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tGStE1r_Vx3n-3C5zuFMeQ
最近《中国机长》燃爆了国庆电影档,很多人都想去看。
周边人知道我玩卡买票很便宜,就有前同事找我,问买电影票多少钱?
中信的9元享看要19块,我就说一张19块。谁知道他说:“能不能便宜点,我买好几张?”
顿时心头千万只草泥马奔过,差点要拉黑他。
我朋友胖哥之前开过手机店,同学老公到他店里买苹果。他也很热情,就在成本价加了20块。谁知道那人说能不能再便宜点,便宜100我就买了。胖哥尴尬了,说真的没赚钱。
那人不甘心的,到旁边铺位问去了。不一会儿,他又回来了,拿着手机向他显摆:我说嘛,便宜200都买的到。胖哥接过来一看,呵呵一笑,这是翻新机。
工作了这么多年,我真心觉得,找熟人做生意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明明是让利给对方了,反倒感觉欠了别人人情。
社会上有不少人,就受不了别人赚自己的钱,特别是熟人。
我有个湖北的哥们,一心想发财,整天混迹于房圈股圈币圈。有回我问他,你混水库这么久了,买了几套房子?
他悻悻一笑,一套都没有。我不解,你有钱有闲的,怎么没出手拿一套呢。
他很懊恼的跟我讲了个故事:早年水库组织了次重庆的团购,那项目他也很看好,都跑去交了定金。后来听别人说,组织者从开放商拿了不少好处,他就不爽了。感觉自己被撸人头了被占便宜了,郁闷坏了,又跑去退了定金。
商业,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别人赚不赚钱,跟你没关系。他赚钱,不代表你吃亏。你只需搞明白,团购的价格,跟自己找开发商谈的价格,有没有优惠?如果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一毛不拔,那怎么合作?
就跟我们玩信用卡一样,很多人只想撸毛,把银行往死里撸。1万的额度,恨不得榨出10万的利润。
在他们看来,只要办下信用卡,就是终生的,老子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并且额度跟房价一样,只会涨不会跌。
瓦力的文章,是不讨喜的。因为我喜欢报忧说风控,不会整天喊放水大路子。
可偏偏有些人,就是专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揍!为了办卡,多大的代价,他们都肯付!
其实玩信用卡就是玩杠杆,通过这根杠杆实现补充现金流;提高周转率;撸分撸里程
……
但玩杠杆也分三六九等!原因在于很多人玩卡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有多少就刷多少,完全没有规划没有目标?
以至于见过身边太多悲剧:有信用卡使用不当被降额、封卡,为了周转拆东墙补西墙的;有干脆逾期、不还,整日被催债,影响家庭和谐的甚至还有跑路或者进去的,令人唏嘘……
说白了这些人对信用卡不重视,不知其艰难。
但凡玩卡高手无不是严格遵守信用卡赚钱体系,一点点把额度做起来。
要明白赚钱体系中最重要的不是赚钱技巧,而是如何防范风险。
信用卡是加速器,会加速成功,自然也会加速失败。你以为很有钱,玩得起空档接龙。但其实很艰苦,每一个张卡背后都是要归还本息的。
玩信用卡高杠杆作用,面对风险也更会放大出来。很多人把资金变成了紧绷的弦,在不断周转资金,人最大恐慌就是手上的现金流能维持多久?
一旦有个外部的突然冲击,你辛苦运营的现金流闭环,就会中断崩溃。
今天来聊聊身边一件事情,杠杆虽好也不要乱加,一定要控制现金流……
瓦力有一位朋友是玩卡高手,2015年通过各种高超的空档接龙,曲线投资赚钱了大概30来万,正好赶上温州楼市回暖,又信用卡套现付了首付买了二套房,当时被一众老友纷纷羡慕命好......
可就在几个月前他的8岁儿子被诊断出脑瘤,在前几次化疗无效后,被送进了ICU,每天烧的钱像往长江里打鸡蛋不见回响,本来以为儿子有少儿医保可以报销一部分,可是由于很多药物是进口,不能报销,只能自己掏钱了70%以上。
不到一个月,十几万没有了。多年的积蓄消耗得片甲不留,一朝回到解放前。
很多卡友,直到在生活中遇到巨大的财务窘境时,才认识到问题:家庭最底层的风险保障没有做好......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短板效应”:木桶能盛水的多少,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你风险最薄弱的一块,决定了你财富的水平。
家庭要持续投资积累财富,但是往往很多人却忽视,如何做好财务防火墙……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通过金融工具把风险转嫁出去,比如保险。
说到保险,有些人嘴上可能会“呵呵”,心里甚至会“呵呵呵呵”,其实我们对于一些事物的“偏见”源于我们对其了解的不够全面。
保险就是一个金融工具,同样信用卡也是一款金融工具,工具是中性的。同样作为金融工具,保险和信用卡又有一些共性,比如两个工具都可以给自己“加杠杆”,信用卡本质上是银行的一笔可以循环使用的信用贷款。
我们有时候会追求信用卡的额度,一旦我们遇到需要用钱的时候,信用卡的额度越高,我们在短时间内能够调动的资金量就越大,这也是信用卡额度高的意义所在。
保险也具有类似的属性,如果我们购买了相应的保险,我们每年只需“让渡”一部分保费给保险公司,相当于我们用“小量的每年保险交费“撬动了“大额的保险保额”,也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大额金钱来应对疾病和意外风险。比起信用卡的额度迟早还本息还清,保险却是用一点点现金流撬动了未来极端风险时候的大笔钱。
只有经历了大病才知道积蓄就是医院的,掏空了全部财产才有可能换回来一条生命,才有可能让老人、孩子活下去。
国人很有意思,大家买了车之后,都会第一时间去购买商业保险;而当有人向其介绍人身保险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会拒绝,存在侥幸心理。
同样,大家爱买彩票却排斥保险,总觉得自己的运气会比别人好,殊不知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只不过人们总是期待:
美好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幸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人总是不由自主的高估自己。
当然也有一大部分人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但是一看到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就头疼不已。
瓦力把保险内容分门别类,稍作整理,下面的这张图有关人身的保险产品根据其功能不同就有10种不同的产品,然后再乘以寿险公司的数量,可见市面上的保险产品数量是极其丰富的。
身边不少朋友也买了挺多保险,但是却被国内“特殊国情”:有太多坑你的业务员所误导。即使买过保险,也可以拿出保单对照一下,是否踩中以下4个雷区:
用保险理财,给孩子买了教育金,结果发现,利率还不如银行定期,孩子生病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给老人买了重疾险,结果“心脏瓣膜手术”,必须要是“开胸手术”才属于重疾险赔付范围,可目前大部分是“微创手术”,不能赔付;
亲戚在卖保险,碍于情面,买了一堆,表面看覆盖很齐全,细细一看,要么保额不足,要么保额共用,真遇到事,完全扛不住;
买了30多份保单,三口之家一年交保费60多万,实际上,如果有家人去世,保险赔付,仅为自己已交的保费。
如果你中了以上4个中的一项,那么你要重新审视买的保险能否真正起到作用。
怎样才能避免买保险被坑?
每个月的朋友圈,都有两三条大病众筹,自费药昂贵,医保不报销。30岁已经有人身体毛病很多,比如脂肪肝、血脂高、甲状腺结节,等都需要核保了,有的甚至因为胃溃疡而买不了保险。
为了避免投保被耽误,瓦力找了不同的保险公司业务员,但很容易看出每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员都是在推销说服而已。
孙明展之前有朋友跟我推荐过他。孙明展曾经是位世界500强保险公司的精算师,拿着年薪百万,为保险公司设计着各种产品。慢慢地他发现有些产品不能真正给人们以保障,以及人们对保险的误解使得大家在保障道路上越走越偏。我后来几款产品都仔细看了条款,也联系了相应的保险公司咨询对比,发现孙明展的理财师还是非常中肯的,没有任何错误引导,也没有强迫购买。
这些年来,孙明展老师获得了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凤凰网、腾讯网和今日头条等权威媒体的报道和倾情推荐。
身边有朋友需要,我都推荐他们也先去咨询一下,有人觉得效果很不错,来反馈:
这家很赞!现在才发现之前配置了很多理财险,没啥用处,他们审查了所有保单,一张张讲解保了哪些和哪些缺口,还做了一个家庭保单夹,挺细致。不合适并且会影响家庭财务现金流的保单会帮忙退保,挽回了一些损失!
老婆单位体检,乳腺结节幸好检查2级,但是投保的时候业务员说可以不用告知,告知的话会乳腺除外,只要熬过两年还是会赔的,保费太贵犹豫正好咨询了你推荐这家,他们不仅帮我全市场对比找到了乳腺不除外的重疾,还协助做健康告知,专业极了。
规划对比传统机构节约了30%-50%保费,并且可以帮大家及时止损,退保了以前被忽悠购买的产品。
真心希望每个朋友能认真了解保险,都做一次财务体检,审视家庭保障缺口。
人生,做好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实力如何),利润表(能力如何),现金流量表(抗风险力如何),才能走得更长远。
如果你还没有保险,可以自己量化家庭风险缺口,能清楚知道应该买什么险种,这个险种能保什么不能保什么,以及去买多少额度才能解决家庭的问题,以及花多少钱才合理。
如果你有了一些保险,他们也能提供优质舒心的服务:保单托管、保单年检、理赔协助。比如你担心的未来报案理赔协助,规划师会帮你把所有保单电子化整理,手机上查看保单一目了然,避免理赔报案时讲错话被录音。
听他们理财师科普完颠覆了自己对保险的认知,这次福利规划服务及时让大家避免掉坑,省了不少钱,觉得很值。上半年,我把医保、商保都重新整理了一边,做了补充。同时也建议各位粉丝把医保、商保都配齐全。
这次瓦力还向孙老师申请了粉丝专属福利:免费获得一份价值800元的量身定制家庭保障规划,已经购买过保险的朋友可以再分析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参与体验:👇先到先得,千万不要错过!
家庭保障规划包括:
家庭成员保障责任综合评估
现有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分析比较
基于家庭状况和需求的综合保障规划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