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原理
今天开始聊一些微服务的实践,第一块,RPC框架的原理及实践,为什么说要搞定微服务架构,先搞定RPC框架呢? 一、需求缘起 服务化的一个好处就是,不限定服务的提供方使用什么技术选型,能够实现大公司跨团队的技术解耦,如下图: 服务A是欧洲团队提供服务,欧洲团队的技术背景是Java,可以用Java实现服务; 服务B是美洲团队提供服务,可以用C++实现服务; 服务C是中国团队提供服务,可以用Go实现服务; 服务的上游调用方,按照接口、协议即可完成对远端服务的调用。 但实际上,99.9%的公司的团队规模有限,技术团队人数也有限,基本是使用同一套技术体系来调用和提供服务的: 这样的话,如果没有统一的服务框架,RPC框架,各个团队的服务提供方就需要各自实现一套序列化、反序列化、网络框架、连接池、收发线程、超时处理、状态机等“业务之外”的重复技术劳动,造成整体的低效。所以,统一RPC框架把上述“业务之外”的技术劳动统一处理,是服务化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达成【“使用统一的RPC框架”是正确的道路】这个一致的前提下,本文期望用简单通俗的言语简述一下一个通用RPC框架的技术点与实现。 二、 RPC 背景与过程 什么是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 先来看下什么是本地函数调用,当我们写下: int result = Add(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