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MybatisPlus第7篇-代码生成器的原理精讲及使用方法
本文是本系列文章的第七篇,前6篇访问地址如下: 小书MybatisPlus第1篇-整合SpringBoot快速开始增删改查 小书MybatisPlus第2篇-条件构造器的应用及总结 小书MybatisPlus第3篇-自定义SQL 小书MybatisPlus第4篇-表格分页与下拉分页查询 小书MybatisPlus第5篇-Active Record模式精讲 小书MybatisPlus第6篇-主键生成策略精讲 一、代码生成器的基础实现原理 相信大部分的开发者都使用过或者听说过“模板引擎”,它可以帮我们实现视图与数据的分离,快速开发视图页面,并将模板整合结果用于在浏览器显示。其核心实现原理就是:HTML模板页面 + 页面数据 = 输出结果。页面视图输出的过程就是通过模板引擎实现的。 代码生成器的实现原理与模板引擎实现页面渲染的逻辑几乎是一致的,除了下面的几个区别: 所谓模板:就是某语言的代码 + 模板引擎语法的占位符,该占位符用来数据天换。所以代码生成器的模板文件不再专指HTML页面模板文件,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代码文件。 模板引擎的输出结果在项目中是输出给浏览器进行页面渲染的,但是对于代码生成器而言,模板引擎的输出结果是保存到磁盘文件。 二、如何编写模板文件 要编写模板文件,首先我们要知道正常的代码待如何书写。比如下面的POJO代码: 上面的POJO代码写成Freemarker模板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