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
一、瀑布模型 1.1 什么是瀑布模型 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直到80年代早期,它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将 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 ,并且规定了它们 自上而下、相互衔接 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瀑布模型是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其过程是从上一项活动接收该项活动的工作对象作为输入,利用这一输入实施该项活动应完成的内容给出该项活动的工作成果,并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活动 从本质来讲,它是一个软件开发架构 ,开发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 循环反馈 ,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最好 “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这也是瀑布开发名称的由来 对于经常变化的项目而言,瀑布模型毫无价值 1.2 特点 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该阶段具有两重含义 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后一阶段的工作 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因此只有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正确,后一阶段的工作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2、推迟实现的观点 对于规模较大的软件项目来说,往往编码开始的越早,最终完成开发所需时间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