就可以对我们的真实根目录进行保护,所以建议大家在安装网络服务时最好都附带安装上chroot这个程序,有关chroot的更多知识,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理解chroot
不同于其他的服务,BIND服务在安装完以后不会有预置的配置文件,其他服务比如samba、httpd服务安装完以后其目录下都会有一些配置文件,而BIND服务是没有的,怎么办呢?我们通常在安装完BIND服务以后,有关该服务的一些文档都会保存在 /usr/share/doc 这个目录下,在 (/usr/share/doc/bind-9.8.2/)这个目录下有我们BIND配置文件的模板,我们只需要将其拷贝到其伪根目录下即可;
四、DNS端口说明
DNS同时占用UDP和TCP端口53是公认的,这种单个应用协议同时使用两种传输协议的情况在TCP/IP栈也算是个另类。但很少有人知道DNS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两种协议。
先简单介绍下TCP与UDP。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一般服务质量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使用这个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TCP与UDP的区别:
UDP和TCP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两者在如何实现信息的可靠传递方面不同。TCP协议中包含了专门的传递保证机制,当数据接收方收到发送方传来的信息时,会自动向发送方发出确认消息;发送方只有在接收到该确认消息之后才继续传送其它信息,否则将一直等待直到收到确认信息为止。 与TCP不同,UDP协议并不提供数据传送的保证机制。如果在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递过程中出现数据报的丢失,协议本身并不能做出任何检测或提示。因此,通常人们把UDP协议称为不可靠的传输协议。相对于TCP协议,UDP协议的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如何接收突发性的多个数据报。不同于TCP,UDP并不能确保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顺序。事实上,UDP协议的这种乱序性基本上很少出现,通常只会在网络非常拥挤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
既然UDP是一种不可靠的网络协议,那么还有什么使用价值或必要呢?其实不然,在有些情况下UDP协议可能会变得非常有用。因为UDP具有TCP所望尘莫及的速度优势。虽然TCP协议中植入了各种安全保障功能,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系统开销,无疑使速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反观UDP由于排除了信息可靠传递机制,将安全和排序等功能移交给上层应用来完成,极大降低了执行时间,使速度得到了保证。
DNS在进行区域传输的时候使用TCP协议,其它时候则使用UDP协议;
DNS的规范规定了2种类型的DNS服务器,一个叫主DNS服务器,一个叫辅助DNS服务器。在一个区中主DNS服务器从自己本机的数据文件中读取该区的DNS数据信息,而辅助DNS服务器则从区的主DNS服务器中读取该区的DNS数据信息。当一个辅助DNS服务器启动时,它需要与主DNS服务器通信,并加载数据信息,这就叫做区传送(zone transfer)。
为什么既使用TCP又使用UDP?
首先了解一下TCP与UDP传送字节的长度限制:
UDP报文的最大长度为512字节,而TCP则允许报文长度超过512字节。当DNS查询超过512字节时,协议的TC标志出现删除标志,这时则使用TCP发送。通常传统的UDP报文一般不会大于512字节。
区域传送时使用TCP,主要有一下两点考虑:
1.辅域名服务器会定时(一般时3小时)向主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以便了解数据是否有变动。如有变动,则会执行一次区域传送,进行数据同步。区域传送将使用TCP而不是UDP,因为数据同步传送的数据量比一个请求和应答的数据量要多得多。
2.TCP是一种可靠的连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域名解析时使用UDP协议:
客户端向DNS服务器查询域名,一般返回的内容都不超过512字节,用UDP传输即可。不用经过TCP三次握手,这样DNS服务器负载更低,响应更快。虽然从理论上说,客户端也可以指定向DNS服务器查询的时候使用TCP,但事实上,很多DNS服务器进行配置的时候,仅支持UDP查询包。
参考文档:https://www.cnblogs.com/xiaoluo501395377/archive/2013/06/06/3120326.html
来源:CSDN
作者:gushaolin
链接:https://blog.csdn.net/gushaolin/article/details/10447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