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协议实验能够自动生成与当前网络拓扑结构一致的用于指明通往其他网络的传输路径的路由项。根据作用范围,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作用于自治系统内部,外部网关协议作用于自治系统之间。典型的内部网关协议有RIP和OSPF,外部网关协议有BGP
1 RIP配置实验
1.1 实验内容
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通过配置所有路由器各个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使得每一个路由器自动生成直连路由项。通过在各个路由器中启动RIP(Routing Information R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每一个路由器生成用于指明通往没有与其直接连接的网络的传输路径的动态路由项。
为了验证路由协议的自适应性,删除路由器R2与R5之间的链路,路由器R2和R5能够根据新的网络拓扑结构重新生成用于指明通往没有与其直接连接的网络的传输路径的动态路由项
1.2 实验原理
由于RIP的功能是使得每一个路由器能够在直连路由项的基础上,创建用于指明通往没有与其直接连接的网络的传输路径的动态路由项,因此,路由器的配置过程分为两部分:1 通过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自动生成直连路由项 2 通过配置RIP相关信息,启动通过RIP生成用于指明通往没有与其直接连接的网络的传输路径的动态路由项的过程。
1.3 关键命令
全局模式
router rip //进入RIP配置模式
RIP配置模式
version 2 //启动RIPv2, RIPv1只支持分类编址,RIPv2支持无分类编址
no auto-summary //取消路由项聚合功能
network 192.138.3.0 //
network 192.168.4.0
2 单区域OSPF配置实验
2.1 实验内容
单区域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互联路由器R1和R4的是10Mb/s的链路,其他链路都是100Mb/s的链路
路由器R1 R2 R3 R4 和网络192.168.1.0/24 192.168.2.0/24 构成一个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区域,为了节省IP地址,可以用CIDR地址块192.168.3.0/27涵盖所有分配给实现路由器互联的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
2.2 实验原理
单OSPF区域的配置过程分为两部分,一是完成所有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配置,使得各个路由器自动生成用于指明通往直接连接的网络的传输路径的直连路由项 二是各个路由器确定参与OSPF创建动态路由过程的路由器接口和直接连接的网络,确定参与OSPF创建动态路由项过程的路由器接口将发送和接受OSPF报文,其他路由器创建的动态路由项中包含用于指明通往参与OSPF创建动态路由项过程的网络的传输路径的动态路由项。
2.3 关键命令
全局模式
router ospf 11 //进入OSPF配置模式,Cisco允许一个路由器运行多个OSPF进程,不同的OSPF进程用不同的进程标识符标识,只具有本地意义
ospf配置模式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1 //指定参与OSPF创建动态路由项过程的路由器接口192.168.1.0/24 area 1 标识区域标识符为1,只有主干区域才能使用区域标识符0
来源:CSDN
作者:马赛克|
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9112646/article/details/10404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