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象牙塔:停学潮之下大学生对新冠病毒是何反应?
疫情之下,学校纷纷停课。在学业压力下,大学生对于新冠病毒的反应与普通人有没有区别呢?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前不久,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根据推特舆情分析了 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带来的社会影响 ,探究了使用「中国病毒」、「武汉肺炎」这类歧视性词汇和使用「新冠病毒」这类中立词汇的两类人群在年龄、性别、政治倾向、地理位置以及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上的差别。疫情之下,学校纷纷停课,学术会议也纷纷转为线上举行。在此情况下,那些停课的大学生对于新冠病毒有何反应?与普通人的反应有何区别?该团队对此展开了调查。 论文链接: https:// arxiv.org/abs/2004.0996 8 截至 4 月 13 日,COVID-19 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确诊 1,812,734 例,死亡 113,675 例。病毒不仅对老年人或者有健康问题的人群造成巨大影响,年轻健康的人群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随着世界范围的强制社交隔离,那些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场所或者教育机构的人们极易遭受此类设施关闭带来的负面作用,超过 192 个国家的 17 亿学生受到影响。 作为拥有最多确诊人数的美国(确诊病例达 579,005 例,死亡病例达 22,252 例),总统 Donald Trump 采取了社交隔离措施,这也是自 1918 年大流感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强制社交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