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

05-存储组网技术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3:02
Ŀ¼ DAS SAN NAS 鸿鹄论坛 HCNA-Storage培训教材V4.0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协议: NFS/CIFS 提供文件访问, 适用于文件存储需求 适宜文件共享访问的应用, 支持异构平台文件共享 文件的数据迁移比裸设备简单可靠 Storage Area Network 协议: FC/iSCSI 裸设备访问, 适宜传统数据库访问 依赖应用主机提供文件访问. 共享访问需要集群软件支持, 处理冲突访问开销大, 性能较差, 难以支持异构环境共享 裸设备数据迁移困难 DAS Direct Attached Storage 可扩展性低 维护内部DAS时, 系统需要下电 资源共享性较差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 SANϵͳ NIC + Initiator软件 TOE NIC + Initiator软件 iSCSI HBA卡 描述 FC SAN IP SAN 网络速度 4Gb, 8Gb, 16Gb 1Gb, 10Gb, 40Gb 网络架构 单独建设光纤网络和HBA卡 使用现有IP网络 传输距离 受到光纤传输距离的限制 理论上没有距离限制 管理维护 技术和管理较复杂 与IP设备一样操作简单 兼容性 兼容性差 与所有IP网络设备都兼容 性能 非常高的传输和读写性能 1Gb和10Gb 成本 较高 较低 容灾 容灾的硬件, 软件成本高

《DNS稳定保障系列1--服务双保障“辅助DNS”产品介绍》

大憨熊 提交于 2019-12-02 19:09:29
背景 2016 年 10 月 21 日,DNS 服务商 dyn 的服务器遭遇黑客大流量的 ddos 攻击,使得美国大量互联网公司如 twitter,github等都出现解析失败,无法提供服务。如下图可见,该事件造成了美国东海岸的网络瘫痪,媒体当时形容此次危机为“史上最大DDoS攻击”。该事件影响及其恶劣,直接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唤起了广大互联网用户对 DNS 稳定性的重视。 图片来自 维基百科 权威 DNS 容灾 【DNS 解析流程】 用户向递归 DNS 请求 www.test.com 的解析 递归 DNS 向权威 DNS 请求 www.test.com 的解析 权威 DNS 将 www.test.com. 的解析 1.1.1.1 返回给递归 DNS 递归 DNS 将 www.test.com. 的解析 1.1.1.1 返回给用户 【单权威 DNS】 单权威 DNS 架构,存在单点,单点故障,权威 DNS 收不到请求或不能正常返回域名解析结果,如果域名解析配置丢失且没有备份,恢复时间会更长。 【多权威 DNS】 多权威 DNS 架构,具有以下优点:  容灾备份: 其中一个权威 DNS 故障,其他权威 DNS 可继续提供域名解析服务;  负载均衡,流量均摊:多个权威 DNS 同时对外提供解析服务时,可以达到流量负载均衡的效果;  提升解析效率: 递归 DNS 通过 SRTT

网关容灾测试工具

a 夏天 提交于 2019-11-30 18:36:44
网关容灾测试工具开源,15年写的小工具代码,使用多线程并发,适合新手练习,源码使用VS2005编译。 链接:http://pan.baidu.com/s/1kUVGGwJ 密码:mgpx 解压密码:weimjsam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gegelaopiaoke/p/11635061.html

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数据存储有怎样的联系?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19-11-28 22:21:27
除了数字货币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许多市场。根据区块链的分散性质,将使用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存储和管理。分散存储将整合区块链技术的最佳功能,以满足存储大量数据的实际需求。顾名思义,分散存储可以将数据分发到多个网络节点,类似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分类账技术。区块链存储是指由区块链励磁构建的分散存储系统,是区块链和存储系统的有效结合。区块链存储池将全局存储节点池化为一个大规模的全局统一共享存储池。 存储是以数字货币http://www.gendan5.com/digitalcurrency/btc.html形式存在的实体经济。其上行链路的过程可以完全由代码控制。此外,分布式存储可以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位置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容灾性和其他特性。此外,存储还具有重复数据消除的特性,即用户越多,成本越低,这适合使用区块链刺激。”据优泰连锁创始人王林东称,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存储成为区块链技术的最佳登陆应用场景。 目前主流的单一系统甚至云数据库都是集中存储,存储服务器的结构相对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或者存储服务器系统受到外围环境的影响,例如电源故障,并且它们仍然有明显的故障点。相比之下,区块链分散存储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因为它利用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区域或全局节点。 与企业存储和云存储相比,区块链存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更高的可靠性 区块链存储在全球数千万个节点上存储数据

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数据存储有什么关系?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19-11-28 19:30:14
全球互联网上线的设备数量在2020年可将超过200亿台,这些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大数据下的个人及公司机构等对数据进行管理、存储、和检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成了近几年网络科技的一批崛起的黑马。 区块链除了数字货币的应用外,其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很多市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将使用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管理。去中心化存储将集合区块链技术的最佳功能,满足存储大量数据的实际需求。顾名思义,去中心化存储可以把数据分布到多个网络节点,类似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 区块链存储是指用区块链激励构建的去中心化存储系统,是区块链和存储系统的有效结合。区块链存储将全球的存储节点池化,构建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全球统一、全球共享的存储池。 “存储是数字形式存在的实体经济,其上链的过程可以完全通过代码来控制,而且,分布式存储能够通过将数据分散在多个地方,来增强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异地容灾性等特性。此外,存储还有去重的特性,也就是用户越多,成本越低,适合用过区块链来激励。”在YottaChain创始人王东临看来,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就让存储成为区块链技术的最佳落地应用场景。 区块链存储的优势相较于企业级存储和云存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可靠性更高 区块链存储将数据存储到全球上千万个节点上,不是用的多副本模式,而是更先进的冗余编码模式

容灾测试(未完)

佐手、 提交于 2019-11-28 15:38:13
https://www.cnblogs.com/imyalost/p/8290567.html 转载 1.定义: 当各种灾难发生时,在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生产系统的业务不间断的运行。任何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的、针对于可能发生的灾难的措施都可以称之为容灾。 2.目的: 在灾难发生时,减少数据丢失和计划外的宕机时间,保证业务平台可以连续性的正常运行。 3.容灾类型 1)硬件容灾: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破坏,意外断电等情况。 2)数据容灾: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作为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施复制和备份恢复中心。也是几种类型中最重要的一种容灾措施。 3)应用容灾: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同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是互为备份。在灾难发生的情况下,远程系统迅速接管并保证平台业务正产运行。 4.关键词解析 1)容灾与备份 容灾是指不同机房的数据或应用系统备份;备份是指本地数据或者系统备份。 通常所说的灾备是将容灾和备份结合起来描述,即本地结合远程数据复制,实现完整的数据保护。示意图如下: 2)容灾与容错 3)容灾与灾难恢复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zhangzhang1994/p/11413265.html

灵蜂数据库容灾方案

。_饼干妹妹 提交于 2019-11-28 07:23:02
也称数据库双活、数据库复制,即在本地或异地部署一个与生产库完全相同的灾备数据库,当生产库由于各种原因(错误操作、系统软件错误、病毒、硬件故障、断电、火灾、地震等)发生故障时,灾备数据库可以立刻接管原有应用,对外正常提供服务。进行数据库容灾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 本地容灾还是异地容灾,异地容灾的网络带宽及稳定性。 2 灾备数据库是否需要在线查询,是否需要效验比对某些核心数据是否与生产库一致。 3 RTO(恢复时间目标,指生产库发生故障到灾备库投入运行期望的时间)、RPO( 数据恢复 点目标,指生产系统所能容忍的数据丢失量)。 4 备份模式选择,单向备份模式(active/standby)还是双向互备模式。其中双向互备模式又分为半双工和全双工,半双工在任一时间点依然是单向模式(active/standby),只有一个数据库接受业务请求,当主库故障时允许主备自动切换。全双工模式(active /active),用于双业务中心异地互备,两个数据库同时接受业务请求。对于全双工模式需要考虑数据是否存在主键冲突。 5 部署及维护成本,灾备库是否支持异构(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版本)、是否需要在主备库安装代理程序或在数据库额外创建对象、是否需要调整表结构等。应用系统升级是否需要重新配置备份过程,是否需要人工干预等。 灵蜂数据库复制软件 Beedup 提供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

一文了解数据库高可用容灾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孤者浪人 提交于 2019-11-27 19:17:47
一个系统可能包含很多模块,如数据库、前端、缓存、搜索、消息队列等,每个模块都需要做到高可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高可用。对于数据库服务而言,高可用的实现可能更加复杂,对用户的服务可用,不仅仅是能访问,还需要有正确性保证,因此讨论数据库的高可用方案时,在容灾之外,还要同时考虑方案中数据一致性问题。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些业界主流的数据库高可用架构、每种方案的特性和优缺点,以及数据库高可用架构的自动化运维实现,讲讲数据库高可用容灾方案设计与实现,希望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高可用数据库概述 什么是高可用数据库? 高可用数据库是由一系列数据库构成的总体系统,在任何时刻,至少有一个节点可以接受用户的请求并提供数据库服务。大多数数据库架构中,有一个主节点处理主要请求,还有若干备用节点用于容灾切换,当主节点不能提供服务时,备用节点成为主节点继续提供服务,用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用和稳定。 高可用数据库有很多优点: 第一,方便读写分离。数据库请求当中,一般读操作的请求次数远大于写操作,高可用数据库可以通过将写操作放在主数据库节点上进行,将读操作分担到若干从库上,来提升读操作吞吐量,进而提升读写效率; 第二,变更不停服。当整个高可用数据库架构或者主节点升级时,可以让高可用数据库先进行主库切换,让备用节点替换原主节点提供数据库服务,当主节点升级完毕后,再将主从库服务切换回来

云端数据丢失怎么办?谨记三大教训!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1-27 18:14:46
云计算时代,企业应用和数据完全上云后,如果数据丢失,找不到了,企业应该怎么办?      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当企业的数据全部上云,云计算提供商又保证有多重措施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但是,当真正的灾难降临时,作为企业生命的全部数据找不回了,企业该怎么办?能怎么办?只能未雨绸缪,做事后诸葛亮!      断服务常见,数据丢失却异常罕见随着企业上云进程的加剧,企业应用和数据完全上云越来越多。但是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却不能完全百分之百满足用户的需求。毋庸置疑,“永不掉线”是云服务商愿景的核心部分,100%的高可用性却成为难以保证的“奢求”。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公有云服务商都出现过服务器宕机、服务中断的情况。而且原因也五花八门。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在享受云服务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云服务宕机带来的巨大挑战。云服务中端对用户而言最直接的损失就是说造成业务中端,对一些关键业务系统而言,业务中端的损失是巨大的。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摩拜先后四次发生大范围的宕机事件,其中三次宕机全部出现在上班早高峰时期。频繁的在重要时间段出现故障,已经在不断降低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感。      但是因为云服务中断而造成用户数据全部丢失确实比较罕见。所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前制定数据管理策略,并应用全面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确保云中数据安全无虞。      事后诸葛亮

云端数据丢失怎么办?谨记三大教训!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19-11-27 18:14:42
云计算时代,企业应用和数据完全上云后,如果数据丢失,找不到了,企业应该怎么办?      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当企业的数据全部上云,云计算提供商又保证有多重措施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但是,当真正的灾难降临时,作为企业生命的全部数据找不回了,企业该怎么办?能怎么办?只能未雨绸缪,做事后诸葛亮!      断服务常见,数据丢失却异常罕见随着企业上云进程的加剧,企业应用和数据完全上云越来越多。但是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却不能完全百分之百满足用户的需求。毋庸置疑,“永不掉线”是云服务商愿景的核心部分,100%的高可用性却成为难以保证的“奢求”。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公有云服务商都出现过服务器宕机、服务中断的情况。而且原因也五花八门。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在享受云服务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云服务宕机带来的巨大挑战。云服务中端对用户而言最直接的损失就是说造成业务中端,对一些关键业务系统而言,业务中端的损失是巨大的。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摩拜先后四次发生大范围的宕机事件,其中三次宕机全部出现在上班早高峰时期。频繁的在重要时间段出现故障,已经在不断降低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感。      但是因为云服务中断而造成用户数据全部丢失确实比较罕见。所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前制定数据管理策略,并应用全面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确保云中数据安全无虞。      事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