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

TCP/IP初探

被刻印的时光 ゝ 提交于 2020-02-09 08:15:01
目前互联网上使用的主流协议族就是TCP/IP协议族,它是一个分层、多协议的通信体系。 TCP/IP协议族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自低向上分别是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下层协议为上层协议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实现了网卡接口的网络驱动程序,以处理数据在物理媒介上的传输,数据链路层的相关协议隐藏了不同物理网络上的不同电气特性,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接口。数据链路层两个常用的协议是ARP协议和RARP协议,ARP协议的功能是将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RARP是根据物理地址获取IP地址,通常RARP用于无盘工作站向网络管理者查询自身IP。 网络层实现数据包的选路和转发。网络层的认为是选择路由的中间节点,确定主机之间的通信路径,对上层协议隐藏网络的拓扑连接的细节,使得在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程序看来两台主机是直接相连的。网络层的核心协议是IP协议,IP协议根据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决定如何投递信息,如果本次无法投递到则选择下一跳路由器,并将数据包交由路由器来转发,最终将数据包顺利投递或者丢弃。网络层还有一个重要的协议就是ICMP协议,ICMP协议是IP协议的重要补充,用于检查网络连接。 传输层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层只关心通信的起始位置和目的端而不在乎数据包的传输细节。传输层和网络层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网络层做的主要工作是在于协调数据包的传输细节

网络知识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20-02-07 03:11:54
网络知识开篇介绍 运维网络知识结构 基础部分 网络通讯原理 路由(IP地址 路由表 路由协议) 交换(MAC地址 mac表 广播域与冲突域) OSI7层模型 网络通讯数据包分装过程 进阶部分 TCP/IP模型(TCP/IP协议簇)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状态集转换 深入部分 IP地址分类 IP地址子网划分原理 DNS协议原理 ARP协议原理 操作部分 与系统相关网络操作命令 网络知识学习路径 路由交换部分 网络安全部分 网络运营商部署部分 无线网络技术 语音网络技术 网络基础知识概念 网络通讯原理 到底什么是网络:实现通讯的技术 网络诞生第一步:网络主机 至少两台有通讯需求的主机才能构建网络 网络诞生第二步:硬件网卡 主机之间实现网络通讯需要有硬件支持,网卡就是实现通讯的硬件 网络诞生第三步:传输介质 实现网络通讯还需要有传输介质,常见的传输介质为网线、管线、wifi无线等 网络诞生第四步:数据传输 通过网卡将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信息转换为电压信息进行传输 调制解调的过程 网络诞生第五步:传输问题 通过网卡和传输介质,定义1个bit传输的单位时间,从而分辨连续相同的信号 网络诞生第六步:传输依赖 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影响传输速率主要是通讯双方的网卡和传输介质 网络拓扑架构构建   以上就是一个网络拓扑图 网络拓扑==网络设备连接图   做网络拓扑图有助于我们检查问题、解决问题

手写rpc框架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20-02-07 03:06:05
文章目录 手写rpc框架 rpc概念 rpc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rpc rpc核心概念术语 rpc的流程 开发rpc框架 设计客户端 代理对象生成 发现者 协议层 网络层 实现客户端 代理对象生成 发现者 协议层 网络层 设计服务端 RPCServer RequestHandler ServiceRegister 实现服务端 RPCServer RequestHandler ServiceRegister 实现高并发 RPC 框架的要素 手写rpc框架 rpc概念 rpc是什么 远程过程调用 (Remote Procedure Call,缩写为 RPC)是一个计算机通信协议。该协议允许运行于一台计算机的程序调用另一台计算机的子程序,而程序员无需额外地为这个交互作用编程。如果涉及的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编程,那么远程过程调用亦可称作 远程调用 或 远程方法调用 。 为什么要用rpc RPC框架介于传输层和应用中间,它会帮助处理: 服务化 可重用 系统间交互调用 rpc核心概念术语 Client、Server、calls、replies、service、programs、procedures、version、marshalling(编组)、unmarshalling(解组) 一个网络服务由一个或多个远程程序集构成 一个远程程序实现一个或多个远程过程 过程、过程的参数

计算机网络基础(二)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20-02-07 01:45:35
计算机网络性能 速率 bit/s 带宽 数字信道所能传输的速率 时延 / 延迟 结点处理延迟(路由器) 排队延迟(路由器) 传输延迟 传播延迟(物理链路长度,信号传播速度) 时延带宽积 = 带宽 * 传播速度 丢包率 = 丢包数 / 已发送分组数 吞吐量/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1.应用层 提供用户使用网络服务 FTP(文件传输),SMTP(电子邮件),HTTP 2.表示层 处理两个系统间交换信息的语法和语义问题 加密、加密 压缩、解压缩 3.会话层 对话控制 同步 4.传输层 负责源-目的(进程间)的数据传输 分段与重组 SAP寻址(端口号) 连接控制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5.网络层 负责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数据分组交付 逻辑寻址(全局唯一,IP地址) 路由 分组转发 6.数据链路层 负责结点-结点数据传输 组帧(增加头部与尾部) 物理寻址(帧头增加源和目的物理地址)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接入控制 7.物理层 单一bit传输 传输模式 单工 (电视) 半双工 (对讲机) 全双工 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 HTTP 运输层 TCP,UDP 网际层 IP 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 5层参考模型 应用层(HTTP,FTP,SMTP)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 数据链路层(物理寻址) 物理层 来源:

OSI七层模型

Deadly 提交于 2020-02-07 00:28:20
1.互联网协议 网络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数据交互 如何实现通信: 1.建立好底层的物理连接介质 2.有一套统一的通信标准,称之为互联网协议 互联网协议就是计算机界的英语 互联网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 2.各层介绍 2.1物理层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2.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由来:单纯的电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 早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2.3网络层 网络层的由来:有了ethernet、mac地址、广播的发送方式,世界上的计算机就可以彼此通信了,问题是世界范围的互联网是由一个个彼此隔离的小的局域网组成的,那么如果所有的通信都采用以太网的广播方式,那么一台机器发送的包全世界都会收到,这就不仅仅是效率低的问题了,这会是一种灾难。 网络层功能:引入一套新的地址用来区分不同的广播域/子网,这套地址即网络地址 2.4传输层 传输层的由来:网络层的ip帮我们区分子网,以太网层的mac帮我们找到主机,然后大家都是应用程序,你的电脑上可能同时开启qq,暴风影音,等多个应用程序。 那么我们通过ip和mac找到了一台特定的主机

网络通讯协议的基本要素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20-02-06 22:09:22
OSI七层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国际标准组织提供了一套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作为世界的互联网的统一标准。 五层模型:应用层(合并前3个模型)、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应用层:主要用于规定双方应用程序之间以什么形式来传输数据,这一层的数据形式是有程序员自己,制定的常见有HTTP FTP EMAIL等等。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基于TCP/IP协议, 默认端口80 , 无状态,无连接,快速灵活。明文通讯未加密容易被抓包窃听篡改,每次请求3次握手开销大。     -webSocket,基于TCP/IP协议, 默认端口80和443 , 双向通讯协议, WebSocket在建立握手时,数据是通过HTTP传输的。但是建立之后,在真正传输时候是不需要HTTP协议的。     -https安全套接字超文本传输协议, 默认端口443 在http的基础上加SSL协议进行通讯加密,传输速度会慢一点。     -ftp 文件传输协议, 基于TCP, 面向文件, 默认端口21, 用户首先提供远程主机的主机名,使本地主机的FTP客户机进程建立一个到远程主机FTP服务器进程的TCP连接   2)传输层:TCP/UDP工作在这一层,传输层要求每一个应用程序捆绑一个端口号。socket是一切通过端口通讯的基础(包含http)。     TCP

OSI七层模型学习笔记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20-02-06 19:22:13
1、简介   什么是OSI模型呢?   OSI模型全名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即开放式系统互联,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计算机通讯需要用到必要的软件支持,它就是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即计算机网络软件),最经典的就是我们所要讲解的OSI模型。它是通过一个机器上的一个应用进程与另一个机器上的进程进行信息交互。 2、OSI七层模型解析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服务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接口说明上一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而协议涉及如何实现本层的服务;这样各层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互连网络中各实体采用什么样的协议是没有限制的,只要向上提供相同的服务并且不改变相邻层的接口就可以了。 【此图来自http://www.cnblogs.com/fuchongjundream/p/3914236.html】   2.1、物理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卷积神经网络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20-02-06 04:13:43
卷积神经网络 能很好地适用于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复杂感知任务。 卷积神经网络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多层网络结构能自动学习输入数据的深层特征,不同层次的网络可以学习到不同层次的特征。 浅层网络层感知区域 较小,可以学习到输入数据的局部域特征(如图像的颜色、几何形状等); 深层网络层 具有较大的感知域,能够学到输入数据中更加抽象的一些特征(如图像物体的属性、轮廓特点、位置信息等高维性质)。深层次的抽象特征对图像中物体的大小、位置和方向等敏感度较低,从而大大提高了物体的识别率,因此卷积神经网络常用于图像处理领域。 卷积神经网络可以用来识别位移、缩放及物体形态扭曲的二维图形。由于网络模型中的特征是通过训练数据集进行图像特征学习,从而避免了显示地特征抽取。由于图像上同一特征映射面上的神经元权值相同,所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并行训练,极大地提高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长。 传统的图像检测方法 :边缘检测、轮廓检测、局部二值检测、方向梯度直方图、Haar特征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主要由卷积层、下采样层、全连接层3中网络层构成(这里没有包括输入层和输出层) 卷积神经网络参数设计规律 1.输入层矩阵的大小应该可以被2整除多次 2.卷积层尽量使用小尺寸卷积核 3.卷积步长尽量不要过大(如设置步长为1可以让空间维度的下采样操作由Pooling层负责,卷积层只负责对输入数据进行特征提取) 4

简述OSI七层模型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20-02-05 01:57:10
简述OSI模型七层模型 互联网其实就是利用一系列不同作用的协议(标准)来实现通信的。为了让别人能够充分的理解就划分出了七层OSI模型,实际上这个模型是不存在的。 应用层(进程/应用层) :计算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当需要马上访问网路的时,这一层才会发挥作用,是实际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协议部分有: Telnet(远程管理协议) SNMP FTP (文件传输协议) SSH(加密远程协议) 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HTTP NFS (网络文件共享) HTTPS SMTP (邮件传输协议,发送协议) NTP POP(收邮件) NNTP IMAP4(邮箱发送协议) SCP TLS LDAP (轻型目录协议) SIP (VoIP) IGMP RTP (VoIP) LPR LPD DNS 等 表示层 :为应用层提供数据,负责数据转换和代码格式化。例如:数据的压缩,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任务都与表示层有关。有些表示层的协议(标准)还涉及多媒体操作的。 会话层 :负责对表示层实体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还对设备或节点之间的对话进行控制。它协调和组织系统之间的通信,为此提供了3种不同的模式: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总之,会话层的基本功能是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保证端到端的连接状态。(断点续传,用户登录)。 传输层(主机到主机层) :负责把数据进行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

网络编程--杂识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20-02-04 23:46:02
/*--> */ /*--> */ 协议 ---- 乃是数据传输时要遵守的格式要求 两种常见的程序架构是 C/S 和 B/S 架构 C/S :优点,性能稳定,协议选用灵活,适用于大量数据缓存,尤以游戏较为常见 安装在用户电脑上,可能会对用户安全造成影响 开发效率方面,开发团队需编写服务端和客户端两端代码,联合调试是一场噩梦 B/S : 减少了厂商植入恶意插件的可能,相比 C/S 减少 1/3 工作量 ; 跨平台 必须支持 HTTP 协议,须不折不扣的支持 不支持庞大数据缓存 OSI 七层模型(物数网传会表应),除了 TCP 协议工作在传输层, /IP 协议工作在网络层,基本上说的出来的协议都工作在应用层 × 额外的知识模拟电路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 物理层,这一层数据单位是比特(物理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定义 格式化数据,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 网络层:不同位置,不同主机之间的链接 传输层 : 端口号和进程,对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之后重组,这一层数据称之为段。 会话层:通过传输层建立,不同系统间的通信(通过 IP 或 MAC ) 表示层:确保不同系统应用层数据能相互理解,读取,如有可能,这层会有个通用格式来完成不同格式数据的转换 应用层:为用户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数据包的封装 由于协议的存在,实际发送的数据层层封装,原始数据上套上应用层…然后逐一套上传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