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下文简称“生态中心”)以西北工业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同一期发表三篇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并以“反刍动物基因组”为专栏,登上了当期封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篇文章的共同一作分别包括该校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博士生林泽山、杨月、夏文豪,硕士生张晨州等。其中,博士生林泽山这一次就斩获2篇一作,而作为硕士生的张晨州获得一篇一作,均属超乎寻常!
在此之前,我们报道过华侨大学在读博士一作发了一篇Nature,学校直接奖励50万。很多学校也都有这个级别的奖励规定,甚至在珠海,奖励高达100万。如果按此计算,博士生林泽山一成果或可换算成200万!
同一学校、同一研究中心同期发表3篇Science,本身就很罕见,而且需要了解的是,他们这个研究中心,成立也才三年多,真的不容易!
据悉,这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反刍动物基因组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揭示了反刍动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码。其中,西北工业大学为两篇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另一篇论文是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成果的产出中,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所培养的研究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果不仅标志着我校在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更标志着我校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三篇论文中的旗舰论文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基于大数据分析计算和基因组测序等技术,对44个反刍动物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组装和全基因比较分析,覆盖了反刍亚目的全部6个科和一半以上的属,厘清了关于反刍动物系统发育进化的长久争议,并构建了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反刍动物物种进化树。同时,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反刍动物的适应演化机制,反映了反刍动物对复杂环境、食物的适应能力,并为未来反刍动物乃至哺乳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数据和参考。生态中心2019级博士生林泽山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刘贵春、刘畅、羊洁、张晨州、殷源、张如、万雯婷,硕士生张晨、王忠凯、覃艳丽等人共同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工作。
研究长文Biological adaptations in the Arctic cervid, the 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基因组分析以及实验验证手段,发现驯鹿维生素D代谢通路中的两个关键基因受到了强烈的自然选择,其编码的酶活性比其它动物大幅提升,这可能使得驯鹿对钙离子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同时,驯鹿的节律通路中的核心调控基因发生了特异性突变,实验证明该突变导致其与另一个节律核心基因无法结合,驯鹿因此昼夜节律影响,从而能适应北极极昼和极夜的光照环境。该研究的结果使人们对极地动物的适应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一些人类健康问题提供了的重要线索,如维生素D对钙沉积的影响,以及生物钟的调控对治疗人类睡眠障碍的提示。该研究也为后续开展驯鹿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该文第一作者是生态中心博士生林泽山,在文章撰写和基因组数据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林泽山于2012-201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本科阶段学习;2016年至今,在我校师从王文教授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硕士期间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GigaScience上发表了驯鹿的基因组解析文章。此外,生态中心博士生杨月、夏文豪等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完成了实验验证工作;博士生刘畅参与了基因组分析。
研究长文Genetic basis of ruminant headgear and rapid antler regeneration对数十种反刍动物进行了多组学大数据分析,首次系统地揭示了角的发育演化的遗传基础,解析了鹿角的再生分子机制及其与抗癌性相关性的基因基础。已鉴定的基因及其特定突变为未来角的发育,哺乳动物器官再生和肿瘤发生的功能研究开拓了新方向。
生态中心硕士生张晨州等人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张晨州本科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保送我校生态中心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王文教授;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igaScience(IF: 7.2, 2017)上发表了麋鹿基因组解析文章;现已被我校录取为2019级秋季博士,将继续在王文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此外,博士生刘畅也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分析工作。
生态中心于2015年成立,201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生态中心已招收博士生21人,硕士生39人(其中在校硕士生26人,已毕业硕士5人,硕转博学生8人)。自成立以来,生态中心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为使命,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杰出人才和领袖式精英人才为目标,秉承“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科学研究为支撑、服务社会为宗旨,教学和科研双轮驱动、互相促进。生态中心现有5名博士生导师,分别为王瑞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王文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邱强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此外还有两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王宇恒教授和蔡晶教授。几位导师以其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科前沿高度的战略把握和敏锐性、以及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迅速把握学科背景,关注学科前沿热点,鼓励学生潜心钻研重大科学难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突出的实践能力,以及独立提出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过程极尽艰辛,成果终不负众望。除上文所提到的研究生以外,生态中心还有很多优秀学生,如王瑞武教授团队的2016级博士生张小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态学领域知名期刊Ecology上发表论文;王文教授团队的硕士生卓炳照,2018年曾作为Advisor代表学校参加2018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获大赛银奖。
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将在学校研究生院、兄弟学院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成绩!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一直坚持多元化、创新型、国际化的研究生精英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六大提升计划”,高度重视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通过研究生种子基金、博士论文创新基金、短期出国(境)访学交流项目、研究生交叉学科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等,激励研究生科研创新工作和学术交流合作,探索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生态中心王瑞武教授带领的“自组织行为机制研究团队”获批研究生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团队。
五年来,该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9007篇,其中SCI检索6606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98项,获省优博71篇,学会优博9篇。研究生教育成果显著,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2项(一等奖全国仅9项)。
————
编辑 ∑Gemini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
☞算法立功!清华毕业教授美国被抢车,警察无能为力自己用“贪心算法”找回
☞分享 数学,常识和运气 ——投资大师詹姆斯·西蒙斯2010年在MIT的讲座
算法数学之美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涉及数学、物理、算法、计算机、编程等相关领域,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math_alg@163.com
来源:https://blog.csdn.net/FnqTyr45/article/details/10005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