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算法的数学原理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19-12-28 12:23:57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准备

本文不是一篇引导读者入门的科普文。读者至少需要对人工神经网络有概念性的理解,并且熟悉偏导数。

这是一个简单的人工神经网络,分为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输入层以原始数据 x 作为本层向下一层的输出,即 a(1);隐藏层将 a(1) 中的元素进行线性组合作为自己的输入,即 z(2),然后将 z(2) 进行一个数学变换(函数 g(z))作为对下一层的输出,即 a(2)。以此类推,得到最后一层的输出,即 a(3) 或 hΘ(x),就是人工神经网络的运算结果。

其中 Θ(1), Θ(2) 分别是第1层,第2层向前传递数据时的线性组合参数,把 Θ(1), Θ(2)  统称为 Θ。在训练时,将已经标记好标准答案(称标准答案为 y)的数据输入网络,刚开始网络的输出与答案往往相距甚远,然后用优化算法(例如梯度下降法)不断修正 Θ,使网络的计算结果越来越接近标准答案,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

这里定义一个表达式,叫做【代价方程】(Cost Function):

                      J(Θ) = 【计算结果 与 标准答案 之间的差距】

不需要关心 Cost Function 的具体形式,只需要理解它是对计算误差的一种衡量,并且它是 Θ 的函数。我们的目标就是使计算误差尽量小。

以梯度下降法为代表的很多优化算法可以用来解决上述的最小化问题。在优化过程中,这些算法通常会用到 J(Θ) Θ 中各元素的偏导数(Θ 是一个矩阵)。反向传播算法就是用来计算这些偏导数的。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除了最后一层以外,每一层都要在自己的输出向量前附加一个值为+1的项(称为 Bias Term),为了理解它的意义,可以想象二维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ax + b = 0,Bias term 与对应参数相乘后的值就是直线的截距 b。


数学原理


结语

听课时老师直接给出了反向传播的算法与程序,绕过了数学证明。虽然并不影响应用,但使用一个并不了解原理的工具,让我有如鲠在喉之感。通过证明,既可加深学习印象,也为后续的高阶学习夯实基础。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