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

物联网技术助力智慧农业机械实现精准租赁高效调度

一笑奈何 提交于 2020-03-25 10:40:42
智慧农业涉及的新技术有很多,比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物联网技术、5G高速无线通信、各种传感器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主的大数据技术以及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等。 其中人工智能中的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及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作物产量的预测、土地规划及病虫害防治;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监测设备借助无线传感技术实现动植物远程监控及管理;大数据平台以天气、土壤、农作物、病虫害以及动物身体特征数据(红外)作为大数据基础对动植物生长情况进行分析、预测、预警等;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及温湿度传感器等对作物进行勘测、生长、病虫害防治、水分、热量补充提高产量等。 在农业种植、林业种植的生产环节,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扮演者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根据适宜的气候、水分、日照等情况,智能化的实现批量播种、除草、喷药、采摘、分拣、收割、称重等,贯穿着整个农林生产全过程。 我国历年一直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及发展。2012年突出了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2013年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2014年提倡推进农业创新,建设农业物联网及精准装备为重点农业实现信息化和机械化体系;2015年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技术;2017年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2018年倡导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一号文件发布,神州信息场景金融市场广阔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 提交于 2020-02-14 07:38:26
日前,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公开发布。文件共分五大部分,总结关键词就是抓脱贫、补短板、保供给、强治理和促保障,这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重要指导。同时,文件中在“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以及“优先保障‘三农’投入”中多次体现了金融、科技对“三农”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也为金融科技公司积极推动涉农金融、场景金融的发展给出了明确方向和更大的信心。 文件指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切实保护好企业家合法权益。制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并加强统计核算,全面准确反映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等,这些信号透露出国家今年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举措。 神州信息副总经理王宇飞表示,一号文件从去年“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到今年“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展现了数字农业农村战略开始发力“农业农村大数据+单品全产业链大数据”横纵两条线的布局。农业农村大数据重在解决农业农村数字化以及数据资本化的问题,而单品大数据重在解决农产品产、供、销全产业链打通的问题

湖北农业物联网设计说明

旧街凉风 提交于 2020-02-10 11:45:54
农业物联网设计说明 农业物联网物联网设计说明 我们谈论的是物联网,有人首先想到了网络,有些人等于,许多人都对此有错误的理解。这种误解可以将物联网误认为网络,不仅在我们普通百姓中,而且在那些具有较高学术技能的人中。 使用智能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节省农业用水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水资源。智能土壤喷水传感器可帮助农民调整产品质量。例如,适当的土壤湿度会导致葡萄高产,但是葡萄并不总是甜的。在法国,西班牙和其他高质量的葡萄种植地区,葡萄栽培后期,人们使用智能传感器来确定土壤湿度,并且由于土壤湿度相对较低,因此葡萄糖和质量较低。保证。自动控制是指使用额外的设备或装置,根据规定的规则自动执行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运行条件或系数,而无需人工直接参与。 物理物联网设计说明 这里的定期转移成本主要是指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他们配备了独特的农业网络技术,可以在生产,管理,交换,加工,分配和销售,物流成本的所有阶段自动识别,区分和跟踪农产品(例如产品信息)等农产品减少为中小学提供体验物联网技术和生物种植课程应用的场所,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种植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趣。 什么是农业网络,它如何使农业更容易?旱作人力资源短缺吗? 因此,农业将通过使用许多自动和智能的远程生产设施,逐渐从以孤立机器为中心的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方式。 。当前,智慧农业是国家支持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9产业AI速写:农业篇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20-01-25 13:06:55
农业AI正在稳步前进中,开始从设想逐渐进入田间地头。文章对AI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过去一年,“AI+”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产业的方方面面,从工业质检到智慧城市,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面貌。 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投掷到城市环线以外,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AI是否能扎根进农业的土壤中,让这个延续千年的第一产业向更高的产业化水平迈进? 答案是肯定的。 2019年,我们看到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边缘计算、智能机器人等AI技术都可以被用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从高度信息化的猪场鹅厂,到智能分拣采摘机器人,用前沿科技的视角与脉络改造农业产业链,AI已经开始输出真实的价值。 但我们也发现,农业想要彻底承接住AI的技术能量,前提还要经受第二产业的工业化洗礼,以及第三产业的社会化流程保障。没有这样层层递进的产业基础,“AI+农业”的美好愿景,就如同一场过云雨,尚未深入根系,就已烟消云散。 如何将智能的甘霖,输送到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2019年的农业AI,就在进行一场滋养未来的播种。 跨越沙海:农业智能化的三步曲 BIS Research前不久发布了《2019-2024年农业市场的全球人工智能(AI)分析与预测》报告,最新的市场情报显示,农业AI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估计为5.780亿美元,并将以28.3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