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分工

微服务,为什么可以加速分工、促进合作?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20-01-21 06:08:38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上一篇博文中我们聊到 微服务的本质 就是一种新的协作机制,可以加速分工、促进合作,但为什么微服务有这种效用呢?今天我们来聊聊其背后的原因。 在业务互联网化之前,我们建设的大部分IT系统都是供内部员工使用的,主要用于提升办公、管理的规范和效率,以及通过无纸化来降低办公成本等。但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客、销售和服务的载体,跟以往相比,业务形态的变化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多样化。原先我们经年累月在物理世界构筑起的防御城墙,例如:广告渠道(广播电视或户外等)、销售网络(代理人或实体店等)、客服中心等,都被互联网瞬间推平了,这完全是降维打击。 行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跨界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在这个没有天然屏障的世界里赢者真的可以通吃。在这个巨变不断的时代,再睿智的管理者也无法预见业务的发展,要不然各行各业不会出现这么多新巨头。就像在两眼抹黑的环境下,我们只能小步前行,不断创新、迭代和试错。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内在的梦想和外在的压力,呼唤更加精细的分工、更加广密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进化的速度,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领域驱动设计让分工更加高效 为什么说微服务可以加速分工呢?单体式架构的特点就是不同类型的业务逻辑混杂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物理边界,所有人都在维护同一个代码库,耦合度非常高。在业务需要快速迭代的当下,每次发版本都要全量回归测试,无法并行开发

微服务到底改变了什么,你知道吗?

偶尔善良 提交于 2020-01-17 12:27:54
低头赶路,抬头看天,让我们跳出细节来看看微服务的本质是什么?老兵哥觉得: 微服务,是一种更优的分工合作机制,加速分工,促进合作,帮我们成就更大的梦想! 为什么呢?请看我近些年推广微服务架构过程中收获的心得体会! 在云计算这波科技巨浪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微服务,作为云原生应用的推荐架构,对每位IT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都不会陌生,大家都听说过大量有关微服务架构优势的介绍,也知道典型的微服务架构包含哪些关键部件,对业界主流的微服务框架产品也有所了解。看了这么多,了解这么多,心里定会有不少惊叹号,也会有不少问号:要不要引进微服务架构呢?如此庞杂的技术栈该从何处着手呢?逐步演进还是一步到位呢? 这些问题让站在路口的我们踟蹰不前,到底该往左,还是往右呢?云原生技术栈属于应用科学范畴,如果我们找到了采用这些技术的内驱力,花些时间学习和实践,大家都可以掌握这套技术栈,毕竟应用技术对我们来说并不难,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那个说服打动自己的理由。近两年,我在推广微服务架构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帮客户找到采用新架构的内驱力,现在将这些答案梳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你找到爱上微服务的理由! 如下表所示,相较于单体式架构,微服务架构有不少优点,但也伴生着许多新问。在优劣势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决策是否采用这套新技术栈。既然根据具体的对比分析拿不定主意

微服务,为什么可以加速分工、促进合作?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20-01-17 12:27:43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上一篇博文中我们聊到 微服务的本质 就是一种新的协作机制,可以加速分工、促进合作,但为什么微服务有这种效用呢?今天我们来聊聊其背后的原因。 在业务互联网化之前,我们建设的大部分IT系统都是供内部员工使用的,主要用于提升办公、管理的规范和效率,以及通过无纸化来降低办公成本等。但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客、销售和服务的载体,跟以往相比,业务形态的变化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多样化。原先我们经年累月在物理世界构筑起的防御城墙,例如:广告渠道(广播电视或户外等)、销售网络(代理人或实体店等)、客服中心等,都被互联网瞬间推平了,这完全是降维打击。 行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跨界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在这个没有天然屏障的世界里赢者真的可以通吃。在这个巨变不断的时代,再睿智的管理者也无法预见业务的发展,要不然各行各业不会出现这么多新巨头。就像在两眼抹黑的环境下,我们只能小步前行,不断创新、迭代和试错。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内在的梦想和外在的压力,呼唤更加精细的分工、更加广密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进化的速度,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领域驱动设计让分工更加高效 为什么说微服务可以加速分工呢?单体式架构的特点就是不同类型的业务逻辑混杂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物理边界,所有人都在维护同一个代码库,耦合度非常高。在业务需要快速迭代的当下,每次发版本都要全量回归测试,无法并行开发

软件团队模式的选择

喜你入骨 提交于 2020-01-12 01:58:24
软件模式分为主治医生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特工团队、交响乐团模式、爵士乐模式、功能团队模式和官僚模式。 经过小组的内部讨论,最终我们小组决定选择交响乐团模式和功能团队模式。 交响乐团模式: 这个模式里面的种类很多,所以分工的内容很多,又多重的选择,而且每个人有自己的场地,分工明确,但工作时不能随意的走动,不能进行交流。对于专业的编程人员没有交流是不行的,但是我们现在的临时组成的一个工作小组,为的就是完成一个软件工程课的任务,交流是必要的,但是也不一定要有太多的交流。每个人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而且交响乐模式也注重的是执行的能力,只要有一个人错了,那就失败了,所以这个模式还是很锻炼我们的能力的。 功能团队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也是可以有很多的,当我们遇到问题可以相互解决,而且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要完成的任务。这个模式对于我们这些临时组成的一个工作小组也是比较好的,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说法。但是缺点也有,就是这样我们会导致要做的工程的进度和完成的结果不会很理想,毕竟大家的能力不同,所以做起事来也就有快有慢。 但最后我们还是决定用功能团队的模式,毕竟这是一次团队练习的机会,大家还是多多交流,能够共同的完成好一个项目。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22yuxianhao/p

软件交付的特点与分析

我只是一个虾纸丫 提交于 2020-01-04 02:07:56
DevOps时代下工作整合问题 什么样的工作需要整合,什么样的工作不应该整合? 在软件交付领域,分角色的精细分工是不利于整体交付效率的,那为什么在DevOps倡导下的全栈工程师、开发运维一体化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呢? 也许,我们需要认真思考, 在整个软件交付过程中,什么样的工作需要整合,什么样的工作不应该整合。 在前DevOps时代,分角色分工的思路其实是来源于工业时代的。做过手工的都知道,如果要手工做100只灯笼,一开始会做得很慢,做了几只后,会越做越快,所谓熟能生巧。 再进一步,把做灯笼的过程拆解一下,比如拆解成搭骨架、糊纸、上色等工序,然后多找几个人来,每人负责其中一道工序,经过几番磨合,由于每个人要做的事情比较单一,很容易上手和熟练,效率将会大大提升。灯笼的成品和质量也会越来稳定。 把这个过程放大,就是一个工厂的模式。 所有工厂都是通过拆解和精细分工获得极高的效率的,而且,分工越精细,效率越高。而 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在不断地做重复的事情, 产出是同样的产品,而且产品间的差异越小越好,最好趋近于零。 对于重复的事情,就应该通过拆解、精细分工、标准化和自动化来提升效率。 但是软件交付过程则完全不一样, 和生产最大的区别就是“不重样”。 每一个软件需求都是不一样的,用户想要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导致需求分析、开发、测试面对每个需求

团队作业(三):确定分工

蓝咒 提交于 2019-12-25 00:30:26
团队作业(三):确定分工 阅读目录 修改完善上周提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团队的编码规范 使用Powerdesigner绘制ER图 团队分工 本次分工及工作量比例 参考资料汇总 【修改完善上周提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修改内容:修改产品功能和验收标准、细化界面描述、完善产品说明 修改后的 《需求规格说明书》 返回目录 【团队的编码规范】 命名风格 代码中的命名均不能以下划线或美元符号开始,也不能以下划线或美元符号结束 代码中的命名严禁使用拼音与英文混合的方式,更不允许直接使用中文的方式 类名、参数名、方法名、成员变量、局部变量都统一使用UpperCamelCase风格,必须遵从驼峰形式 常量命名全部大写,单词用下划线隔开 抽象类命名使用Abstract开头;异常类命名使用Exception结尾;测试类命名以它要测试的类的名称开始,以Test结尾 包名统一使用小写,点分隔符之间有且仅有一个自然语义的英语单词 常量定义 不允许任何未经定义的常量直接出现在代码中 代码格式 大括号的使用约定,如果大括号内为空,则简洁地写成{},不需要换行;如果是非空代码块则: 左大括号前不换行,左大括号后换行 右大括号前换行,右大括号后还有else等代码则不换行;表示终止的右大括号后必须换行 左右小括号和字符之间不能出现空格 任何二目、三目运算符的左右两边都要加一个空格 采用4个空格缩进,禁止使用tab字符

团队分工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19-12-23 01:31:12
第一项任务:团队组建及项目启动 日光微澜 Github仓库: https://github.com/yangleiwangximin/ 组长:杨磊(计科高职13-3)201303014107 Github 链接: https://github.com/yangleiwangximin/test/blob/mamter/ TestMoveString.java 博客园地址:http://www.cnblogs.com/yangdaxia/ 成员:王希敏(计科高职13-3)201303014099、 Github链接: https://github.com/yangleiwangximin/test/blob/mamter/ TestMoveString.java 博客地址: http://www.cnblogs.com/wangximin/ 赵林林(计科高职13-3)、201303014112 Github链接: https://github.com/yangleiwangximin/test/blob/mamter/ TestMoveString.java 博客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aolinlin/ 赵书(计科高职13-1)201303014020 Github链接: https://github.com/yangleiwangximin

社团项目个人分工总结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19-12-15 21:16:04
一、引言 1.1 项目链接 github链接: 点击这里 需求文档链接: 点击这里 UML文档链接: 点击这里 界面原型文档链接: 点击这里 1.2 编写目的 为了总结做团队项目的个人任务,以及提升对做团队项目的个人经验,总结在团队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这一学期中学到的各种东西。 1.3 编写背景 web前端开发需要学习JavaScript语言、HTML语言、css语言,因为我之前学习过一些相关语言,于是担任了此任务。因为JavaScript语言不是很熟练,于是参照了网上社团系统的一些代码,HTML以及css语言相对比较熟悉,于是也能自己相对熟练地编写了一些网站代码。 二、个人工作总结 在本次团体项目中,我主要完成web前端设计——管理员界面(创建社团审批、创办活动管理、添加社团活动、更新活动公告)、社团首页样式更改、社团信息界面制作、活动公告信息评论系统。 1.1 管理员界面 1.1.1 创建社团审批 采用了table的方式列出一行行的数据,数据需要连接数据库进行显示。 1.1.2 创办活动审批 创建社团审批一样,采用了table的方式列出一行行的数据,数据需要连接数据库进行显示。 1.1.3 添加社团活动 因为一行行比较有规律,于是采用了table表格的方式编写一行行的文本框。 1.1.4 更新活动公告 更新活动公告和添加社团活动一样

定律-帕金森定律:百科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19-12-06 00:12:01
ylbtech-定律-帕金森定律:百科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 官僚主义 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帕金森得出结论:在 行政管理 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 行政人员 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 组织效率 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1. 返回顶部 1、 中文名:帕金森定律 外文名:Parkinson's Law 别 称:官场病、组织麻痹病、大企业病 表达式:X=100

软件工程结课作业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19-12-05 17:45:46
课程总结    随着课程到了到了最后一周,本学期也逐渐进入尾声。很感谢老师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种体验——团队协作,体会到了在团队里的那种氛围,尤其是在任务分配、分工合作,和归纳总结。 回想起初,课程刚开始时,期待着能跟着老师学到知识,以及实际的开发能力。老师也很努力的为我们合理的安排课后作业,从个人的开发项目到团队的分工合作都和课程有着紧密联系。我们从分发的书籍中《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也可以很详细的了解到实际的开发情况,以及需要考虑到的各种问题。虽然在实际的个人开发的过程中会很痛苦,要么是为如何开发下一步想法摸不着头脑,要么就是被一些小细节小问题拖住进程的小尾巴,但回头一想这么坚持下去不但能让自己的动手能力逐步的提升,而且能对自己动手解除问题的(烧脑脱发)速度有所加快,在这些成就感的推动下一想便痛并快乐着。 作为小白的我,经过了在老师带领的课程后,尤其是在课程的后半部分,我们开始的人员进行组队、讨论开发项目、发表项目、分工任务、实际开发,最后的项目演示及答辩,对与软件工程有了些个人的理解,课程书籍里的老师也给了很多关于团队合作成功的人物。随深刻明白,所有事情的成功是离不开团队之间的共同合作。 再次感谢老师在这么庞大的班级里,努力指导每个同学,也很感谢助教同学们为老师分担了许多工作量,谢谢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也从课程中收获了很多专业上的知识。 来源: https://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