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

AR中的SLAM(一)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20-01-12 15:12:21
写在前面 本系列打算讲讲个人对AR行业和AR中的SLAM算法的一点浅显的看法。才疏学浅,文中必然有很多疏漏和不足,还望能和大家多多讨论。今天先讲讲我对AR的一些认识。 AR的一点理解 AR是什么 AR是人类的第三只眼,让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看到虚拟物体并与之交互。 VR是人类做梦的一种载体。 AR能做什么 AR有能力将二维交互变成三维交互,能让虚拟物体看起来像真的一样。举几个简单的场景。 你可以拥有一只虚拟宠物。你可以从各个方向观察一个虚拟小猫,绕着它转动。你会发现,走近看会显得大一些,离远了看着会变小。愿意的话,还可以挠挠它,和它玩耍。 你将拥有一个虚拟电视。它可以固定在任何地方(即使你到处走动),也可以随意移动。 你在和家人远程通话时能在自己房间看到家人的全息投影。 你将房间变成虚拟密室。 当然,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唤醒任何APP。 我觉得,如果未来AR能够发展出更多的外延,那么在消费领域会有机会取代手机 ,然后并在若干年后沦为卖广告赚钱的工具 。而在工业领域,AR也有机会蹦跶几下 ,然后被机器人取代 。 AR怎么实现 目前AR需要通过外部设备来实现。比如在手机上,通过获取摄像头图像并在上面叠加虚拟物体。而专业的AR设备可以将虚拟物体成像在眼睛前面或投射入眼球。 AR需要什么 要实现前面提到的三维交互,AR设备需要具备下面三个功能 自我定位。指定位出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

智能眼镜的伪需求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19-12-04 20:15:38
奥巴荣 网络日志080 佛山·中国 2019-11-18 什么是伪需求?例如客户要求做一个智能眼镜的远程会议系统,戴着眼镜开会,同样的功能,现在的远程会议系统已经可以做到了,甚至只要一个笔记本即可实现,用眼镜的意义不大,这就是伪需求。伪需求很多时候是客户提出要做什么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凭借他们的脑洞和理解,十有八九不是好需求。好需求的例子是远程指导系统,应用到汽车维修、外科手术、医生看病、老师上课等等。 好的提需求方法应该是提出一些现象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目的,然后交给专业的人来评估。据说C919大飞机的生产中,有一个步骤要把很多线接到接口,需要3个人,后来用联想的智能眼镜,只要1个人。在这个案例中,提需求的顺序是,接线步骤效率太低-要提高效率-需要一个智能眼镜…… 伪需求: 远程会议 智能眼镜充当外接摄像头 对讲 …… 真需求: 4G/5G 远程指导 …… 面向企业用户,就总会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需求,有些是有启发性的,有些好需求以目前的技术实现不了,有些能实现但没有意义,就如上面提到的伪需求。搞清楚哪些是伪需求,可以减少很多无谓的劳动。 判断伪需求的方法: 对比现有的方案 对比手机 对比微型摄像头、监控摄像头 使用场景双手是否有空 …… 论操作习惯、产品完成度,比不上手机。论方案可靠性,比不上现有的方案。论性价比,比不过一般的摄像头。说到底,智能眼镜只是头戴式摄像头

智能眼镜的行业应用

本秂侑毒 提交于 2019-12-04 19:47:18
奥巴荣 网络日志079 佛山·中国 2019-11-18 谁需要智能眼镜?个人用户和行业客户怎么取舍?公司定位是什么? 既然之前定下了这3个问题,就这样写吧。 其实这是一个无聊的话题,就好像问智能手机的行业应用有哪些,在iPhone和安卓手机出现以前,谁能想到二维码支付、微信视频聊天、手机app等等应用?等到智能手机出现了,后面的事情就水到渠成。所以,需要讨论智能眼镜的行业应用的,不是消费者,而是智能眼镜设计公司和企业用户,这也引出了第一个问题。 谁需要智能眼镜? 做产品说到底要有市场,我们不做那些高端但不接地气的东西。而说到市场,定位也很重要,例如Google Glass最开始面向消费者,市场起不来,很快就做不下去了,反而后来传出一些企业定制的新闻,有一股复苏的味道。所以,想清楚谁需要智能眼镜这一点很重要,不是光做好产品就行的。具体应用有这些 警察执法 记者直播报道 军用 …… 个人用户和行业用户怎么取舍? 前者是一个数量庞大的消费者,后者是有明确需求、稳定、批量的企业,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两边通吃,但是对于小公司来说,实力有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了不起了。那么该选哪一边?没有调查过,不好细说,但根据一般经验,新东西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只要噱头足够,总会有不差钱的消费者和企业来买单。所以,只有把产品做好,才能去想后面的市场。 我们公司现在两边都做,虽然没有大公司的实力

做智能眼镜是为了更方便地拍摄

∥☆過路亽.° 提交于 2019-11-29 05:15:44
奥巴荣 网络日志071 佛山·中国 2019-09-03 一个公司,人越多,生产量越大,但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就要越多的业务量。人数不够时,太多的业务会压垮整个公司,那么多少人和多少业务量才是合适的呢?今晚看了一个关于游戏《斗战神》开发经营的视频,深感做开发者的不易,更加引出了关于开发和运营之间的平衡的思考,再联想到最近自己的经历,想着是否有一个形象的图形关系,来描述这些复杂的问题,例如人数和业务量的平衡关系。 今晚要讨论智能眼镜,还是平衡关系?有点苦恼,经营问题我是外行,虽然上段时间画了一些良性和恶性循环的分析图,说明了人数不足带来的坏影响,可是没有钱,设想更好也没用。生存是首要任务,而搞到钱才能生存,那就引出我的问题,靠做智能眼镜怎么赚钱?在这之前,为什么要做智能眼镜?如果想做电子产品赚钱,有很多选择,这种新技术,冷门领域,高风险低回报。低回报是我瞎说的,没有数据支撑,但可以分析一下,如果有高回报,那些大公司会不抢着做吗。这么说,还真的有大公司做智能眼镜,前两年很火的虚拟现实用的智能眼镜,不过我昨天的文章说了智能眼镜的定义是头戴式摄像机,所以VR眼镜不算智能眼镜,以后有机会再讨论。纯拍摄的头戴式相机,没看到多少公司在做,起码大公司没有,可能是保密了? 回到为什么的问题。如果想靠融资生存,又很尴尬,火不过最新的人工智能、5G、量子技术、石墨烯、机器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