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六大原则 (总原则-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 单一职责原则
- 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个类应该实现单一的职责,否则就应该把类拆分。
-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 对“开-闭”原则的补充
- 是继承复用的基石: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 每个接口中不存在子类用不到却必须实现的方法,如果不然,就要将接口拆分
-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 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
- 最少知道原则的另一个表达方式是: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类之间只要有耦合关系,就叫朋友关系。耦合分为依赖、关联、聚合、组合等。
我们称出现为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朋友。
局部变量、临时变量则不是直接的朋友。我们要求陌生的类不要作为局部变量出现在类中。
-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1.2 三大类型
- 创建者模式(Creational Pattern)
- 对类的实例化过程进行了抽象,能够将软件模块中对象的创建和对象的使用分离
- 结构型模式(Structural Pattern)
- 描述如何将类或者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结构;
- 可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
- 行为型模式(Behavioral Pattern)
- 不仅仅关注类和对象的结构,而且重点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对在不同的对象之间划分责任和算法的抽象化
- 分为类行为型模式和对象行为型模式
- 根据“合成复用原则”,系统中要尽量使用关联关系来取代继承关系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kintanx/p/1143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