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页面

h5页面的viewpoint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19-12-30 22:22:50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只要写手机端的h5页面,viewpoint是绕不过的坎,不处理好这个东西,h5页面就无法正常显示。那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网上曾看到一个据说很有名的外国人,写过一篇"三个viewpoint"的概念,但是看了,觉得似懂非懂,后来做了不少h5页面,然后重新思考viewpoint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控制移动端页面的机制?于是我也觉得用"3个viewpoint"解释比较好说,不过跟网上那个外国大佬的"三个viewport"可能会有不少区别 第一个viewpoint,这里临时命名为viewpoint1,就是手机硬件屏幕的水平像素数,比如iPhone6分辨率是750像素,那么这个viewpoint就是750 第二个viewpoint,这里临时命名为viewpoint2,是设计稿尺寸宽度,通常是以一个用户占有率比较高的手机分辨率为基准,很多就是用iPhone6的750 第三个viewpoint,这里临时命名为viewpoint3,就是手机浏览器画布的宽度,它通常有一个远大于硬件分辨率的尺寸,比如980px,和主流PC端网页的内容主体宽度相当。前端能够直接施加影响的就只有viewpoint3这个了,实际上客观存在的viewpoint可以说也只有这一个而已,可以在html中用标签meta设置,也可以JS动态设置。

h5页面 在安卓手机端软键盘弹出会顶起页面布局的解决方法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19-12-26 16:28:23
调出软键盘时,页面底部被顶起导致页面混乱; 解决: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var pageHeight= $(document).height(); $(window).resize(function () { //ios软键盘弹出不会触发resize事件 if ($(document).height() < pageHeight) { $(".footerContainer").css("position", "static"); } else { $(".footerContainer").css("position", "fixed"); //adsolute或fixed,看你布局 } }); } </script> 来源: CSDN 作者: ℡鞋子~特大号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599212/article/details/103715406

1. H5、HTML5、WEB前端、全栈

拥有回忆 提交于 2019-12-23 01:40:51
一、什么是HTML5和H5 HTML5是HTML网页标准的5.0版本,5.0版本相比4.0新增了很多技术内容,这一次的变化是比较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它的诞生带动了很多技术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移动端设备上面。因此,我们今天所谈论的HTML5这个词它已经产生了一些变化,它代表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HTML网页设计标准,而是围绕着HTML这个东西以及它周边的一系列网页相关技术的总称。这其中,既包含了HTML+CSS的网页制作,也包含了JavaScript这门编程语言的相关开发。 而H5就简单了~~,它就是HTML5的简称,仅此而已。 二、什么是WEB前端 它是根据H5的功能和作用所起的一个别名而已,就好像,当我们说微博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新浪微博,但微博不止有新浪微博,它还有腾讯微博、Twitter等等,所以微博与新浪微博的关系,就像WEB前端与H5的关系一样。 三、全栈 大家都知道,我们平常看到的网页,全部是由程序编写的,这些程序运行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网页,我们管我们看得到的这部分技术领域叫做前端,而在一个网站的内部,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在运行着,这些程序在背后进行着复杂又精密的计算,才能保证我们程序的正常运作,他们很重要,但很多时候,我们却感知不到它们的存在,因此我们管这个看不见的技术领域,叫做后端。当一个人的技术能力,既能覆盖前端又能覆盖后端的时候

H5 手机 App 开发入门:技术篇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19-12-17 17:04:49
新人学习手机 App 开发,一开始总要选择一条学习路径。 如果你熟悉 Java 语言,可以学习安卓开发;如果熟悉脚本语言(比如 Python 或 Ruby),可以学习 Swift 语言,进行 iOS 开发;如果像我一样,比较熟悉 Web 网页技术,那么 H5 开发是最容易上手的。 这个系列教程的第一篇,已经介绍过了 手机 App 的种类 。所谓的 H5 页面,其实就是混合 App 的前端,外面是一个原生的壳,里面是 Web 网页。本文紧接上一篇,介绍手机 App 开发的技术栈,尤其是跟 H5 开发相关的技术。 本文由国内最大的在线教育平台之一 "腾讯课堂" 赞助。他们现在启动了 "腾讯课堂101计划" ,推广优质课程资源。希望学习和提高手机 App 开发技术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本文结尾的安卓课程信息。 一、手机 App 的技术栈 手机 App 的技术栈可以分成三类。 (1) 原生 App 技术栈 (native technology stack) 原生技术栈指的是,只能用于特定手机平台的开发技术。比如,安卓平台的 Java 技术栈,iOS 平台的 Object-C 技术栈或 Swift 技术栈。 这种技术栈只能用在一个平台,不能跨平台。 (2) 混合 App 技术栈 (hybrid technology stack) 混合技术栈指的是开发混合 App 的技术,也就是把 Web

H5与App的通讯方式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19-12-17 02:58:42
作者: JowayYoung 仓库: Github 博客: 掘金 、 思否 、 知乎 、 简书 、 头条 、 CSDN 公众号: Uzero 联系我:关注公众号后有我的 微信 哟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对此文章进行转载或抄袭,否则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如需转载或开通公众号白名单可联系我,希望各位尊重原创的知识产权 前言 现在不管是 桌面客户端 还是 移动客户端 ,都会夹杂着一部分H5页面,这种混合式的应用也是我们常说的 Hybrid App 。为什么会出现 Hybrid App 呢,早期是因为开发一个Android或iOS的客户端,需要的人力成本比较大,开发周期比较长,后来有些团队就通过将部分页面拆分出来,由前端来完成,再通过在客户端里的 Webview 来展示。 由于小编我半路转行当程序猿,只对前端领域有所了解,对其他编程领域接触较少,故不探讨 Webview 的实现原理和与H5页面交互的原理。有兴趣的小伙伴自行百度搜索 JSBridge 的相关知识,或请教下客户端( Windows、MacOS、Android、iOS )开发的同学,看看如何桥接JS与其他编程语言之间的联系。 优缺点 凡事都是有好有坏,没有绝对的解决方案。下面我总结下 Hybrid App 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各位同学可自行判断 Hybrid App 的好坏。 优点 H5页面交由前端进行开发

小程序 webView 内嵌h5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19-12-16 20:32:58
  前端时间搞了小程序跑h5的流程,趁着这段稍微空闲的时间整理下,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1.内嵌h5,小程序场景判断     wx.miniprogram.getev(fn) , 该方法是微信提供的api,注意的是,该方法是异步的 、引用微信的JS-SDK版本要相应版本(推荐用JSSDK 1.3.2或者以上),否则会出现方法不存在,或者其他问题。   2 web-view 中转,写个公用跳转页面(用的是wepy框架)    <template> <web-view src="{{pageUrl}}{{params}}"> </web-view> </template> <script> import wepy from "wepy" import { USER_INFO } from "../utils/constant"; export default class webView extends wepy.page{ data = { pageUrl: '', mall_cookie: '', params:'', } onLoad(option){ var pageUrl = decodeURIComponent(option.pageUrl) pageUrl = pageUrl.replace('http:',"https:") var userInfo = wepy

移动端h5优化方案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19-12-16 11:24:34
一、加载优化 1、减少HTTP请求: 因为手机浏览器同时响应请求为4个请求(Android支持4个,iOS 5后可支持6个),所以要尽量减少页面的请求数,首次加载同时请求数不能超过4个 1、合并CSS、JavaScript 2、合并小图片,使用字体图标 2、缓存: 使用缓存可以减少向服务器的请求数,节省加载时间,所以所有静态资源都要在服务器端设置缓存,并且尽量使用长Cache(长Cache资源的更新可使用时间戳)。 存一切可缓存的资源 使用长Cache 3、使用外联式引用CSS、JavaScript、压缩HTML、CSS、JavaScript减少资源大小可以加快网页显示速度,所以要对HTML、CSS、JavaScript等进行代码压缩,并在服务器端设置GZip。压缩(例如,多余的空格、换行符和缩进)启用GZip 4、无阻塞 写在HTML头部的JavaScript(无异步),和写在HTML标签中的Style会阻塞页面的渲染,因此CSS放在页面头部并使用Link方式引入,避免在HTML标签中写Style,JavaScript放在页面尾部或使用异步方式加载 5、使用首屏加载 首屏的快速显示,可以大大提升用户对页面速度的感知,因此应尽量针对首屏的快速显示做优化。 6、按需加载 将不影响首屏的资源和当前屏幕资源不用的资源放到用户需要时才加载,可以大大提升重要资源的显示速度和降低总体流量。 1

淘宝H5移动端解决方案

夙愿已清 提交于 2019-12-14 18:59:09
由于 viewport 单位得到众多浏览器的兼容, lib-flexible 这个过渡方案已经可以放弃使用,不管是现在的版本还是以前的版本,都存有一定的问题。建议大家开始使用 viewport 来替代此方案。 vw 的兼容方案可以参阅《 如何在Vue项目中使用vw实现移动端适配 》一文。 曾几何时为了兼容IE低版本浏览器而头痛,以为到Mobile时代可以跟这些麻烦说拜拜。可没想到到了移动时代,为了处理各终端的适配而乱了手脚。对于混迹各社区的偶,时常发现大家拿手机淘宝的H5页面做讨论—— 手淘的H5页面是如何实现多终端的适配 ? 那么趁此 Amfe阿里无线前端团队双11技术连载 之际,用一个实战案例来告诉大家,手淘的H5页面是如何实现多终端适配的,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在Mobile的世界中能过得更轻松。 目标 拿一个双11的Mobile页面来做案例,比如你实现一个类似下图的一个H5页面: 目标很清晰,就是做一个这样的H5页面。 DEMO 请用手机扫下面的二维码 痛点 虽然H5的页面与PC的Web页面相比简单了不少,但让我们头痛的事情是要想尽办法让页面能适配众多不同的终端设备。看看下图你就会知道,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点击 这里 查看更多终端设备的参数。 再来看看手淘H5要适配的终端设备数据: 看到这些数据,是否死的心都有了,或者说为此捏了一把汗出来。 手淘团队适配协作模式

H5游戏性能优化整理(cocos-js 3.16)

﹥>﹥吖頭↗ 提交于 2019-12-09 11:42:05
近期在一家公司负责H5游戏加载速度优化,这里把近期做的项目优化项做一个整理分享: html渲染流程 HTML解析过程:构建DOM树、构建CSSOM树、根据DOM树和CSSOM树构建render树、有了render树就开始布局Layout、最后绘制paint。 1、 构建DOM树 :   将HTML构建成一个DOM树,也就是构建节点,把所有的节点都构建出来。 2、 构建CSSOM :   解析css去构建CSSOM树。 3、 构建render树 : DOM已经构建好了,css也有了,浏览器就会根据这两个来构造render树。 4、 布局 :      当render树有了,通过render树,浏览器开始计算各个节点的位置和样式。 5、 绘制 :      遍历render树,在页面上绘制每个节点。 6、 重排reflow :  当render树绘制完成之后,比如JavaScript改变样式或添加节点,这时候render树就需要重新计算。 7、 重绘repaint :  重新绘制页面。 HTML整个解析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要知道解析过程中css、js和dom的加载顺序。我们都知道 HTML是自上往下解析 的,在解析过程中: 1、如果遇到link和style,那就就会去下载这些外部的css资源,但是 css跟DOM的构建是并行的 ,就是说不会阻塞DOM树的构建。 2、如果遇到

终于弄懂了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19-12-09 07:33:07
其实感觉不难理解,就是有点绕…… 总结了两个人的博客,写了这篇:总算是搞清楚事件捕获和事件冒泡了! 参考资料 浅谈事件冒泡与事件捕获 理解事件捕获和事件冒泡 1、事件捕获 捕获型事件(event capturing):事件从最不精确的对象(document 对象)开始触发,然后到最精确(也可以在窗口级别捕获事件,不过必须由开发人员特别指定) 2、事件冒泡 冒泡型事件:事件按照从最特定的事件目标到最不特定的事件目标(document对象)的顺序触发。 3、捕获和冒泡过程图 事件捕获和事件冒泡属于两个相反的过程,这里可以有一个我感觉十分恰当的比喻,当你把一个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物品,使劲向水里砸下去,它会首先有一个下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可以理解为从最顶层向事件发生的最具体元素(目标点)的捕获过程;之后由于浮力大于物体自身的重力,物体会在到达最低点( 最具体元素)之后漂浮到水面上,这个过程相对于事件捕获是一个回溯的过程,即事件冒泡。 好了,对于事件捕获和事件冒泡有了一个概念上的理解,那我们就可以开始考虑实际的编码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了。先贴上本文所需要的代码 <!DOCTYPE html> < html > < head > < title > event </ title > </ head > < body > < div id = "obj1" > welcome < h5 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