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时服务器(NTP校时服务器)应用港口信息化系统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20-08-19 03:13:06

网络对时服务器(NTP校时服务器)应用港口信息化系统

网络对时服务器(NTP校时服务器)应用港口信息化系统

更多资料添+京准电子科技VX——ahjzsz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港口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发展需求,探讨适应我国港口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思路,通过建设现代化港口物流信息一体化管控体系,构建多元化港口物流信息对外服务平台,出台适应自身业务发展和信息系统建设的制度规范等手段,从而推进港口业务、信息技术、管理体制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信息科技在港口竞争力中的支撑作用。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国际运输市场化带动现代物流业飞速发展,港口已不仅是物流运输的中转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中心,而且成为区域和腹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港口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处理环节复杂,作为物流信息的汇集节点,是建立顺畅、一体化的物流信息链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具有客观反应地区经济走势的作用。

港口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港口生产效率,促进现代化高效管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带动港口各项工作创新和功能升级的突破口。

我国的港口信息化发展经过MIS、EDI等发展阶段[1],在智能化生产控制和信息管理方面取得一些成就,随着港口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现有一些计算机信息系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港口生产经营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信息在管理和辅助决策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全港对外服务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1 我国港口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1.1   港口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分散、数据标准不统一    

由于建设时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对软件系统反作用认识不足,或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现阶段港口船舶、生产、库场、设备、人事、财务、货源等业务管理系统大多未实现集成化和信息共享,系统数据分散导致“信息孤岛”的存在,区域物流枢纽数据交换不畅,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未能充分发挥智能管控作用,对外信息服务能力薄弱,导致在系统应用实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却收不到相应的成效;部分港口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标准不统一,导致信息资源基础不一致,系统升级和二次开发困难,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需求[4];有的港口系统信息采集渠道单一,手段落后,信息量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畅通,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薄弱,使得信息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1.2   港口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脱节    

全面、准备、实时掌握港口生产控制信息对于港口管理和决策分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港口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存在脱节现象,未能有效利用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资源支撑管理系统的决策分析;采用人工录入数据等手段导致管理系统采集效率较低,且存在数据不准备、不全面等问题,给管理系统实时数据统计分析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亟待推进港口信息管控一体化,实现管理系统与生产控制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融合业务流程,共享生产业务信息,以满足港口管理者和各业务部门对生产经营信息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需求。                  

另外,机械沿用传统、落后的MIS等系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港口企业生产、管理与信息化匹配问题[1],应根据自身实际梳理物流信息化需求、业务管理需求、决策分析需求,建立“量身定制”可持续发展、兼容和可扩展性良好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平台。    

1.3   物流产业链联动不充分,对外信息服务不足    

现代化水上物流产业链融合港口企业、运输企业、生产与贸易企业、保险企业、代理公司等,实现多主体联动,以提高物流运输能力和周转效率,但港口对外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尚不完善,与水运、航空、铁路、公路、码头、仓储等企业运输信息共享不充分,货物信息采集渠道不畅通,上下游企业客户联动效能未能充分发挥,直接影响港口对外服务能力。    

随着港口物流经济的发展,外围用户对于港航、口岸物流信息开放需求趋于明显。现阶段国内已建设有港口物流信息综合服务类网站,可供查询港口基本信息、查询特定时间段内进出港口、驶离港口、停靠港口船舶动态情况,但对于船舶用户及船东、船代公司关注的港口泊位数量、泊位类型、靠泊吨级、泊位长度、前沿水深等信息开放程度不足,实时性差,不能有效指导运输企业计划安排。因此应进一步开放港航、口岸基础设备设施、船舶流量、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信息。    

1.4   管理体制对信息系统应用的保障力度不足    

港口信息化建设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港口生产、管理效能,实质在于为了提高港口经营管理水平而进行的更高层面上的管理重组。多数基层港口只重视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的更新改造和软件系统的升级,往往忽视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制度建设[2]。目前各港口虽然配合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了一些制度和规范,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仍不全面,对于信息系统应用的保障力度不足,应结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断补充、规范和完善体制与制度建设。    

2       港口信息化建设发展建议    

在港口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完善港口生产管理应用系统的集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信息在管理和辅助决策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全港对外服务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应构建“一个中心、三个体系”:管理和服务数据中心、港口物流信息一体化集中管控体系、港口物流信息对外服务体系、管理制度保障体系。    

2.1   建立全港数据中心,进行信息资源规划    

国内港口普遍缺乏一个联接港口、运输企业、生产与贸易企业等各方的物流信息数据中心,针对现阶段港口生产、管理系统集成困难、信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从顶层规划,在进行应用系统开发和软件平台架构之前,先建立全港统一标准的数据中心,从而解决现阶段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信息资源分散。为整合各系统原始数据库和业务应用,应进行信息资源规划,从而为港口生产、管理、服务各业务流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建议采用IRP信息资源规划方法[1],首先进行港口现有生产、管理及与外部单位交流业务梳理,用“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分层次描述业务功能结构;其次进行数据元素的聚类分析和各职能域输入/输出数据流的量化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用“子系统-功能模块-程序模块”分层构建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型,完成各业务系统逻辑主体数据库的建设,完成子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关联,从而为构建港口物流集中管理系统和对外服务平台提供数据资源基础。   

2.2 构建三个体系    

2.2.1 港口物流一体化集中管控体系    

基于全港统一标准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港口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的集成,实现管理层到控制层指令传输、数据流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管理部门对所需信息实时获取和共享,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港口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着力解决原有信息化功能障碍。    

港口物流一体化集中管控体系建设主要涉及到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办公系统、决策分析系统等[3]。    

生产调度管理系统是对港口生产相关的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管理、生产作业管理、船舶调度管理、质量检验管理、劳务管理、库场管理、计量管理、订单管理等内容,实现了生产控制过程的自动化,是决策分析系统的信息基础。    

设备管理系统使用计算机以及自控系统,实现对港口装卸设备、起重设备、输送设备、运输设备、自动化仓库及其他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业务的自动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对自动化设备状况的实时数据采集和辅助生产决策分析,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提高装卸效率,加快堆场周转,支撑物流系统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维修管理、能源管理、成本核算等。      

办公系统实现与港口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决策分析系统的信息共享,可快速准确的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包括文档文件管理、表单控制、公文处理等功能。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化了现有管理组织,增强了协同办公能力,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公文流转、信息交流、日常办公事务等业务自动化处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决策分析系统将彻底改善使用人工处理方式进行信息统计,利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向港口管理人员提供实时、智能化、多维度的生产经营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包括生产作业情况、设备情况、人员情况、资金情况等,从而为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并支持同比、环比分析,统计结果支持直方图、饼状图、立方图等多种图表形式展示。统计分析结果将支撑港口生产、调度、管理科学决策,指导评价、分析、监督和预测未来港口生产、管理重点和业务发展方向。如通过统计分析进出港船舶情况,结合船舶类型、船籍港、货物类型等关键字统计某段时间内船舶流量、货物流量、危险货物流量、旅客流量等,为港口管理者制定港口泊位建设、港口设备设施更新改造计划提供依据。    

2.2.2 构建港口物流信息对外服务体系,发展“服务型港口”    

随着外部企业对港口物流信息开放需求日益强烈,构建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对外部单位提供信息共享和交互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基于连接港口、运输企业、生产与贸易企业等各方的数据中心,构建港口物流信息对外服务体系,主要实现港口物流信息的查询、发布。       

港口物流信息查询平台:为运输企业提供预抵货物、旅客信息,包括货物类型、货物量、旅行人数、到达时间等;供货主/货代查询货物在港口内相关信息,包括装货量、堆放位置、堆放时间等;供船主或船代查询港口近期装卸船计划及泊位使用情况;供引航公司查询船舶进出港动态计划信息、船舶配载信息及目的泊位等;供理货公司实时查询港口货物及装货、卸货单信息;供铁路公司查询车皮需求以合理安排车皮计划,铁路公司的车皮计划对港口公司也起到指导作用;与政府、海关、海事、边检等外部部门提供港口详细生产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    

港口物流信息发布平台:供货主/货代发布货盘信息,包括货物类型、货量、发货时间等,船东/船代等运输企业可按接载货类、目的港等筛选条件查询货盘信息;供船东/船代发布船期信息,包括船舶类型、到港时间、离港时间、可载货类型、载重吨级等,货主或货代可按货类、时间、目的港等筛选条件搜索船期信息。    

2.2.3 构建适应港口现代化管控和信息服务的制度保障体系    

集中管控平台和对外服务平台的建设必将带来港口业务管理方式和流程的转变,应配合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应建立涵盖港口各业务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制度保障体系,并根据业务发展和内外需求变化定期完善,保证业务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信息服务等有据可依、有序开展;应结合信息化建设合理优化机构职责,深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培养各级管理人员、生产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搞好企业信息知识普及,使企业职工自觉、主动、自然地运用信息开展工作。    

2.2.4 注重港口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港口企业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从管理需求出发,已经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数据集中、系统集成、信息对外开放随之也带来了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应从提高技术保障和安全管理效能角度出发,规划港口信息安全体系架构,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网络安全域划分,通过搭建安全的计算环境、安全的通讯网络、进行安全区域边界的隔离等,从系统应用、主机、网络、数据、物理安全等多方面保障港口信息系统的安全,并结合安全技术措施出台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双管齐下,确保港口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和应用。   

3       结束语    

以港口企业内外需求为导向,以加强物流信息对外服务为主线,以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为保障,建立港口内外部便捷的信息传输通道,重点实现港口生产经营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为外部单位提供物流服务信息平台,从而打通现阶段港口物流服务产业链,实现物流服务信息在港口与外部单位之间的顺畅流转,充分发挥港口在物流信息汇接节点和物资交换枢纽作用。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融合高新技术和港口业务发展,着眼长远,顶层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港口信息化建设要兼顾管理制度与技术提升并行发展,并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进而推动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服务与管理中持久动力,全面提升我国港口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标签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