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的历程
http://hi.baidu.com/hieda/blog/item/9c8070465981fc0d6b63e58b.html IC封装历史始于30多年前。当时采用金属和陶瓷两大类封壳,它们曾是电子工业界的“辕马”,凭其结实、可靠、散热好、功耗大、能承受严酷环境条件等优点,广泛满足从消费类电子产品到空间电子产品的需求。但它们有诸多制约因素,即重量、成本、封装密度及引脚数。最早的金属壳是TO型,俗称“礼帽型”;陶瓷壳则是扁平长方形。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仙童公司开发出塑料双列直插式封装(PDIP),有8条引线。随着硅技术的发展,芯片尺寸愈来愈大,相应地封壳也要变大。到60年代末,四边有引线较大的封装出现了。那时人们还不太注意压缩器件的外形尺寸,故而大一点的封壳也可以接受。但大封壳占用PCB面积多,于是开发出引线陶瓷芯片载体(LCCC)。1976年~1977年间,它的变体即塑料有引线载体(PLCC)面世,且生存了约10年,其引脚数有16个~132个。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出的四方型扁平封装(QFP)接替了PLCC。当时有凸缘QFP(BQFP)和公制MQFP(MQFP)两种。但很快MQFP以其明显的优点取代了BQFP。其后相继出现了多种改进型,如薄型QFP(TQFP)、细引脚间距QFP(VQFP)、缩小型QFP(SQFP)、塑料QFP(PQFP)、金属Q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