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OSI模型七层模型
互联网其实就是利用一系列不同作用的协议(标准)来实现通信的。为了让别人能够充分的理解就划分出了七层OSI模型,实际上这个模型是不存在的。
应用层(进程/应用层):计算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当需要马上访问网路的时,这一层才会发挥作用,是实际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协议部分有:
Telnet(远程管理协议) SNMP
FTP (文件传输协议) SSH(加密远程协议)
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HTTP
NFS (网络文件共享) HTTPS
SMTP (邮件传输协议,发送协议) NTP
POP(收邮件) NNTP
IMAP4(邮箱发送协议) SCP
TLS LDAP (轻型目录协议)
SIP (VoIP) IGMP
RTP (VoIP) LPR
LPD DNS 等
表示层:为应用层提供数据,负责数据转换和代码格式化。例如:数据的压缩,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任务都与表示层有关。有些表示层的协议(标准)还涉及多媒体操作的。
会话层:负责对表示层实体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还对设备或节点之间的对话进行控制。它协调和组织系统之间的通信,为此提供了3种不同的模式: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总之,会话层的基本功能是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保证端到端的连接状态。(断点续传,用户登录)。
传输层(主机到主机层):负责把数据进行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该层的服务把上层的数据分段和重组,并合并到一个数据流中。提供了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并在发送主机和目标主机间建立逻辑连接。(分片:数据段)差错校验。传输数据的格式(以tcp协议为例):TCP+数据段。
主要协议有:
TCP(传输控制协议):可靠、排序、面向连接、虚电路、确认、使用窗口技术控制流量;三次握手。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不排序、无连接、低开销、不确认、不适用窗口技术(使用其他流量控制方式)。
端口号
网络层(Internet层):管理设备编址、跟踪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并确定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网络层必须在位于不同网络中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流,路由器(第3层设备)位于网络层,在互联网络中提供路由选择服务。路由选择;数据传输格式:IP+TCP+数据段,合称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传输格式:MAC+IP+TCP+数据 +FCS(校验),合称数据帧;IEEE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包含两个子层:
**介质访问控制 (MAC) 子层 (802.3):**它定义了如何通过介质传输分组。它采用"先到先服务"的访问方式,带宽由大家共享,因此称为竟用介质访问( contention media access )。 这个子层定义了物理地址和逻辑拓扑。什么是逻辑拓扑呢?它指的是信号在物理拓扑中的传输路径。在这个子层,还可使用线路控制、错误通知(不纠错)、顺序传递帧以及可选的流量 控制。
逻辑链路控制(LLC) 子层 (802.2) :负责识别网络层协议并对其进行封装。 LLC 报头告诉数据链路层收到帧后如何对分组进行处理。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收到帧后,主机查看 LLC报头以确定要将分组交给谁一一如网络层的 IP 协议 LLC 还可提供流量控制以及控制比特排序。
物理层::将数据帧转化成比特流,在线缆里面传输;发送和接收比特。
来源:CSDN
作者:Lion's Sin 艾斯卡诺
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035825/article/details/104077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