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

kindle--瓦尔登湖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20-03-15 06:33:04
经济篇 当我写下后面的记录,说得确切点,写下其中的大部分时,我独住林中,距离任何邻居都有至少一英里之遥,就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德湖岸上,我亲手盖的一栋房子里,全靠自己双手的劳动度日。我在那边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回到文明生活中寄迹了 要不是镇上的人对我的生活方式特别关注,东询西问,我本不会如此冒昧描述自己的经历,以引起读者注意的。有人认为询问这类事不恰当,可我却不这么看,鉴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倒是十分自然而又恰当的。有人问我当时拿什么充饥;是否感到孤独害怕;如此等等。另一些人出于好奇心,想知道我把收入中多大的份额捐献给慈善事业,而那些有一大家子的人想知道我收养了多少个穷孩子。因此,要是我在本书中尝试对若干此类问题作答,务请对我并不感兴趣的读者多加包涵。在多数书中,第一人称“我”常被省去;可是本书却加以保留;这一点就自我意识而言,正是最大的不同之处。我们通常很容易忽略;归根到底,发言者总是第一人称。要是我能做到知彼有如知己,那我就不会如此喋喋不休老谈自己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lue-Moniter4/p/9410766.html

了解更多梭罗与瓦尔登湖

谁都会走 提交于 2020-03-15 06:32:30
这本经典名著也是被众多名人推荐,一直想看但不能静下来投入进去。当然不同人对书内涵理解会有差异,从刚才的了解它可以被贴以下标签,思考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极简生活只留下必需品,个人生活环境观察记录。 《瓦尔登湖》中的梭罗并非隐士,Walden也并不安静,相反,这是一本充满声音,充满趣味的著作。 梭罗并没有住在深山老林里,他亲手搭建的小木屋离Concord市区仅1.6千米。我日常跑步都4千米起,他离市区的距离又怎么可能影响他的社交呢?梭罗表示,我这十几平米的小屋,曾举办过25个人的聚会。其热闹程度可见一斑。即使在冬日,他也不乏拜访者。诗人钱宁就曾去这个小屋做客。梭罗说他们谈笑风生,比百老汇都热闹。 梭罗的木屋没有锁,也没有门栓,可以说是开放性的。路过的农夫,猎人和动物都可以进去做客。散步归来,梭罗也会时而扮演一把福尔摩斯,根据烟头、脚印之类的蛛丝马迹推断来者的身份。梭罗以他开放式的木屋为傲。反观如今的社会,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自己的私人空间,我们对个人财产的敬意可以说是无可附加了,但关上重重防盗门后,思想却找不到一点独立空间。目光被微博微信知乎qq等软件死死锁住,即使在洗手间也可以听到那无声的喧哗。 梭罗不反对社交,但反对无意义的闲话,他称之为“发霉了的奶酪”,人们乐此不疲,依旧三餐享用。 城市斩断了人与自然的纽带,但我们每个人依旧渴望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中学时,学过篇《童趣

读书笔记《瓦尔登湖》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20-03-15 06:32:10
最近在读《瓦尔登湖》,早就听过这本书,一直没机会读。进入大学的图书馆,第一眼就看见了这本书,就毫不犹豫的借来读了。 在没开始读之前,我觉得《瓦尔登湖》应该是那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充满意境的书籍。但当你真正开始读的时候,不出两页,就会发现这是一本充满哲理的书,需用心才能有所感悟。我只读了简朴生活这一章,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华丽的词藻。简单的语言,分析着我们的生活,如苦役之乐,经验之论等等,让我们了解到时代的变更对于我们的影响。 目前为止,我觉得这本书所传达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我们习惯用附加品来装饰自己,渐渐的失去了真实的自我。物质,世俗是时代的发展产物,但并非是不可避免的。保持纯净的内心,会比外物的雕琢更加的踏实。梭罗向往的瓦尔登湖并非是桃花源,而是一种"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心境。 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感受,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悟,而且我也只是读了一部分,可能有失偏颇。也许我们不能很好的领会作者的初衷,但用心品读,总归是一种学习,也会有所收获。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un-na-/p/7594261.html

《瓦尔登湖》读书随笔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19-12-30 23:40:06
近期一直在看技术的书,可是也要抽时间看一些人文类的书。 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过瓦尔登湖,看到微博上看有人引用里面的文字,感觉是时候读一读了。 起初以为是描写叙述风景的散文,谁知作者句句发人深思。 “有人给文明人的生活设计了一套制度,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优点。 这样的制度为了保存种族的生活,能使种族更臻完好,却大大牺牲了个人生生活。”难道不是吗?人们都涌向大都市,去哪里寻找自己幸福生活,但当你思索生活的本来面目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背离了幸福生活。真正的生活是回归自然,拥抱自然。人们住在水泥盒子里。为别人而工作。背离了自然。但这一切我们并不能改变,我们能做的是多思考,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工具或机器。 “国家不应该用高楼大厦给自己树立纪念碑。为什不用抽象的思维力来纪念呢?“人们都在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村庄被高楼大厦代替。这并非说要反对现代化。 细致想想,中国人之前是怎样生存的几千年,而近100年来我们正在曾经所未有的速度背离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速度史无前例,但是我们的思想的。看新闻就会发现我们的社会已经严重的畸形,我们精神家园在一点流失,远比经济发展的速度快。 ”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一百万中仅仅有一个人才清醒的足以有效的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 “诗意的生生活,在作者笔下是与自然接近,远离人世的尘嚣,这的确是隐士的生活。诗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