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问题,不能,起码几年之内不存在这种可能。
8月9日华为的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说:鸿蒙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鸿蒙OS的设计初衷是为满足全场景智慧体验的高标准的连接要求,为此华为提出了4大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1、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2、 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3、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4、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什么是微内核
要理解这四个方案,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微内核。首先看一张结构图,左边是宏内核,右边是微内核。
微内核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和实现。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过了几代的进化。微内核是一种能够提供必要且最基础服务的操作系统内核,其中这些必要的服务包括进线程管理、进程通信(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内存管理等等。除去必要服务之外的其他服务(如文件管理、网络服务、设备渠道、图形渲染等)通过进程间调用连到微内核,在用户模式下运行,而处理这些服务同处理其他的任何一个程序一样。因为每个服务只是在自己的地址空间运行,达到隔离系统服务的目的。这样系统服务的漏洞,不会影响到内核。所以这些服务之间彼此之间都受到了保护。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解除了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在不同的设备上,只需要加载必要的服务模块即可,从而达到高移植性的目的。
相对微内核的就是宏内核,例如我们目前使用的Android、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的内核。宏内核系统相关的服务基本都是放于内核态内核中,例如文件系统、设备驱动、虚拟内存管理、网络协议栈等。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操作系统架构,如微核心架构或混核心架构等,这些核心会定义出一个高级的虚拟接口,由该接口来涵盖描述整个电脑硬件,这些描述会集合成一组硬件描述用词,有时还会附加一些系统调用,如此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模块来实现各种操作系统服务,如进程管理、共时(Concurrency)控制、存储器管理等。通过简单的函数调用来完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的,所以理论上宏内核效率要比微内核高。
而后来,为了在宏内核与微内核之间扬长避短,也发展出了中间的混合内核的形态,将常用的部分服务也会放置于内核中,而使用不频繁的服务放到内核之外。
一、优点
- 系统服务模块化,基本上完全解耦,可移植性高;
- 内核安全性提高(模块内部的 Bug 不影响内核稳定,软件漏洞造成的破坏限制在单个模块内部);
- 可以多套系统服务共存,相当于同时运行多种操作系统;
- 稳定统一的接口(可以独立维护私有驱动以及服务,不需要跟内核源码绑定);
- 非常适合多处理器系统设计,在多处理器核心计算机上,互相依赖的系统服务可以同时运行;
二、缺点
- 通过进程通信的方式交换数据或者调用系统服务,而不是使用系统函数调用,造成额外的操作系统开销;
- 使用一些频繁使用的系统服务时,比如网络收发数据,造成的进程上下文切换对操作系统来说也是一个负担;
- 由于系统服务高度模块化,系统服务之间存在大量的内存复制,从而需要更多的内存;
- 对互相之间存在复杂调用关系的系统服务,难以设计通信接口;
- 总之,微内核对硬件的要求更高,比如硬件间更大的传输速度,更强劲的CPU和更大的内存,从而也需要更大的电池支持。
鸿蒙是否能取代安卓
余承东说道,如果谷歌操作系统不能使用了,那就可以随时转移到鸿蒙OS上。
鸿蒙OS是否能取代安卓,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只需要看看,Fuchsia能否取代安卓。华为鸿蒙对标的是谷歌的Fuchsia。谷歌并不是菜鸡,在操作系统研发和对互联网的理解上,肯定是超过华为的。但谷歌的Fuchsia已经出道三年多,到目前为止,Fuchsia并没有被大规模使用。有开发者在Fuchsia上运行手机和PC应用,发现运行速度并不高。可见,就几年看来,Fuchsia毫无取代安卓的趋势。所以鸿蒙要马上取代安卓,基本上也不可能。
当然从宣传角度看,这样说并没有问题,一来可以对谷歌进行敲打,二来提高在华为品牌的科技感。但个人认为,鸿蒙取代安卓也只是说说而已,起码两三年内,这个目标并不好现实。上文已经列出,相对宏内核,微内核有其难以忽略的劣势。
1、微内核本质上,不太适合手机操作系统。微内核适合使用场景相对简单的设备。手机使用场景复杂,社交、影音、办公、游戏等等。因为微内核高度模块化,不仅需要大量的内存复制,而且采用进程通讯的方式调用服务。如果强行在手机上使用,要么就需要更强到的CPU,更大的内存,更大容量的电池。如果硬件跟不上,体验的流畅度就要打折。这也是有人在体验Fuchsia时,感觉不那么流畅的原因。微内核更适合对于运算需求没那么高、使用场景较为简单的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 IOT 设备。
2、从生态角度看。鸿蒙OS刚出世,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生态的形成并不简单,不仅需要数年的积累和投入,还要在合适的时间点上。抛开微内核不谈,形成良好的生态并不简单,国外的微软、国内的百度和阿里,都有做过操作系统大梦,但都没有形成气候。微软甚至抛弃了Windows Phone,投靠在安卓大旗之下。如果华为在这方面没有好的策略和坚定的支持,那么微软和阿里就是其前车之鉴。另外即便是兼容安卓应用,安卓应用在鸿蒙上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很难不打折扣。
3、从用户和市场角度看。华为宣传说,可以一两天就能替换安卓。华为要么说大话了,要么高估了用户的忠诚度。安卓和苹果iOS能达到今天的体验和流畅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是经过了十多年的优化和改进。一个刚出世的小孩子,即便是天资超常,但不管在力气还是敏捷上,一定比不过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鸿蒙OS作为刚出世的新系统,即便是能很好的兼容安卓应用,但很可能会存在大量的BUG和体验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是几天就能解决的。用户未必有这么大的耐心,一旦不好的口碑形成了,用户就要换机了。再加上OPPO、vivo、小米等群狼的围攻,华为再想站起来,恐怕难上加难了。
所以爱说大话的余承东还说了:华为会优先使用安卓操作系统,考虑到安卓生态,减少大家的工作量。
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为了在敲打谷歌后,需要安抚下谷歌,华为还不想跟谷歌硬杠以致撕破脸皮,毕竟生意还是要做下去的。另一方面,他也清楚鸿蒙的斤两,不敢拿鸿蒙出去冒险,因为这个风险太大,而且很难承受。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拿鸿蒙去顶着。
另外,华为一直强调鸿蒙的代码量少。鸿蒙的代码量只有安卓的8%。但作为专业的人员,对此不必认真。
第一:鸿蒙是微内核,并没有把文件管理、网络服务、设备渠道等服务的代码算在内。如果加上这些外围服务代码,那就难说了。
第二:代码量少并不能代表什么,既不能说明体验好,也不能说明质量高。
第三:屠龙少年,终难以逃脱成为恶龙的命运。代码量迟早会回来的。
鸿蒙的未来在哪里
我们把眼光放大一点,从历史和大势分析就会发现:能打败QQ并不是另一款QQ,能打败微软Windows的不是另一个PC操作系统。同样,能替代Android和iOS的,也不会是另一个手机手机操作系统。能打败他们的是时代的变化和信息承载方式的变化。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从2G到5G,从互联网时代到物联网时代。时代和技术上的颠覆,才有可能带来打败巨人的机会。鸿蒙OS更像是物联网的操作系统。华为官方也说过,鸿蒙是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未来是什么,就是物联网和车联网时代。在手机和电脑之外,车辆、智能家具、智能电器、智能穿戴等IOT设备,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力。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guolixiucai/p/1134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