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SPA概念不清楚的同学可以先自行了解相关概念)
平时喜欢做点小页面来玩玩,并且一直采用单页面应用(Single Page Application)的方式来进行开发。这种开发方式是在之前一年做的一个创业项目的经验和思考,一直想写篇博客来总结一下。
个人认为单页面应用的优势相当明显:
前后端职责分离,架构清晰:前端进行交互逻辑,后端负责数据处理。
前后端单独开发、单独测试。
良好的交互体验,前端进行的是局部渲染。避免了不必要的跳转和重复渲染。
当然,SPA也有它自身的缺点,例如不利于搜索引擎优化等等,这些问题也有其相应的解决方案。
下面要介绍的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模式或者工作流,和前端使用什么框架无关,也和后端使用什么语言、数据库无关。不能说是The Best Practice,我相信经过更多人的讨论和思考会有A Better Practice。:)
概览
下图展示了这种模式的整个前后端及各自的主要组成:
看起来有点复杂,接下来会仔细地对上面每一个部分进行解释。看完本文,就应该能理解上图中的各部件之间的交互流程。
前端架构
把上图的前端部分单独抽出来进行研究:
前端中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的模块:
components:前端UI组件
services:前端数据缓存和操作层
databus:封装一系列Ajax操作,和后端进行数据交互的部件
common/utils:以上组件的共用部件,可复用的函数、数据等
components
component指的是页面上的一个可复用UI交互单元,例如一个博客的评论功能:
我们可以把博客评论做为一个组件,这个组件有自己的结构(html),外观(css),交互逻辑(js),所以我们可以单独做一个叫comment的component,由以下文件组成:
comment.html
comment.css
comment.js
(每个component可以想象成一个工程,甚至可以有自己的README、测试等)
components tree
一个component可以依赖另外一个component,这时候它们是父子关系;component之间也可以互相组合,它们就是兄弟关系。最后的结果就类似DOM tree,component可以组成components tree。
例如,现在要给这个博客添加两个功能:
显示评论回复。
鼠标放到评论或者回复的用户头像上可以显示用户名片。
我们构建两个组件,reply和user-info-card。因为每个comment都要有自己的回复列表,所以comment组件是依赖于reply组件的,comment和reply组件是嵌套关系。
而user-info-card可以出现在comment或者reply当中,并且为了以后让user-info-card复用性更强,它应该不属于任何一个组件,它和其他组件是组合关系。所以我们就得到一个简单的componenets tree:
components之间的通信
怎么可以做到鼠标放到评论和回复的用户头像上显示名片呢?这其实牵涉到组件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的问题。
最佳的方式就是使用事件机制,所有组件之间可以通过一个叫eventbus通用组件进行信息的交互。所以,要做到上述功能:
user-info-card可以在eventbus监听一个
user-info-card:show
的事件。而当鼠标放到comment和reply组件的头像上的时候,组件可以使用eventbus触发
user-info-card:show
事件。
user-info-card:
var eventbus = require("eventbus")
eventbus.on("user-info-card:show", function(user) { // 显示用户名片})
comment or reply:
var eventbus = require("eventbus")$avatar.on("mouseover", function(event) {
eventbus.emit("user-info-card:show", userData)
})
components之间用事件进行通信的优势在于:
组件之间没有强的依赖,组件之间被解耦。
组件之间可以单独开发、单独测试。数据和事件都可以简单的进行伪造进行测试(mocking)。
总结:component之间有嵌套和组合的关系,构成components tree;component之间通过事件进行信息、数据的交换。
services
component的渲染和显示依赖于数据(model)。例如上面的评论,就会有一个评论列表的model。
comments: [
{user:.., content:.., createTime: ..},
{user:.., content:.., createTime: ..},
{user:.., content:.., createTime: ..}
]
每个评论的component会对应一个comment(comments数组中的对象)进行渲染,渲染完以后就会正确地显示在页面上。
因为可能在其他component中也会需要用到这些数据,所以comment component不会自己直接保存这些comment model。这些model都会保存在service当中,而component会从service拿取数据。components和services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一个component可能会从不同的services中拿取数据,而一个service可能为多个components提供数据。
services除了用于缓存数据以外,还提供一系列对数据的一些操作接口。可以提供给components进行操作。这样的好处在于保持了数据的一直性,假如你使用的是MVVM框架进行component的开发,对数据的操作还可以直接对多个视图产生数据绑定,当services中的数据变化了,多个components的视图也会相应地得到更新。
总结:services是对前端数据(也就是model)的缓存和操作。
databus
而services中缓存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也许想到的第一个方案是在services中直接发送Ajax请求去服务器中拉去数据。而这里建议不直接这样做,而是把各种和后端的API进行交互的接口封装到一个叫databus的模块当中,这里的databus相当于是“对后端数据进行原子操作的集合”。
如上面的comment service需要从后端进行拉取数据,它会这样做:
var databus = require("databus")var comments = nulldatabus.getAllComments(function(cmts) { // 调用databus方法进行数据拉取
comments = cmts
})
而databus中则封装了一层Ajax
databus.getAllCommetns = function(callback) {
utils.ajax({
url: "/comments",
method: "GET",
success: callback
})
}
这样做是因为,不同的services之间可能会用到同样的接口对后端进行操作,把操作封装起来可以提高接口的复用性。注意,如果databus中的某些操作不涉及到servcies的数据,这操作也可以被components所调用(例如退出、登录等)。
总结:databus封装了提供给services和component和后端API进行交互的接口。
common/utils
这两个模块都可以被其他组件所依赖。
common,故名思议,组件之间的共用数据和一些程序参数可以缓存在这里。
utils,封装了一些可复用的函数,例如ajax等。
eventbus
所有组件(特别是components之间)的通过事件机制进行数据、消息通信的接口。可以简单地使用EventEmitter这个库来实现。
后端架构
传统的网页页面一般都是由后端进行页面的渲染,而在我们的架构当中,后端只渲染一个页面,其后,后端只是相当于一个Web Service,前端使用Ajax调用其接口进行数据的调取和操作,使用数据进行页面的渲染。
这样的好处就是,后端不仅仅能处理Web端的页面的请求,而且处理提供移动端、桌面端的请求或者作为第三方开放接口来使用。大大提高后端处理请求的灵活性。
后端对比起前端的架构来说会简单很多,但是这只是其中一种模式,对于不同复杂程度的应用可能会做相应的调整。后端大概分为三层:
CGI:设置不同的路由规则,接受前端来的请求,处理数据,返回结果。
business:这一层封装了对数据库的一些操作,business可以被CGI所调用。
database: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持久化。
例如上面的comments的例子,CGI可以接收到前端发送的请求:
var commentsBusiness = require("./businesses/comments")
app.get("/comments", function(req, res) { // 此处调用comments的business数据库操作
commentsBusiness.getAllComments(function(comments) { // 返回数据结果
res.json(comments)
})
})
后端的API可以采用更规范的RESTful API的方式,而RESTful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有兴趣的可以参考Best Practices for Designing a Pragmatic RESTful API。
前后端的架构都基本清晰了,我们来看看文章开头的图:
看着图来,我们总结一下整个前后端的交互流程:
前端向服务端请求第一个页面,后端渲染返回。
前端加载各个component,components从services拿数据,services通过databus发送Ajax请求向后端取数据。
后端的CGI接收到前端databus发送过来的请求,处理数据,调用business操作数据库,返回结果。
前端接收到后端返回的结果,把数据缓存到service,component拿到数据进行前端组件的渲染、显示。
工作流
一个好的工作流可以让开发事半功倍。上面的这种单页面应用也有其相应的一种开发工作流,当然这种工作流也适合非单页面应用:
进行产品功能、原型设计。
后端数据库设计。
根据产品确定前后端的API(or RESTful API),以文档方式纪录。
前后端就可以针对API文档同时进行开发。
前后端最后进行连接测试。
前后端分离开发。建议都可以采用TDD(测试驱动开发)的方式来单独测试、单独开发(关于Web APP测试这一块可以单独进行讨论研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
(完)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2481159/blog/64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