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陈老师《如何找到自己的第一个数据分析项目》
系列连载第三篇。
第一篇,戳{转行的同学如何获取经验}
第二篇,戳{基层的同学如何获取经验}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价值月薪30K且可以让人按时下班的美好事情:如何做成一个真正的数据分析项目。为什么做项目有这么美好的前景?因为手上拿一堆项目成果,是成为数据分析部门领导的必备条件。因为有独立项目经验,是在面试的时候脱颖而出重要保证。
有项目与无项目的巨大差别
在面试或者内部晋升考核的时候,一个同学A说: “这个XX数据产品就是我做的”“我帮助营销部节省成本6500万”“我建立个XX公司数据监控体系”“我XX行业的营销分析有5种展开方法” 老板就会直接和A聊,这一块具体怎么做的,需要什么资源,做出什么效果,如何看待我们公司业务与你上家公司业务的区别。聊到这份上,面试就基本上成了。
另一个B同学说:“额,我跑数,一天2000行SQL,一个月150张需求单呢”老板会说什么?八成一句:“所以你分析了什么?结论是什么?”大部分B同学都会心里一怂:“是啊,我分析了啥啊?”小部分还想挣扎一下,倔强的说道:“比如RFM!我计算了RFM呢”然后这最后的倔强,最终会被这句话怼死:“所以,你们业务部门之前就不知道大客户是消费多少钱吗?所以你算了M以后大客户又做了什么事呢?你算和不算业务部门行为有什么区别?最后又有什么用?”
做项目是数据分析师证明自己价值,迈向高级的必备条件。我们认真讨论一下:如何从日常取数中培育出一个项目。如何把一张张取数单,变成一个数据产品。如何让业务部门认可:“数据分析真有用!”所有同学都得重视这一点,这个能力是必不可少缺的,越早培养越好。
第一步
找到合作伙伴
找那个重视数据,尊重分析,愿听意见的部门合作。一般而言,业务部门对数据的态度有四种。第一种:屁都不懂,完全没数据概念。这种显然没有合作空间。第二种:只知道数,不看分析。他们会看数字,但是对分析没概念,就知道闷着头做做做。这种业务部门一般干活无脑,或者唯经验论,觉得干活无非三句话,分析个啥。这种部门合作空间也小,但是有。第三种:重视数据,自己分析。有些业务部门就是很强势,觉得数据分析师就是跑数的,不懂一线。这种部门合作空间也小。在他们面前提意见,还有可能被他们喷。第四种:重视数据、愿听分析。是滴,这些部门才是合作的好伙伴。
在传统企业里,往往第一种和第三种人比较多;在互联网公司,往往第二种和第四种比较多。好在这几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热炒,使得第四种人开始增加。至少在老板们脑中,开始有了数据化管理的概念,使得我们有了空间可以发挥。如果眼前没有项目做,很有可能是大家没有刻意选择好合作的部门,才导致辛辛苦苦做的报告石沉大海。
合作部门的态度也是慢慢转变的。有些部门可能有具体的业务困扰点,但想不到这个困扰用数据可以怎么分析。这时就需要做积极沟通,经常和各个部门的人聊天。那些有意向合作的人会积极吐苦水,这时就可以思考:我们能帮他们干什么,我们可以怎么量化分析这个问题。撮合一个项目就从这里开始。
第二步
确认合作目标
效果不直接才是数据分析项目的硬伤。单纯数据分析项目难以直接作用于业务,必须通过销售、运营、市场、活动才能展示成效。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天天都在做取数,却从不感觉自己在做项目:因为成功是什么不知道咋衡量!所以在项目开始前,明确成果非常重要。
数据分析,在成果上,体现为以下方面:
新增一套数据:常见于分析产品。比如为支持新部门成立,新增一套报表工具。为支持XXX项目开展,新增一个为期90天的监控报表。为支持公司建设,新增一套BI系统。考核指标:新上线的报表、工具、系统数量。是否按时上线。从0到1,是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
输出分析结论:常见于专题类分析。比如分析销售渠道业绩变化、分析推广质量、分析营销活动效益、分析运营质量、分析用户行为等等。考核指标:分析问题是否被解决。采纳了建议以后,业务部门做了XX工作,KPI指标从A%提升到B%。这里特别要强调:“利用后的效果”这五个字。相当多的同学写了分析报告,但是到底业务部门承认不承认分析的结果,会不会按分析建议做,做了以后提升多少,都没有追踪!导致辛辛苦苦干了活不被认可。也不敢拍胸脯说:这是我分析的成绩。
优化展示方式:常见于监控类分析。一般监控类都是日常在做的,做个图表优化、指标优化是很常见的。让报表更好看,更符合业务部门需求。考核指标:业务部门报表打开率与满意度问卷。这里特别强调:“满意度问卷”因为很多同学做了报表优化,可优化结果怎么考核呢?没有一纸证据,所谓的优化就变成了空谈。天天喊着数据驱动的数据分析部门,反而变成了最没有数据驱动的。所以一定要量化自己的工作,给自己一个证据:我做的确确实实好!报表阅读率从A%提升到B%,用户满意度从80分提升到90分。
构建一个模型:常见于建模类分析。大家要注意,模型是分逻辑模型、查询模型、算法模型三种的(具体区别后续再单独讲)。只要是把数据有逻辑的组合起来,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都叫模型。考核指标:模型上线后对业务KPI指标的提升效果。这里特别强调:效果。因为企业不是学校,不是为了搞模型而搞。如果做的东西不见效,销售成功率不提升,用户转化率没增长,要模型有屁用。效果才是检验分析质量的唯一标准。
为了让这个项目见效,且让大家把这个效果归因于我们。就必须在一开始谈清楚:到底我们输出的是什么。现状,问题点,期望值都要列清楚,并且白纸黑字递交老板。让老板知道我们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立好了flag,后续成功才有保证。不然,你永远是被人家催着要数,给数给的还经常不准,项目成功没你份的那个。
第三步
分工开展工作
一个项目执行要有分工,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这些要规定清楚,之后就是大家各干各的活。一般数据分析项目分为需求确认、数据开发、结果验收、投产观察四个阶段。第一、第三阶段是业务部门说话,数据分析部门聆听。第二阶段是数据分析部门独立工作。第四阶段是数据分许部门观测效果。其实,大部分项目难在立项。只要成功立好flag,后续按部就班的干活就好了。
第四步
验收工作成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真的最重要、最重要*2、最重要*3、最重要*4、重要暴击combo!的一步。验收结果要照单收货。比如之前立了flag年底上线报表,上线了没有。之前立了flag优化后满意度上升,满意度提升没有。立了flag发现问题,找到了几个,其中改的了几个。很有可能最后没有期望的效果大。没关系,效果小,也好过没有效果。效果小,也好过自己默默提数,除了被人抱怨提数慢外一点成功没有。慢慢经验多了,就会发现什么项目好做,什么项目难出彩。陈老师稍后有专题分享。
不做项目?瓶颈早早到来!
有些同学会说:这太辛苦了,又要谈判,又要预计工期,又要合作,还要舔着脸向老板汇报邀功。不是说好了,只要默默的敲键盘,敲1年涨一次薪水吗?额,工作头两年确实是这样,因为工资低啊。企业都想要熟手,熟一点的自然拿的多一点。然而技术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如果不在职业上升期建立一些经验成果的优势,单纯拼体力。迟早被刚毕业的小朋友取代。反正都是跑数的,人家刚毕业,能加班,工资还低,为什么不招一个更便宜的呢?所谓35岁程序员危机,大多从此而来
然而,有些同学说:“陈老师,说好的学生”不要急,下一篇,我们来解决学生如何获得第一份经验的问题。敬请期待。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360424/blog/454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