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

心已入冬 提交于 2020-02-04 01:37:47
由来: ios国际标准化组装 按照自己的理解讲:七层模型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规范,上三规定应该做出怎样的数据,下四层涉及具体的传输过程。 说具体一点: 物理层: 相邻节点的传输,决定了光电比特流的传输规范和物理接口等内容。 数据链路层: 涉及同一个广播域通讯的内容,负责讲数据包封装成固定格式的数据帧。可以根据数据帧中的源mac和目标mac来完成寻址。 –(每个网卡上都烧录的一个mac地址,也就是能上网的设备必有至少一个mac地址) 网络层: 到了网络层就不是一个小心网络那么简单了,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联网进行交流。这时候光靠mac寻址必然不可能 这里就引入了IP的概念,通过源目ip地址来发送数据。 传输层: 此层有两种重要协议UDP TCP/IP 此处不展开。 分段:将上三层加工处理好的数据按MTU值进行切分; MTU:最大传输单元 – 默认1500 端口号: 1-1023 静态端口-著名端口 固定给常见服务 1024-65535 动态端口 – 高端口. 随机标记客户端的进程 此层的功能就一句话: 实现端对端的连接 。 -( 点到点是物理拓扑,如光纤,就必须是点到点连接,DDN专线也是,即两头各一个机器中间不能有机器。 点到点是网络层的,你传输层只认为我的数据是从a直接到e的,但实际不是这样的,打个比方,传输层好象领导,他发布命令:要干什么什么事,但真正干的不是他,真正干的是员工

OSI七层模型流程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20-01-28 01:53:13
先回顾一下OSI七层模型有些啥内容: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类似,这里只针对OSI模型展开) 撇开复杂与晦涩难懂的术语不说,个人理解七个层次通俗来说主要实现以下内容: 应用层: 就是应用软件使用的协议,如邮箱使用的POP3,SMTP、远程登录使用的Telnet、获取IP地址的DHCP、域名解析的DNS、网页浏览的http协议等;这部分协议主要是规定应用软件如何去进行通信的。 (应用层此部分有修改,感谢@小张指正。) 表示层: 决定数据的展现(编码)形式,如同一部电影可以采样、量化、编码为RMVB、AVI,一张图片能够是JPEG、BMP、PNG等。 会话层: 为两端通信实体建立连接(会话),中间有认证鉴权以及检查点记录(供会话意外中断的时候可以继续,类似断点续传)。 传输层: 将一个数据/文件斩件分成很多小段,标记顺序以被对端接收后可以按顺序重组数据,另外标记该应用程序使用的端口号及提供QOS。(不同的应用程序使用不同计算机的端口号,同样的应用程序需要使用一样的端口号才能正常通信) 网络层: 路由选路,选择本次通信使用的协议(http、ftp等),指定路由策略及访问控制策略。(IP地址在这一层) 数据链路层: 根据端口与MAC地址,做分组(VLAN)隔离、端口安全、访问控制。(MAC地址在这一层)处理VLAN内的数据帧转发,跨VLAN间的访问,需要上升到网络层。 物理层:

一张非常强大的OSI七层模型图解。。。

夙愿已清 提交于 2020-01-22 00:14:00
【在博客园发的文章不是很多呢,接下来的博客会转移到独立的个人博客网站上去了,具体的学习笔记和内容都会在独立网站上发布,后期还会有博主的个人资源库和教程还有独立网盘存储(可以关注一波哈)】 源自http://www.colasoft.com.cn/download/protocols_map.php,非常适合小白入门,后面罗列出来方便大家浏览记忆。。。(不经意间看到的,分享一下) OSI七层模型 相关协议 缩写 应用层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 文件传输协议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TELNET TCP/IP终端仿真协议 POP3 邮局协议第三版 Finger 用户信息协议 NNTP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IMAP4 因特网信息访问协议第四版 LPR UNIX 远程打印协议 Rwho UNIX 远程 Who协议 Rexec UNIX远程执行协议 Login UNIX 远程登陆协议 RSH UNIX 远程Shell协议 NTF HP网络文件传输协议 RDA HP 远程数据库访问协议 VT 虚拟终端仿真协议 RFA HP 远程文件访问协议 RPC Remote Process Comm. S-HTTP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GDP网关发现协议 X-Window CMOT 基于TCP/IP的CMIP协议 SOCKS 安全套接字协议 FANP流属性通知协议 SLP服务定位协议

TCP/IP四层模型和OSI七层模型的概念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20-01-12 13:52:36
转: http://blog.csdn.net/superjunjin/article/details/7841099/ TCP/IP四层模型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括许多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TCP/IP协议簇分为四层,IP位于协议簇的第二层(对应OSI的第三层),TCP位于协议簇的第三层(对应OSI的第四层)。 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OSI七层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

OSI的七层网络模型

不羁岁月 提交于 2020-01-09 04:03:38
一、概念 七层模型,亦称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 它是一个七层的、抽象的模型体,不仅包括一系列抽象的术语或概念,也包括具体的协议。 二、协议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协议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格式有,JPEG、ASCll、DECOIC、加密格式等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协议有:TCP 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协议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ARP RARP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 [2] 等功能。(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TCP/IP 层级模型结构

OSI七层模型非专业简介

六眼飞鱼酱① 提交于 2020-01-08 18:21:09
TCP/IP详解(卷一、卷二、卷三) 推荐书籍:图解TCP/IP(菜鸟博客回复图解TCP/IP)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传输的媒介,比如说网线,无线(WiFi),光纤,在线路中起到的作用是将0/1转换成电信号或光信号。物理层不对传输的信号坐任何处理。 第二层是数据链里层:mac物理地址,16位进制的12位数组。作用是相邻的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 第三层网络层:IP地址,主要的作用是寻址。让数据包找到最终的地址。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都是传输层,用于建立以及断开连接。 TCP慢、稳 UDP快,不稳 第五层会话层:它是传输层的领导,管理传输层什么时候建立连接或什么时候断开。 第六层表示层:将上一层(即应用层)协议,翻译成电脑可识别语言,如UTF-8。 第七层应用层:每个网络应用,都对应不同的协议,这些协议就属于应用层。 数据在发送时,由上至下封装,即第七层至第一层,目标在收到数据包之后,由下至上解包,即第一层至第七层。 每一层的分工不同,通过这种明确、简洁分工,在通信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就很方便发现问题的所在层,针对那一层处理即可使网络连通。 IP 1.身份标识 2.寻址 3.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 --OSI七层模型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20-01-08 12:09:51
计算机网络 --OSI七层模型 一)、OSI的定义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式系统互联。 结构: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自下 而上) 现在我来说一个各个层的作用---。 二)、物理层 作用:用于传输比特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例如,网线的类型,光纤的类型,各 种设备的传输速度,解决了两台物理机之间的通信需求。 数据转换:将类似于010101的二进制数据转换为电流的强弱进行传输,当到达目的 地后再将其转为010101的二进制数据。 ​ 即:二进制 ---》电流强弱 ----》二进制。 数据表现形式:比特流。 代表:网卡。 三)、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产生:解决数据传输不完整的问题。 作用:定义了如何格式化数据,如何控制物理介质的访问,提供了错误检测纠错的 功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数据表现形式:帧。 代表:交换机。 四)、网络层 作用:解决计算机之间点对点通信的问题,当有多个节点进行通信时,如何找到对 一个的目标节点,此时就需要网络层来将网络地址翻译为对应的物理地址, 将数据从路由方发送到接收方。 数据表现形式:路由包。 代表:路由。 协议:TCP/IP中的IP协议。 五)、传输层 作用:当进行大文件传输时,数据过大,传输耗时过长,会面临网络传输中断产生 数据丢失的问题

python--osi七层模型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20-01-08 05:35:51
OSI七层模型 OSI七层参考模型 学计算机的人想必都对OSI七层参考模型不陌生,OSI七层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它是一个七层的、抽象的模型体,不仅包括一系列抽象的术语或概念,也包括具体的协议 那么,OSI七层参考模型包含哪七层呢? 分层: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协议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格式有,JPEG、ASCll、DECOIC、加密格式等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传输层 #,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协议有:TCP 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协议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ARP RARP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 [2] 等功能。(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TCP/IP 层级模型结构

网络基础:OSI 七层模型、TCP/IP 四层模型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20-01-07 16:54:50
1、Internet历史 1. 1968年由美国ARPA机构提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让ARPA的计算机互联起来,叫做阿帕网; 2. 1974年,第一个TCP协议详细说明发布了。 3. 一个 TCP 协议不能满足,TCP 协议分成了 TCP / IP 两个协议。 4. TCP / IP 网络分层 ----- OSI 七层网络模型、TCP/IP四层模型; 2、OSI七层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OSI七层模型:是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其目的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 3、TCP/IP 四层模型 就是 对七层模型进行了合并 物理层 物理介质,实实在在的物理链路,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从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之后再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 常见的物理介质有光纤、双绞线,以及无线电波,物理介质的不同决定了电信号的传输带宽、速率、传输距离以及抗干扰性等等。 数据链路层 对电信号进行分组并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数据帧,然后以广播的形式通过物理介质发送给接收方。 比特流(01)分组,8bit一组,依次帧的数据格式发送; 怎么知道是发送给我的么?-

Python-OSI七层模型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20-01-06 16:17:23
OSI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一 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OSI模型又将TCP/IP协议族的四层进行了具体划分,划分成了7层。 第1层–物理层 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网卡、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 第2层–数据链路层 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常用设备有网桥、交换机。 第3层–网络层 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除了选择路由之外,网络层还负责建立和维护连接,控制网络上的拥塞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生成计费信息。 第4层–传输层 —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传输层把消息分成若干个分组,并在接收端对它们进行重组。不同的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传送到主机。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带宽,又不影响会话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