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委员会主任怀进鹏院士用一个公式描述了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G=f(x)。x是大数据,f是云计算,G是我们的目标。也就是说,云计算是处理大数据的手段,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一杖硬币的正反面。大数据是需求,云计算是手段。没有大数据,就不需要云计算。没有云计算,就无法处理大数据。
事实上,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比大数据“成名”要早。2006年8月9日,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并说谷歌自1998年创办以来,就一直采用这种新型的计算方式。
那么,什么是云计算?
刘鹏教授对云计算给出了长、短两种定义。长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短定义是:“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按需提供可动态伸缩的廉价计算服务。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云计算将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通过专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须人为参与。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转,无须为烦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资源池,这与早在2002年就提出的网格计算池(ComputingPool)的概念非常相似。网格计算池将计算和存储资源虚拟成为一个可以任意组合分配的集合,池的规模可以动态扩展,分配给用户的处理能力可以动态回收重用。这种模式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
之所以称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云一般都较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它的边界是模糊的;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无法也无须确定它的具体位置,但它确实存在于某处。之所以称为“云”,还因为云计算的鼻祖之一亚马逊公司将大家曾经称为网格计算的东西,取了一个新名称“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ing Cloud),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2]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Infrastructureas a Service)、将平台作为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从研究现状上看
云计算具有以下特点
(1)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的规模,谷歌云计算已经拥上百万台服务器,亚马逊、IBM、微软、Yahoo、阿里、百度和腾讯等公司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须了解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计算机、PAD或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获取各种能力超强的服务。
(3)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加可靠。
(4)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片“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高可伸缩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按需购买,像自来水、电和煤气那样计费。v
(7)极其廉价。“云”的特殊容错措施使得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管理使数据中心管理成本大幅降低;“云”的公用性和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云”设施可以建在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从而大幅降低能源成本。因此“云”具有前所未有的性能价格比。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doit8791/p/642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