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泄露

企业中存在的数据安全问题

怎甘沉沦 提交于 2020-03-18 13:16:56
现在不比以前,在网络还没兴起,电脑还没有流行,那时的企业工作中所产生的的数据都是存储在纸上,抄录下来并且封存到专门放置数据的库中。像公安局中所存放的我们每个人的信息,以前都是记录在卷宗上,查阅起来很麻烦。再看下现在的情况,企业都有了电脑,工作也是在电脑上完成,所产生的数据也就直接存在了电脑上。公安局也是一样,现在再找个人的信息,再电脑输入名字,可以直接找到详细信息。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方便了你我他,让企业更快速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数据的安全,企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做好保护工作是必须的,企业的数据都是一些核心技术、客户资料、员工信息等,都是很重要的信息。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数据泄露,可能会给企业或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员工信息的泄露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对员工造成的损害,侵犯个人的隐私。 企业数据安全泄露的途径也是有很多,最多的是企业内部泄露数据信息,一般的数据泄露基本都是从内部泄露,比如: 离职员工在离职期间,大量拷贝机密文件,发送到企业外部。 员工在工作中通过了软件外发的文件存在泄密的行为。 员工发送电子邮件的行为存在泄密风险。 企业移动U盘丢失,导致数据信息泄露。 员工使用打印机打印机密文件,存在泄密风险。 存在泄密风险的也不止那些,总的来说,数据安全问题是现在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企业保护好数据的安全是迫在眉睫的。 来源: 51CTO 作者:

公有云隐私泄露真的不可避免吗?

女生的网名这么多〃 提交于 2020-03-11 01:49:06
对于公有云,大多数企业拒绝使用它的一个原因是安全和隐私问题。的确,公有云中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前段时间层出不穷的数据泄露也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公有云隐私泄露问题真的很难避免吗?其实不是!以下Cloudeasy云管家将为您简要介绍一些您必须了解的有关公有云隐私的主要问题。 1.用户拥有数据,同时也要为此负责 当我们将数据上传到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时,谁负责我们的个人信息?许多云用户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大部分公有云服务供应商认为,即使数据上传到云中,用户还是保留着他们对数据的所有权。这就意味着,如果用户决定让云服务供应商处理他们的数据的话,他们就要对其绝对的信任。云服务供应商可能对所处理的信息在安全上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并不是全部。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云服务供应商,或者不把特殊的数据上传到云中。 大多数公有云服务提供商认为,即使数据上传到云上,用户仍保留对数据的所有权。这意味着,如果用户决定让云服务提供商处理他们的数据,他们将对其拥有绝对的信任。云服务提供商可能对他们处理的信息的安全性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并非全部。您可以选择其他云服务提供商,或者不把特殊的数据上传到云中。 2.用户对数据的控制权是有限的 你会发现云服务供应商给终端用户提供的隐私选项是很有限的,这种情况很普遍,并且有可能引发问题。首先,你不是对所有数据都拥有控制权,只有一小部分是拥有特权的。其次

2020年企业即将面临20大数据安全风险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20-02-05 22:27:24
如今,数据安全已成为公司、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数据泄露和隐私事故越来越普遍,而且代价高昂。Risk Based Security的一项研究发现,数据泄露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4%以上。同时,IBM的年度数据泄露成本报告发现,数据泄露的平均总成本接近400万美元。 很明显,随着以隐私和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新标志,数据安全和隐私将是2020年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以下我们总结了企业2020年可能面临的20种数据安全风险。 1. 意外数据泄露 通常,人们总是将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事故与******联系起来,***们利用特定的漏洞来窃取信息。但是,别忘了,更多的数据泄露事故常常是疏忽和意外造成的。 例如,Shred-it的一项研究发现,40%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小企业主表示,疏忽和意外损失是他们最近一次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 2. 过劳的IT管理员 当今的威胁形势可能令人筋疲力尽,尤其是负责保护公司最重要数据的IT管理员。 ***只需要正确一次就可以突破企业的防线,造成严重损失,而IT管理员则必须全力抵抗持续不断的***,不容有失,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3. 员工数据盗窃 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是公司的最大资产,它可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从而使企业蓬勃发展。 当然,有时候,偶然的或故意的员工可能是公司的最大责任。现任和前任雇员盗窃公司数据的情况非常普遍。2019年6月

2020年企业即将面临20大数据安全风险

坚强是说给别人听的谎言 提交于 2020-02-05 22:27:18
如今,数据安全已成为公司、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数据泄露和隐私事故越来越普遍,而且代价高昂。Risk Based Security的一项研究发现,数据泄露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4%以上。同时,IBM的年度数据泄露成本报告发现,数据泄露的平均总成本接近400万美元。 很明显,随着以隐私和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新标志,数据安全和隐私将是2020年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以下我们总结了企业2020年可能面临的20种数据安全风险。 1. 意外数据泄露 通常,人们总是将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事故与******联系起来,***们利用特定的漏洞来窃取信息。但是,别忘了,更多的数据泄露事故常常是疏忽和意外造成的。 例如,Shred-it的一项研究发现,40%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小企业主表示,疏忽和意外损失是他们最近一次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 2. 过劳的IT管理员 当今的威胁形势可能令人筋疲力尽,尤其是负责保护公司最重要数据的IT管理员。 ***只需要正确一次就可以突破企业的防线,造成严重损失,而IT管理员则必须全力抵抗持续不断的***,不容有失,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3. 员工数据盗窃 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是公司的最大资产,它可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从而使企业蓬勃发展。 当然,有时候,偶然的或故意的员工可能是公司的最大责任。现任和前任雇员盗窃公司数据的情况非常普遍。2019年6月

2020年网络安全行业趋势预测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20-01-14 00:33:44
  2019 年网络安全形势已然更加复杂,网络***手段更为多样,数据泄露、勒索软件、APT ***等安全事件频发。此外,网络安全市场也在急剧膨胀,快速发展,安全产品更新快,种类多,数量激增。在 2020 年,网络威胁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将进化,变得更加复杂、棘手、难以应对。网络安全投入持续增加,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发展潜力也将继续被激发出来。   在 2020 年,网络威胁将仍然是安全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国家政策要求是安全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此外,技术变革将催生安全行业中新的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在威胁、政策、技术的多重驱动下,信息网络安全行业需求将更加旺盛,发展将更加成熟。   <strong>一、2019 年网络安全事件回顾</strong>   <strong>(一)俄罗斯 50 多家大型企业遭到未知***者勒索</strong>   3 月 2 日,Rostelecom-Solar 的网络安全专家记录到针对俄罗斯企业的大规模网络***。***使用物联网设备,尤其是路由器,伪装成欧尚、马格尼特、斯拉夫尼奥夫等 50 多家知名公司发送钓鱼电子邮件,对公司人员进行勒索***。追踪被黑的网络设备要比服务器困难得多,且使用物联网设备的***更简单,对***者来说更安全。   <strong>(二)英特尔 CPU 再现高危漏洞

手机回收,隐私安全需重视

丶灬走出姿态 提交于 2020-01-13 22:01:42
   手机回收 ,用户最担心的就是泄露个人信息。在卖手机的时候把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是不是就非常安全了,是不是这样真的不会泄露个人信息了呢?      事实表明,利用恢复软件,手机里原有的信息其实都可以还原。支付宝账户、短信、照片、通信录甚至是经常浏览的网站,都可以找回,如果这些被不法分子利用那就不堪设想了。因此,不仅是手机,电脑或者其他电子存储设备在变卖时都不能贪图小便宜,要到正规的电子回收市场出售。    机友网 ,最安全的手机回收平台。四年专业刷机团队,将手机内原有的个人信息物理删除,保证用户数据不泄露。   回收旧手机、废旧手机,旧手机换菜刀、换脸盆……”这样的叫卖声常在一些小区响起。“家里坏手机有七八个,以前想当废品卖了,可电子市场的回收价都不到十元钱,这下能换点实用的东西,不错嘛!”家住大学城的王先生这样对记者说。的确,王先生的想法得到了许多市民的认同。可居民们不知道,换掉的 旧手机 ,里面的短信、照片等隐私可以被轻易恢复,潜在风险较大。 机友网 www.jiyouwang.com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ontiona/p/4581597.html

担心数据泄露吗?网络安全防护必杀技了解一下!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20-01-07 18:39:37
近几年,互联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我们一直习以为常的HTTP协议,在逐渐被HTTPS协议所取代,在浏览器、搜索引擎、CA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共同推动下,互联网迎来了“全网HTTPS加密新时代”企业站点目前已全面开启HTTPS模式, 就连个人博客、登陆 Apple App Store 的App和微信的小程序等,也已经启用了全站HTTPS。HTTPS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全面取代HTTP成为传输协议的主流。 HTTP的高安全隐患 HTTP的传输特点是明文传输,任何经过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都是未加密,谁都能看到的传输数据。HTTP明文传输给页面劫持、页面篡改、数据泄露、mu马注入等黒客行为提供了便利,所以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非常高。 常见的几种危害比较大的中间内容劫持形式如下: 1、获取无线用户的手机号和搜索内容并私下通过电话广告骚扰用户。 2、获取用户账号cookie,盗取账号有用信息。 3、在用户目的网站返回的内容里添加第三方内容,比如广告、钓鱼链接、植入mu马等。 HTTPS加密了什么? HTTPS(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 Secure)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由Netscape开发并内置于其浏览器中,用于对数据进行加解密操作,并返回网络上传送回的结果。简单讲就是是HTTP的安全版,即HTTP下加入SSL层,在SSL层对请求数据进行加密

在线查询12306账号是否泄露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19-12-07 04:25:37
由于每年寒暑假,春运等节假日期间,火车票非常紧张,使用12306网站购买车票不仅体验非常不畅,而且没有抢票功能。 因此网络上很多各式各样的抢票软件,例如猎豹浏览器、搜狗浏览器、智行火车票等等,提供优良的购票体验,并且提供定时抢票刷票功能,但是存在一个安全性问题就是,你需要在他们的工具上输入12306账号密码,并且会读取你的联系人信息,这是12306泄露事件的根源。 2014-12-25,出现12306账号密码信息泄漏事件,泄露信息文件约14M,包含12306账号和明文密码。 本工具为了提醒被泄露用户及时更改密码,防止进一步的损失,工具不提供信息检索,仅提供是否被泄露信息,也是为了保证用户隐私。 如有觉得本工具侵犯隐私,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处理。 http://www.atool.org/12306.php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134320/blog/360776

数据安全面临考验,企业数据泄露不是短期损失

廉价感情. 提交于 2019-12-05 09:41:36
导读 数据成本是困扰业务增长的老大难问题,分解来看可分为获取成本、应用成本、运营成本、安全成本等等,而安全成本可谓是让企业深恶痛绝。一份报告显示,数据泄露损失最高可以占到企业年收入的5%。更令人关注的是,数据泄露不止是短期损失。 数据成本是困扰业务增长的老大难问题,分解来看可分为获取成本、应用成本、运营成本、安全成本等等,而安全成本可谓是让企业深恶痛绝。一份报告显示,数据泄露损失最高可以占到企业年收入的5%。更令人关注的是,数据泄露不止是短期损失。 互联网飞速发展引发的数据大爆炸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数据隐私面临更大风险。 全球互联网用户每天总计发送电子邮件2940亿封、发送推文5亿条、在Facebook创建数据多达4PB。同时,每天发送WhatsApp消息达到650亿条。该报告同时预测明年全球数据总量将增长10倍,达到44ZB。 过去5年数据泄露成本上升了12%,目前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已达到392万美元。这样的数据损失显然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受的,尤其是中小企业。 据Gartner估算,服务宕机一分钟带来的损失可超过5600美元,并且这个数字正在不断攀升。源自恶意网络攻击的数据泄露不仅是引发数据泄露事件最常见的根本原因,所造成的代价也更惨重。恶意数据泄露平均给调研中的受访企业带来445万美元的损失

数据隐私与加密学技术盘点——安全多方计算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19-12-02 01:58:06
8 月 20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突破 8 亿,其中超过 98% 的人每天用手机上网。实际上在我们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每个人的隐私也在不断被泄露与买卖中。 数据隐私泄露的现状如何?国内外相关的立法进程如何?数据隐私泄露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办法解决?本文 由 ARPA 联合创始人兼 CEO 徐茂桐撰写,ARPA 是一家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数据安全隐私的计算解决方案的区块链公司。 数据隐私的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们在享受丰富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时时刻刻向提供商提供关于我们自己的全方位个人信息。 广义上来说,所有由我们本人发起的网络使用行为,都可以看做是我们的个人信息。而我们在网上所体现出的所有个人信息,包括我们的浏览习惯、地理位置、设备 IP、使用的浏览设备和浏览器的型号都在不断被收集、存储和处理。 数以亿计的用户撑起了全球互联网科技企业超过 9 万亿美元的市值,而当互联网发展愈发呈现寡头化趋势之后, 个人数据更趋于集中,一旦泄露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在 2016 年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2016 年国内有 6.88 亿网民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 915 亿元。 数据隐私泄露事件层出不穷: 今年 1 月,掌握着印度 10 亿公民的身份数据库 Aadha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