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这三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为 \(O(n^2)\),只适合小规模的数据。今天,我们来认识两种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的排序算法——归并排序(Merge Sort)和快速排序(Quick Sort),他们都用到了分治思想,非常巧妙。
1. 归并排序(Merge Sort)?
1.1. 归并排序算法实现
- 归并排序的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如果要排序一个数组,我们先把数组从中间分成前后两部分,然后分别对前后两部分进行排序,再将排好序的两部分数据合并在一起就可以了。
归并排序使用的是分治思想,分治也即是分而治之,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小的子问题来解决。分治算法一般都是用递归来实现的。分治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处理思想,递归是一种编程技巧。
- 如果要对数组区间 [p, r] 的数据进行排序,我们先将数据拆分为两部分 [p, q] 和 [q+1, r],其中 q 为中间位置。对两部分数据排好序后,我们再将两个子数组合并在一起。当数组的起始位置小于等于终止位置时,说明此时只有一个元素,递归也就结束了。
递推公式: merge_sort(p…r) = merge(merge_sort(p…q), merge_sort(q+1…r)) 终止条件: p >= r 不用再继续分解
- 对两个子数组进行合并的过程如下所示,我们先建立一个临时数组,然后从两个子数组的起始位置开始比较,将较小的元素一个一个放入临时数组,直到其中一个子数组比较完毕,再将剩下的另一个子数组余下的值全部放到临时数组后面。最后我们需要将临时数组中的数据拷贝到原数组对应的位置。
- 代码实现
// O(n(logn)) void Merge_Sort(float data[], int left, int right, float sorted_data[]) { if(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Merge_Sort(data, left, mid, sorted_data); Merge_Sort(data, mid+1, right, sorted_data); Merge_Array(data, left, mid, right, sorted_data); } } void Merge_Array(float data[], 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float temp[]) { int i = left, j = mid + 1; int k = 0; // 从子数组的头开始比较 while(i <= mid && j <= right) { if (data[i] <= data[j]) { temp[k++] = data[i++]; } else { temp[k++] = data[j++]; } } // 判断哪个子数组还有元素,并拷贝到 temp 后面 while(i <= mid) { temp[k++] = data[i++]; } while(j <= right) { temp[k++] = data[j++]; } // 将 temp 中的数据拷贝到原数组对应位置 for(i = 0; i < k; i++) { data[left+i] = temp[i]; } } /*哨兵简化*/ void Merge_Array(float data[], 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float temp[]) { int max_num = INT_MAX; int len = right - left + 1; int data_left = new int[mid-left+2]; int data_right = new int[right-mid+1]; int i = 0, j = 0, k = 0; // 复制左半部分元素,放置哨兵在末尾 for(int k = left; k <= mid; k++) { data_left[k-left] = data[k]; } data_left[k-left] = max_num; // 复制右半部分元素,放置哨兵在末尾 for(int k = mid + 1; k <= right; k++) { data_right[k-mid-1] = data[k]; } data_right[k-mid-1] = max_num; for (int k = 0; k < len; k++) { if (data_left[i] <= data_right[j]) { data[k+left] = data_left[i++]; } else { data[k+left] = data_right[j++]; } } }
1.2. 归并排序算法分析
归并排序是一个稳定的排序算法,在进行子数组合并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当元素大小相等时,先将前半部分的数据放入临时数组,这样就可以保证相等元素在排序后依然保持原来的顺序。
- 不仅递归求解的问题可以写成递推公式,递归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也可以写成递归公式。
如果我们对 \(n\) 个元素进行归并排序所需要的时间是 \(T(n)\),那分解成两个子数组排序的时间都是 \(T(\frac{n}{2})\),而合并两个子数组的时间复杂度为 \(O(n)\)。所以,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计算公式为:
\[ T(1) = C \]
\[T(n) = 2*T(\frac{n}{2}) + n, n>1\]n = 1 时,只需要常量级的执行时间,所以表示为 C。
\[T(n) = 2*T(\frac{n}{2}) + n \]
\[ = 2*[2*T(\frac{n}{4}) + \frac{n}{2}] + n = 4*T(\frac{n}{4}) + 2*n \]
\[ = 4*[2*T(\frac{n}{8}) + \frac{n}{4}] + 2*n = 8*T(\frac{n}{8}) + 3*n \]
\[ ......\]
\[ = 2^k * T(\frac{n}{2^k}) + k * n\]
\[ ......\]
当 \(\frac{n}{2^k} = 1\)时, \(k = log_2n\),代入上式得:
\[ T(n) = n * C + nlog_2n\]
用大 O 标记法来表示,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从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归并排序的执行效率与原始数据的有序程度无关,其时间复杂度是非常稳定的,不管是最好情况、最坏情况,还是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都是 \(O(nlogn)\)。
归并排序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不是原地排序算法。在进行子数组合并的时候,我们需要临时申请一个数组来暂时存放排好序的数据。因为这个临时空间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因此归并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 \(O(n)\),最多需要存放 \(n\) 个数据。
2. 快速排序(Quick Sort)?
1.1. 快速排序算法实现
- 快速排序的思想是这样的,如果要对数组区间 [p, r] 的数据进行排序,我们先选择其中任意一个数据作为 pivot(分支点),一般为区间最后一个元素。然后遍历数组,将小于 pivot 的数据放到左边,将大于 pivot 的数据放到右边。接着,我们再递归对左右两边的数据进行排序,直到区间缩小为 1 ,说明所有的数据都排好了序。
递推公式: quick_sort(p…r) = quick_sort(p…q-1) + quick_sort(q+1, r) 终止条件: p >= r
- 归并排序是由下向上的,先处理子数组然后再合并。而快速排序正好相反,它的过程是由上向下的,先分出两个子区间,再对子区间进行排序。归并排序是稳定的时间复杂度为 \(O(n)\),但它是非原地算法,而快排则是原地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的分区过程如下所示,从左到右依次遍历数组,如遇到小于 pivot 的元素,则进行数据交换 ,否则继续往前进行,最后再放置 pivot。
- 代码实现
// O(n(logn)) void Quick_Sort(float data[],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int i = left, j = left; int pivot = data[right]; for (j = left; j < right; j++) { if (data[j] < pivot) { int temp = data[i]; data[i] = data[j]; data[j] = temp; i++; } } data[j] = data[i]; data[i] = pivot; Quick_Sort(data, left, i-1); Quick_Sort(data, i+1, right); } }
- 快速排序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下所示,先取出一个元素作为 pivot(假设是最后一个),这时 pivot 位置可以看作为空,然后从左到右查找第一个比 pivot 大的元素放在 pivot 的位置,此时空的地方变成了这第一个比 pivot 大的元素位置。然后从右到左查找第一个比 pivot 小的元素放在刚才空的位置,依次循环直到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都查找到了同一位置,这时候再把 pivot 放置在最后一个空位。这个过程可以形象的被称为“挖坑填坑”。
- 代码实现
// O(n(logn)) void Quick_Sort(float data[],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 int i = left, j = right; int pivot = data[j]; while(i < j) { while(i < j && data[i] <= pivot) // 从左往右找到第一个比 pivot 大的数 { i++; } if(i < j) { data[j--] = data[i]; } while(i < j && data[j] >= pivot) // 从右往左找到第一个比 pivot 小的数 { j--; } if(i < j) { data[i++] = data[j]; } } data[i] = pivot; // i=j Quick_Sort(data, left, i-1); Quick_Sort(data, i+1, right); } }
2.2. 快速排序算法分析
如果快速排序每次都将数据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则快排的时间复杂度和归并排序相同,也是 \(O(nlogn)\),但这种情况是很难实现的。如果数据原来已经是有序的,则每次的分区都是不均等的,我们需要进行 n 次分区才能完成整个排序,此时快排的时间复杂度就退化成了 \(O(n^2)\)。
平均时间复杂度的求解也可以通过递归树来分析,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以后再解决。我们现在只需要知道,在大部分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都可以做到 \(O(nlogn)\),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退化成 \(O(n^2)\)。
快速排序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因为其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可能会改变相等元素的原始位置。
3. 小结
- 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都是利用分治的思想,代码都通过递归来实现,过程非常相似。
- 归并排序非常稳定,时间复杂度始终都是 \(O(nlogn)\),但不是原地排序;快速排序虽然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 \(O(n^2)\),但平均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最坏情况发生的概率也比较小,而且是原地排序算法,因此应用得更加广泛。
获取更多精彩,请关注「seniu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