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代码扫描原理
静态代码扫描存在的价值 研发过程,发现BUG越晚,修复的成本越大 缺陷引入的大部分是在编码阶段,但发现的更多是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阶段 统计证明,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30% 至 70% 的代码逻辑设计和编码缺陷是可以通过静态代码分析来发现和修复的 以上三点证明了,静态代码扫描在整个安全开发的流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且实施这件事情的时间点需要尽量前移,因为扫描的节点左移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开发以及修复的成本,能够帮助开发人减轻开发和修复的负担,许多公司在推行静态代码扫描工具的时候会遇到 大幅度的阻力 ,这方面阻力主要来自于开发人员,由于工具能力的有限性,会产生大量的误报,这就导致了开发人员很可能在做BUG确认的工作时花费了大量的无用时间。因此选择一款合适的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变得尤为重要,合适的工具能够真正达到降低开发成本的效果。 静态代码分析理论基础和主要技术 静态代码分析原理分为两种:分析源代码编译后的中间文件(如Java的字节码);分析源文件。主要分析技术如下: 缺陷模式匹配 事先从代码分析经验中收集足够多的共性缺陷模式,将待分析代码与已有的共性缺陷模式进行匹配,从而完成软件安全分析。优点:简单方便;缺点:需要内置足够多的缺陷模式,容易产生误报。 类型推断/类型推断 类型推断技术是指通过对代码中运算对象类型进行推理,从而保证代码中每条语句都针对正确的类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