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技术

反欺诈之设备指纹(上篇)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19-11-29 23:28:19
关注 “番茄风控大数据”,获取更多数据分析与风控大数据的实用干货。 自PC互联网时代起,设备识别就是互联网用户追踪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设备识别技术主要包括:IP地址、cookie以及移动互联网特有的设备ID。而随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设备指纹实现基于移动端设备,虽然算法有所不同,但是对设备唯一性这个验证,我们的初衷一直没变过。 设备指纹从实现的技术方法上看,可以分为主动式设备指纹与被动式设备指纹两种技术路线。 最近一天小王在监控反欺诈报表时候,发现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大量客群进件,数据表现异常: 小王的公司因为没有做相关的注册节点设备指纹的的反欺诈防范,而且该批客户还走到了最后一个节点。所幸,他们的提现是隔天线下消费提现。在提现环节,小王团队发现得较早,最后这批客户还是被拒了。 这里提到的设备指纹是什么?在设备指纹的反欺诈监控环节,如果使用第三方产品来做设备指纹?如何配合着第三方的产品来抓取数据的,做相关分析?数据存储方面怎么实现,是以登陆账号作为标识还是设备号?当然这也是在知识星球里某同学问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普及下什么是设备指纹? 设备指纹(设备ID):设备唯一识别码,一般是主动式的设备指纹(公司内容研发自己去加工,当然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用于识别贷款时使用的设备,多人共用同一个设备,就有中介或黑产风险。 先来介绍下在整个申请环节中,所涉及到的具体的操作点: 由上图可以看到

整理智能门锁方案

夙愿已清 提交于 2019-11-27 20:36:00
2013年,iPhone5s搭载指纹识别横空出世时曾惊艳一时。2015年iOS8发布时,苹果的HomeKet智能家居软件项目横空出世。当时国内便有思索,若指纹识别技术能运用在智能门锁上这一智能家居的枢纽上时,可能会有重要作用。科技是核心,智能是趋势。从国内外智能家居浪潮的技术储备来看,家庭门锁离智能和指纹这一梦想也已成现实。   传统门锁形同虚设,技术思路或是出路  更值得注意的是,防盗门并不是不会被撬开,而是在一定时间内不被撬开。国家标准中有规定,甲级防盗门防盗时间不小于30分钟,乙级防盗门防盗时间不小于15分钟,丙级防盗门防盗时间不小于10分钟,丁级防盗门防盗时间不小于6分钟。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机械门锁似乎遭遇了一场生死危机。随着智能大潮进一步发展,居家的智能化和便捷化已经是生活的主流,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在智能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智能门锁几乎是一件可以确定的事情。   三种不同解决方案,前瞻保守各有所虑   在智能大潮的推动下,国内外已经在思索门锁的新出路。基于网络和蓝牙的智能门锁、基于指纹识别的指纹门锁乃至是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的门锁成为了选择。这三种解决方案中,基于网络和蓝牙的智能门锁相对保守,而指纹、人脸、虹膜的方案则相对激进。这三大解决方案的谈不上哪家更强,实际上各个厂商在技术和现实的层面上有各有思虑,都具备较强的合理性。   1、基于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