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fall申请季总结-从化学到CS-0基础转码申请
申请季终于结束啦(4.14就结束了),还是想要发一个总结,update一下。想说的话有点多,关于自己的申请,选校未来想法等等。寄托的帖子在这里可以看
阅读须知:这是我个人对于自身未来道路的思考,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只是希望能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果读者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助到你。
申请条件
西部末流985化学本科,申请绩点3.78/4.0,雅思7.5(小分6.0),GRE 324+3.5。本科上过一门C语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零基础转码。无文章,无比赛,一些无关紧要的奖。有mitacs科研项目部经历,有外导的推荐信。 在Coursera上上过Python、Machine learning和网页开发的课程,有在线证书。
申请结果:(均为master)
@AD
- CS-Align@Northeastern University美国东北大学 (去这个!)
- Computational Science@University of Amsterdam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
- Bioinformatics@University of Copenhagen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 ECE@Kunshan Duke University昆山杜克
@rej
- EPFL
- Uppsala
- Lund
- Cornell
- McGill
- Upeen
- UCI
- USC
- Emory
- UVirginia
- GeogiaTech
关于这个结果自己挺满意的,全部DIY,GRE、雅思考试,到选校,套磁,网申都是自己完成,文书、推荐信、CV花钱请了机构润色(虽然想省钱,但自己没能力办到的事情还是该花钱的)。我申请的保底校大多都中了(Uva, KunshanDuke, Copenhagen),正常申请的项目也中了(NEU),彩票校一个都没中(EPFL, Upeen, UCI, USC, Emory, UVirginia, GeogiaTech, Cornell, McGill)。总之,任何事情不能十全十美吧,自己能够有书读就已经很感激了。
申请的都是CS和Computational Science之类的项目,Chem一个都没有申请。尽管我觉得自己申请Chem可以有比现在更好的录取结果,但我不愿意再将生命奉献给化学。实话说,我还是爱化学,可惜不能继续走下去了。
如何选校
最先出的是昆山杜克ECE和阿姆斯特丹。因为是early admission,所以不用申请费就投了。出结果很早,要我决定的时间也很早,2月初似乎就要决定。杜克的招生官姐姐很好看,人也很好,杜克的排名很靠前, 但我还是拒绝了。原因是(1)杜克读书真的很贵。尽管学校给了第一年在昆山的半奖,但第二年去美国的奖未知,读下来起码80W,费用太高。(2)当时我申请的其它13个项目都还没出,我心想会有比杜克更好的结果,不能接了duke放弃其它的学校。
然后来了NEU和哥哈。NEU是西雅图校区,0基础的转CS项目,学费还好,自带业界无敌COOP(coop就是学校允许学生用6-8周的时间以在校生身份去企业实习,而且不用上课,还有工资,是进大厂的神器),适合转码0基础的菜鸡选手,如我。哥哈是BIoinformatics( CS track), 阿大是Computaitonal Science. 如果没有NEU,我会毫不犹豫去哥哈,因为哥哈排名在世界前100,这个项目还可以通过选课学成CS的项目,但哥哈香不过NEU,就放弃了。
我也纠结过阿大,因为Computational Science可以让我有机会继续做机器学习与化学结合的领域,而且申请群里面竟然有本科CS的也去学Computational Science。但考虑到外来岗位需求量太小,大概率是轮不到我的,我也就作罢了。因此决定去NEU,以后说不定自己也能选机器学习的路。
申请经验
关于文书、推荐信、托福GRE雅思考试准备的话网上有很多经验,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去知乎、寄托天下和一亩三分地找。
作为一个DIY党,深知申请是一件繁琐的事情。这里推荐大家把所有的资料都整理好然后放入不同的文件夹。比如像我这样分类。
推荐用excel管理申请的进度,用Trello也不错。
选校+套磁可以设置不同的sheet
为什么要出国读书?
大二暑假去了香港理工上暑校,那时候感觉自己好自由,很喜欢与国内不一样的教育体系,而且国外读PhD又不要家里出钱,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出国读书了。所以大二、大三的时候刷绩点,大三学GRE,考雅思,大四上申请。
我的转行历程
下面想要分享一下自己的转行思考历程,希望能对还在迷茫纠结的同学有帮助。
什么时候开始思考的?
大二的时候思考,我觉得自己不大善于交际,喜欢一个人独处,又喜欢基础学科,科研最适合我,于是进入了生物国重,以后想要待在高校。大二一年我每周跟随金贵大佬的脚步,去钮老师的实验室搬砖。有一次钮老师在吃火锅的时候问我,你未来想做什么?我回答,想走钮老师的路,去美国读PhD做博后,然后回国进高校当教授。钮老师看我不假思索就回答了,思考的全面性不够,所以他问了第二次,让我想清楚再回答。我顿了顿说,还是想去工业界,因为我觉得实验室里面的反应放大成工业级的才有实际意义。(这句话似乎冒犯了钮老师,他回我说工业是1-100的量变,科研是0到1的质变)
大概是这时候开始有转行化工的想法,不过很感谢钮老师,让我第一次有意识地思考自己未来想要干什么,有机会提出不一样的想法。在这之后,每天晚上都会问自己,我以后到底想要干什么。(虽然自己不像金贵大佬坚定地读有机,但我还是很感激钮老师的栽培。每次见到钮老师都会有仰望的冲动,自己也很想出国读书)
大二的时候第二次轮转,第一次进有机实验室,由于我认为本科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受导师的控制,大二的寒假在实验室待了几天,也没有和杨磊师兄并肩作战到实验室放假,自己提前回家了。(这里感谢杨磊师兄和李仁哲师兄当时的照顾)
思考历程
自己做有机实验没有成就感,我讨厌做重复的工作,尤其还是有机这样的纯手艺活(喜欢做实验的同学自然能体会到快乐)。但国重第三次实验室轮转,我还是在钮老师的实验室。大三开学前我跟张皓东继续做实验,这时候与之前的轮转完全不一样。实验室新来了个博后,王师兄,我们叫他老王,为人踏实稳重,在有机方面也有很多经验。他就像一个大哥哥,对我和皓东完全信任,什么都手把手教,很多操作让我们查文献看SI重复。我们有任何不懂的都可以去问王师兄,我们的实验出了任何差错都是老王帮我们背锅,挨钮老师骂(这里必须感谢老王)。当时自己学到了好多东西,很开心。但是,即使是这样好的条件,自己还是不能体会到做有机的快乐,我感到我只是在重复很多机械的操作,称量、投反应、过柱子等一些重复很注意细节的事情。每当我在做机械的事情,我的大脑就会抗议:“你给我找点好玩的事情做,不然我就罢工”,于是做实验的时候大多在想这想那,心思安放不下。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实验室师兄们喜欢做实验的时候唱歌、听音乐,因为这两样东西可以以声音的方式让人快乐,让大脑处于occupied的状态,可以让人忘记自己在做一件无聊的事情。在通风处面前做实验对我是种煎熬。
但是,人是懒惰的动物,得过就且过,除非真的忍受不了才会改变。
大三上课程很多,一学期来我都没有去实验室,心思都在刷绩点上,同时每天思索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我在寄托,一亩三分地,知乎看了很多的转专业帖子,得知有人本科化学成功去欧洲TUD读了化工,听说化工收入不错,前景也很好(不确定现在是否还这样),TUD的化工QS榜排全球第10,很厉害。我萌生转化工的想法,我对数学不排斥,心想不如学化工未来画设计图或做模拟计算。大三下,了解TUD的申请要求后,回到江安补反应工程的课程,还选了电气学院的自动化控制。于是大三下开始了每周回江安补课的生活,每次都在校车上补觉。同时自己还在学GRE,大三下学期考了2次才取得勉强满意的分数。那时候挺累的,每天都独来独往,都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但是很开心,因为考GRE有明确的目标,同时自己还认识了化工的袁老师,段老师(通过袁老师我才知道现在做毕设的实验室),还认识了几个学化工和电气的伙伴,后来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通过上袁老师的课程,我才知道袁老师以前是天大化学的本科,因为不喜欢做实验转了化工。这想法简直跟我不能再重合,他就是我想法落地后的实例呀。于是我经常拉着袁老师聊天,聊未来能做什么,选什么方法合适。袁老师给我推荐了新方向,化工大数据,也就是我毕设做的方向。(袁老师还说以后如果我想去NUS可以找他要推荐信,虽然我没申NUS,但这里也感谢袁老师的帮助)
大概是南大飞跃手册中的一篇文章点醒了我,那是个在美国有机PhD的师兄,说自己博士第3年决定放弃有机,一边划水拿PhD学位,一边上网课拿CS的硕士文凭,用他的话说就是"同时修炼2个号。大号已经练不动了,于是准备练一个小号",我真佩服那位师兄的乐观态度。他后面成功上岸了,以一句"Don’t let your education limit your education"潇洒结尾,让我开始再次反思自己是否适合读有机,是否适合做科研,是否因为本科学了化学就给自己设定了不能学其它学科的限制。
当时看南大飞跃手册还了解到巴黎高科的项目,就是国内本科通过考试可以去法国顶尖的学校拿工程师学位,相当于硕士学位,但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是一个小众转专业的选择。我也考虑过,但自己大三下做暑期科研就没有复习专业课了,此计划作罢。(这里感谢给我帮助的南大是开碧落学长。)
大三下去加拿大暑研,很孤独,也很开心。最开始都不想去,因为我和导师steve最先敲定的课题是做有机合成。既然我决定不再做化学,去的话会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东西。因为能拿到外导一封推荐信对申请还是很有帮助,我考虑到最坏的结果自己能接受也还是去了。后面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导师steve很包容,我们刚刚见面就问我想做什么方向。我说对机器学习优化有机合成很有兴趣,刚好导师也很想做。于是我就成了组里唯一做该方向的学生。一个人做,没有师兄可以问,什么都要自己学。从基础的python,到后面机器学习等等,一开始走了很多弯路。每天在实验室里面就是看技术博客,学python,写代码。虽然很累,但自己很喜欢,把文献的工作实现出来真的很开心。
也是在加拿大,没有跟父母过多商量就擅自签了《弃保协议》。之前我们就这个问题谈过很多,我一直很坚定出国读书,所以签了才跟父母说我已经没有保研资格了,也不会去考研。也许我父母会觉得有些遗憾和生气,毕竟是个很大的决定,儿子都没跟他们商量,没有考虑他们的感受。我想就算与父母讨论了,结果也是一样的,他们一向很支持我的决定。不过我会吸取这个经验教训,大事还是要跟父母商量。
到这里已经很喜欢做机器学习了,我最想的是应用在有机上,所以想去美国读这个方向的PhD。19年10月回国,开始准备申请。深知做这个方向的老师很少,自己花了2周不停看文献,确定陶瓷的老师。14天,文献一篇一篇的找,才确定不到30个老师。排除掉德国日本,剩下大部分是美国的老师。剩下的老师里,大部分都是数学系或计算机系的,化学系的老师很少。当时每个老师的文献我都认真拜读,都发了套磁信。结果很糟糕,只有几个老师回复,有的老师说有兴趣,但说他是计算机系,你本科化学的想要过系里的bar很难。陶瓷结果很糟糕,美国PhD梦破裂。
我是一个很少伤心难过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转变自己的心态。所以当时的想法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是又不知道能学什么。正好在申请群里遇见了董璋学长,他鼓励我直接申请cs硕士。cs硕士和计算化学PhD未来都可以做码农,化学PhD学位对找工作意义不大,未来还是拼能力,而且PhD5年是宝贵的青春,如果未来不做磕盐,不推荐读PhD,时间成本太大。我犹豫了很久才决定只申请CSMS,毕竟我大二就跟爸妈说我以后会拿PhD全奖出去留学,不花家里一分钱,所以家里也没准备我出国留学的钱(从全程diy就知道我是申请硬核玩家了,能不花钱就不花钱)。是CSMS的起薪说服了我,想到最多3年就能回本,自己也就认为很值得,就算是一个投资了。(这里必须感谢董璋学长,给了我很多很实用的建议)
到这里决定头铁转码申请,只申请CSMS,不申请其它的,今年出去不了就GAP一年。美国学校太多,我参考的一亩三分地,寄托和知乎;欧洲本身不适合转专业,网上的帖子很少,世界排名前150的欧洲学校官网我都浏览过。最后结合自己没有CS背景的情况选了15个项目,预想能中一半的,但我还是太naive了,只中了4个。
总结
写了很多废话到这里终于要结尾了。感谢申请季帮我修改文书、推荐信的Tengyue姐,感谢帮我提交推荐信的郭老师、吉老师和steve,感谢一起申请相互支持鼓励的伙伴,当然还有给我提供很大帮助的学长学姐,还有其它朋友给的帮助和鼓励,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
不论未来学习什么,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能后悔,毕竟当时的决定是当下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喜欢化学、生物的伙伴,希望你们未来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国重真的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很多的资源,希望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硅谷见。
我觉得大学四年教会我的最重要的道理,还是那句话:”Don’t let your education limit your education“。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同时不会遇到太大的阻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405841/blog/426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