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新增元素,标签总结
1.form相关:
(1)form属性:在HTML5中表单元素可放在表单之外,通过给该元素添加form属性来指向目标表单(form属性值设为目标表单id)即可。
(2)formaction属性:HTML5给提交按钮(如button、submit、image等)增加了formaction属性,以便提交到不同的服务器地址。
<input formaction="new.html" type="submit" value="提交到new.html">
(3)formmethod属性:用法同formaction。
(4)placeholder属性:用于文本框处于未输入状态时的一种文字提示。
(5)autofocus属性:自动获得焦点,一个页面只能有一个控件具有该属性。该属性无值,直接写就好。
<input name="username" autofocus type="text" id="username">
(6)list属性:用于单行文本框,该属性的值为某个datalist元素的id,增加该属性后的单行文本框类似选择框(select),但允许用户自定义输入,为了避免没有支持该元素的浏览器出现错误,我们通常使用CSS设置不显示。
<datalist>
标签:定义可选数据的列表。与 input 元素配合使用,就可以制作出输入值的下拉列表。
order:<input list="list" name="order" autofocus type="text" id="order">
<datalist id="list" style="display:none">
<option value="1">1</option>
<option value="2">2</option>
<option value="3">3</option>
</datalist>
(7)autocomplete属性:自动完成允许浏览器预测对字段的输入,HTML5实现了自定义设置该属性,避免了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该属性值有“on”、”off“或“”(不指定)三种,不指定时使用浏览器的默认值。
(8)input元素种类:
search:与text文本框类似,用于搜索;
tel: 与text文本框类似,用于电话;
url: 与text文本框类似,用于url格式的地址;
email: 与text文本框类似,用于email格式的地址;
number: 与text文本框类似,用于数值;
range: 只允许输入一段范围内的数值,通过min和max属性来设置范围;
color: 颜色文本框,“#000000”格式的文字;
file: 文件选择文本框,HTML5中通过multiple属性可以多选;
datetime、date、month、week、time、datetime-local 各种日期与时间输入的文本框;
output: 定义不同类型的输出;
(9)表单验证相关:
自动验证(就是通过伪元素添加相应的属性来达到验证的要求)
required属性:具有该属性的元素,如果其内容为空则不允许提交,并给出相应的提示。
pattern属性:具有该属性的元素,如果内容不为空则把内容与pattern的值进行正则匹配,匹配不成功则不通过并提示。
min属性和max属性:它们是值类型和日期类型的input元素专用属性,限制了输入的范围。
step属性:控制元素的值增加或减少的步幅,如输入1-100之间的数字,且步幅是5,那么只能输入1、6、11....。
显示验证(除了给元素添加属性来自动验证外,在HTML5中,form元素与输入元素(input)包括select元素和textarea都具有一个checkValidity方法,调用该方法可以进行手动验证,checkValidity方法以boolean的形式返回验证结果)
function check(){
var email=document.getElementById("email");
if(email.checkValidity()){
alert("email格式正确");
}else{
alert("email格式不正确");
}
}
取消验证(取消表单验证有两个属性:用于form的novalidate和用于submit的formnovalidate)
//用于form的novalidate
<form novalidate>
<input type="text" name="name" id="name" required>
<input type="submit" name="button" id="button" value="提交">
</form>
//用于submit的formnovalidate
<form>
<input type="text" name="name" id="name" required>
<input type="submit" orfmnovalidate name="button" id="button" value="提交">
</form>
自定义错误:在HTML5中没经过验证的表单浏览器会有默认的提示,但也提供了通过JavaScript的来设置自定义错误提示信息。(我觉得就是自己写个函数,点击时候调用就可以)。
2.增强的页面元素
(1)figure元素:figure是个组合元素,可以带标题figcaption,一个figure只允许放置一个figcaption。
<figure>
<img src="logo.png" alt="图片">
<figcaption>标志</figcaption>
</figure>
(2)details元素:details提供了一种替代Javascript的、将画面上局部区域进行展开或收缩的方法.
<details>
<summary>点击我查看细节</summary>
<p>我是细节内容。</p>
</details>
(3) mark元素:mark元素表示页面需要突出显示或高亮显示的部分。
(4)progress元素:一般用于写进度条,可以给progress设置value和max属性,value表示已经进行的,max表示总数,value和max只能为有效的浮点数,value必须大于0小于等于max。如果不给progress设置这两个属性,则是动态显示正在进行,进度不确定。
(5) meter元素:定义度量衡。(界定上下的值会有颜色区分)。
high:定义度量的值位于哪个点,被界定为高的值。
low:定义度量的值位于哪个点,被界定为低的值。
max:定义最大值。默认值是 1。
min:定义最小值。默认值是 0。
optimum:定义什么样的度量值是最佳的值,如果该值高于 “high” 属性,则意味着值越高越好。如果该值低于 “low” 属性的值,则意味着值越低越好。
value:定义度量的值。
(6)改良的ol列表:在HTML5中为ol元素添加了start属性和reversed属性。
start:表示列表序号从几开始。
reversed:表示列表序号为倒序。
(7) 改良的dl列表:dl是专门用来定义术语的列表,在HTML5中为dt增加了名字dfn。
<dl>
<dt>术语1</dt>
<dd>描述...</dd>
<dt><dfn>名字</dfn>术语2</dt>
<dd>描述...</dd>
</dl>
(8)cite:用于表示作者。
(9)small:用于标识“小型文本”。
(10)<article>
标签:定义外部的内容。
(11)<aside>
标签:定义 article 以外的内容。aside 的内容应该与 article 的内容相关。aside可以用于网站页尾一排排的广告或者链接,一竖排为一个aside。也可以用于博客侧栏。
(12)<audio>
标签:定义声音。
(13)<canvas>
标签:定义图形(是为了客户端矢量图形而设计的)。
(14)<command>
标签:定义命令按钮,比如单选按钮、复选框或按钮。
(15)<embed>
标签:定义嵌入的内容,比如插件。
(16)<footer>
标签:定义 section 或 document 的页脚。
(17)<header>
标签:定义 section 或 document 的页眉。
(18)<hgroup>
标签:用于对网页或区段(section)的标题进行组合。
(19)<hgroup>
标签:用于对网页或区段(section)的标题进行组合。
(20)<nav>
标签:定义导航链接的部分。
(21)<output>
标签:定义不同类型的输出,比如脚本的输出。
(22)<rp>
标签:在 ruby 注释中使用,以定义不支持 ruby 元素的浏览器所显示的内容。
(23)<rt>
标签:定义字符(中文注音或字符)的解释或发音。
(24)<ruby>
标签:定义 ruby 注释(中文注音或字符)。
(25)<section>
标签:定义文档中的节(section、区段)。比如章节、页眉、页脚或文档中的其他部分。
(26)<source>
标签:为媒介元素(比如 和 )定义媒介资源。
(27)<summary>
标签:details 元素的标题,”details” 元素用于描述有关文档或文档片段的详细信息。”summary” 元素应该是 “details” 元素的第一个子元素。
(28)<time>
标签:定义日期或时间,或者两者。
(29)<video>
标签:定义视频,比如电影片段或其他视频流。
(30) <dialog
>标签:定义对话(会话)dialog元素表示几个人之间的对话。
来源:CSDN
作者:A-Select �
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959504/article/details/10396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