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号资讯:【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作者 | 郑超 阿里云高级开发工程师
随着物联网技术以及 5G 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云计算的能力延伸至边缘设备端,并通过中心进行统一交付、管控,已成为云计算的重要发展趋势。为服务更多开发者把握这一趋势,5 月 29 日,阿里巴巴正式对外开源了基于 ACK@Edge(边缘集群托管服务)的云原生边缘计算框架 —— OpenYurt。
自 OpenYurt 开源以来受到了开发者的关注,今天这篇文章将带大家快速上手 OpenYurt ,介绍如何使用 OpenYurt 提供的命令行管理工具 Yurtctl, 高效快速地部署 OpenYurt 集群。
OpenYurt 介绍
OpenYurt 主打“云边一体化”概念,依托 Kubernetes 强大的容器应用编排能力,满足了云-边一体化的应用分发、交付、和管控的诉求。相较于其他基于 Kubernetes 的边缘计算框架,OpenYurt 秉持着“最小修改”原则,通过在边缘节点安装 Yurthub 组件,和在云端部署 Yurt-controller-manager,保证了在对 Kubernetes 零侵入的情况下,提供管理边缘计算应用所需的相关能力。OpenYurt 能帮用户解决在海量边、端资源上完成大规模应用交付、运维、管控的问题,并提供中心服务下沉通道,实现和边缘计算应用的无缝对接。在设计 OpenYurt 之初,我们就非常强调保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不增加用户运维负担,让用户真正方便地 “Extending your native kubernetes to edge”。
Yurtctl:一键让原生 K8s 集群具备边缘计算能力
为了让原生 K8s 集群具备边缘计算能力,OpenYurt 以 addon 为载体,非侵入式给原生 K8s 增强了如下能力:
- 边缘自治能力(YurtHub: 已开源),保证在弱网或者重启节点的情况下,部署在边缘节点上的应用也能正常运行;
- 云边协同能力(待开源),通过云边运维通道解决边缘的运维需求,同时提供云边协同能力;
- 单元化管理能力(待开源),为分散的边缘节点,边缘应用,应用间流量提供单元化闭环管理能力;
- 其他一些能力。
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如何将增强的边缘计算能力和原生 K8s 无缝融合。基于过往 ACK@Edge 的线上运维经验,我们开源了 Yurtctl 命令行工具,帮助实现了原生 Kubernetes 和 OpenYurt 之间的无缝转换以及对 OpenYurt 相关组件的高效运维。
Yurtctl 的工作原理
图 1 - Yurtctl convert 流程
Yurtctl 是一个中心化的管控工具。在 OpenYurt 云-边一体的架构里,Yurtctl 将直接与 APIServer 进行交互。它借助原生 Kubernetes 的 Job workload 对每个 node 进行运维操作。如图1所示,在执行转换(convert)操作时,Yurtctl 会通过 Job 将一个 servant Pod 部署到用户指定的边缘节点上,servant Pod 里的容器执行的具体操作请参考:github.com/alibaba/ope…。
由于 servant Pod 需要直接操作节点 root 用户的文件系统(例如将 yurthub 配置文件放置于 /etc/kubernetes/manifests 目录下),并且需要重置系统管理程序(kubelet.service), servant Pod 中的 container 将被赋予 privileged 权限,允许其与节点共享 pid namespace,并将借由 nsenter 命令进入节点主命名空间完成相关操作。当 servant Job 成功执行后,Job 会自动删除。如果失败,Job 则会被保留,方便运维人员排查错误原因。借由该机制,Yurtctl 还可对 Yurthub 进行更新或者删除。
案例:一键转换 OpenYurt 集群
注:在 ACK 上做 demo 实验
1. 获取 yurtctl
OpenYurt github 仓库包括了 yurtctl 的源码,下载 OpenYurt 仓库之后,即可通过编译获得 yurtctl,具体命令如下:
编译成功之后,yurtctl 可执行文件就可以在 _output/bin/ 目录下找到。
2. 将 Kubernetes 转换为 OpenYurt
如果我们想将一个双节点(node1 和 node2)的 Kubernetes 集群转换成 OpenYurt 集群,并且只想让 node2 成为自治边缘节点,那么可以通过执行 yurtctl convert 来实现,具体命令如下:
$ yurtctl convert --cloud-nodes node1 --provider ack
I0603 14:34:33.714304 40825 convert.go:164] mark node1 as the cloud-node
I0603 14:34:33.719816 40825 convert.go:172] mark node2 as the edge-node
I0603 14:34:33.736609 40825 convert.go:198] deploy the yurt controller manager
I0603 14:34:33.742272 40825 convert.go:210] deploying the yurt-hub and resetting the kubelet service...
I0603 14:34:53.810165 40825 util.go:168] servant job(yurtctl-servant-convert-node2) has succeeded
成功配置节点之后,我们需要将边缘节点标记为自治状态,具体命令如下:
接着我们就可以测试 node2 在断网环境下是否能实现节点自治。首先,在 node2 上部署一个测试 pod:
登陆到 node2 上,将 Yurthub 的 --server-addr 参数设置为一个不可访问的地址:
sudo sed -i 's|--server-addr=.*|--server-addr=https://1.1.1.1:1111|' /etc/kubernetes/manifests/yurt-hub.yaml
耐心等待 40 秒,我们将观察到,即使 node2 已经处于 NotReady 状态,pod1 仍然处于 Running 状态。这说明当边缘节点处于自治状态时,即使 node 不在线,Pod 也不会被云端 node controller 驱逐。
这时如果将 node2 重启,我们可以用 docker ps (假设节点使用 docker 作为 container runtime)命令来验证 bbox Pod 会被重新拉起。
这是因为 Kubelet 会从 Yurthub 读取缓存的数据,恢复重启前的Pod状态。这部分技术细节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里详细介绍。
3. 将 OpenYurt 转换回 Kubernetes
相对的,通过运行 yurtctl revert 命令,用户可以将一个 OpenYurt 集群转换回 Kubernetes 集群。假设我们想将上述双节点 Kubernetes 集群转换回 Kubernetes 模式,那么只需运行以下命令即可(运行该命令前,请先将 node2 上的 yurthub 重新连上 apiserver):
$ yurtctl revert
I0603 14:38:55.522376 41016 revert.go:106] label alibabacloud.com/is-edge-worker is removed
I0603 14:38:55.527998 41016 revert.go:116] yurt controller manager is removed
I0603 14:38:55.548354 41016 revert.go:130] ServiceAccount node-controller is created
I0603 14:39:05.572686 41016 util.go:168] servant job(yurtctl-servant-revert-node2) has succeeded
I0603 14:39:05.572718 41016 revert.go:142] yurt-hub is removed, kubelet service is reset
What's Next
Yurtctl 目标是成为运维人员管理 OpenYurt 集群的有力工具。因此我们会持续演进 Yurtctl 以支持 OpenYurt 的新功能和新增的运维流程或场景。例如,不久之后 OpenYurt 还将开源 Yurttunnel,Yurtunit 等组件,Yurtctl 也将对这些组件提供支持。我们同时欢迎大家提出对 Yurtctl 的需求,一起努力使其更加完善。
【云栖号在线课堂】每天都有产品技术专家分享!
课程地址:https://yqh.aliyun.com/live立即加入社群,与专家面对面,及时了解课程最新动态!
【云栖号在线课堂 社群】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发布时间:2020-06-09
本文作者:阿里巴巴云原生
本文来自:“掘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掘金”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347428/blog/430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