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993710.html
2. 一等水准路线应该闭合成环:环线周长东部地区不超过1600km,西部地区不超过2000km;复测周期15年,执行时间5年(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也就是一等水准测量,不能布设成附合路线)
3. 二等水准路线与一等附合或闭合,环线周长不超过750km;复测周期20年(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4. 三等水准路线,环线周长不超过200km,附合路线不超过150km;(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5. 四等水准路线,环线周长不超过100km(2018),附合路线不超过80km,结点间距小于30km;(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一等水准网每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执行时间不超过5年(复测周期)
二等水准网复测周期最长不超过20年 (复测周期)
二等大地(平面)控制网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时间不超过2年;
一等水准网的观测,宜分区依次进行,每区应该含≥3个以上的卫星定位系统连续运行站。每个水准环观测的时间不应该超过2年。(水准网观测)
6.
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
一等水准路线:偶然中误差: 0.45(特殊),全中误差:1
二等水准路线:偶然中误差: 1,全中误差:2(2017)
三等水准路线:偶然中误差: 3,全中误差:6
四等水准路线:偶然中误差: 5,全中误差:10
7. 往返测求每千米偶然中误差:√ (1 / 4n * (d2 / R )), d为往返测不符合值,R为测段长度(不是往返总长度),n为测段数
8. 若一条水准路线小于100km,路线上测段数少于20个,可纳入相邻路线一并计算
9. 当水准网中的水准环超20个时,需要经过各项改正后的环线闭合差W来计算水准测量每千米的全中误差:√ (1 / N * (W2/ F )),F为水准环周长,N为水准环数
11 .
水准点分类:
基岩水准点间距:400km , 设在一等水准路线节点处,每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少于4座
基本水准点间距:40km,发达地区20~30km,荒漠地区60km,设在一、二等水准路线上
普通水准点间距:4~8km,发达地区2~4km,荒漠地区10km,如果隧道超过300m,两端都要设
(助记:直接除以10倍)
三四等水准路线,每隔4~8km埋设普通水准点一座,发达地区2~4km,荒漠地区10km。支线长度在15km以内可不用埋设
12.
等级 |
仪器 |
光学
视线长度
|
数字
视线长度
|
光学
前后视距差
|
数字
前后视距差
|
光学
站点上前后视距差累计
|
数字
站点上前后视距差累计
|
光学
视线高度
|
数字
视线高度
|
0.5cm刻画标尺
上下丝均值和中丝读数差
|
1cm刻画标尺
上下丝均值和中丝读数差
|
基辅(红黑)
分划读数差
|
基辅(红黑)
高差之差
|
检测间隔点高差之差 |
一等 |
DS05
(重)
DSZ05
|
30m |
4~30m |
0.5m |
1.0m |
1.5m |
3.0m |
0.5m |
0.65~2.8m |
1.5mm |
3mm |
0.3mm |
0.4mm |
0.7mm |
二等 |
DSZ1
DS1
|
50m |
3~50m |
1.0m |
1.5m
(2012考过)
|
3.0m |
6.0m |
0.3m |
0.55~2.8m
(2012考过)
|
1.5mm |
3mm |
0.4mm |
0.5mm |
1mm |
三等 |
DS3
DS1
DS05
|
DS3 75
DS1 100
DS05 100
|
和光学一样 |
2.0m |
和光学一样 |
5.0m |
和光学一样 |
三丝可读数 |
和光学一样 |
|
|
2.0mm |
3.0mm |
3.0mm |
四等 |
DS3
DS1
DS05
|
DS3 100
DS1 150
DS05 150
|
和光学一样 |
3.0m |
和光学一样 |
10.0m |
和光学一样 |
三丝可读数 |
和光学一样 |
|
|
3.0mm |
5.0mm |
5.0mm |
(特别会问"观测方案有什么不妥",通常是仪器等级不够)
DS3代表:每千米高差测量中误差为3mm(不是往返测量中误差)
13. 距铁路50m,公路30m内的点,不宜建设水准点。
14. 不应该在日出日落前后30min测量(水准测量观测时间)
15.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最少间歇时间不少于2h(水准测量观测时间)(2015年考过)
16.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得仪器与外界气温保持一致。
17. 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该进行预热,预热时间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所用时间(2014年考过)。
16. 对于数字水准仪,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
18. 1985国家高程基础水准原点的起算高程为72.2604,在青岛(2013年考过)
19. 利用GPS进行高程测量时,应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一般地貌平坦地区,已知水准点距离不超过15km,点数一般不少于4个,困难地区不少于3个
20.
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度和分辨率
等级 |
平地、丘陵精度 |
山地、高山地精度 |
分辨率 |
国家 |
±0.3m |
±0.6m |
15' x 15’ |
省级 |
±0.1m |
±0.3m |
5' x 5’ |
城市 |
±0.05m |
±0.05m |
2.5' x 2.5’ |
21.
各级似大地水准面DEM分辨率
级别 |
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 |
国家 |
30' x 30’ |
省级 |
3' x 3’(2015) |
城市 |
3' x 3’(2014) |
1:1万、1:5万全国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绝密)
22. 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化的精度指标:城市±5.0cm,平原、丘陵±8.0cm、山区±15.0c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差要求:城镇和工业区不超过图上0.6mm,一般地区不超过图上0.8mm,水域1.5mm;
23. 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化的分辨率:2.5 ' * 2. 5 ‘(按一定的分辨率求高程异常)
精度优于1m的高程异常成果,优于3″的垂线偏差成果;(机密)
精度优于1~2m的高程异常成果,优于3″~6″的垂线偏差成果;(秘密)
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化:H大地高 = h正高 + N 水准面差距 = h正常高 + ξ高程异常 (2011、2013、2014、2016) ,因此是精细化ξ高程异常 。 用处是通过采集GPS大地高和不低于四等水准的高程,建立模型,然后其他点的高程,就可以h正常高 = H + ξ , ξ = F(x,y,z)
24. 跨河水准(重点)
500m:光学测微法。使用一台水准仪,用水平视线找准觇标标志,记测微鼓分划值,求出两岸高差;
1500m:倾斜螺旋法。使用两台水准仪,对向观测。具体就是,调整倾斜螺旋,测定上下、标志倾角,从而计算水平视线位置;
3500m:经纬仪倾角法。使用两台经纬仪,对向观测。原理同上。
3500m:测距三角高程法。
3500m:GPS法。求出两岸大地高差,同岸水准高差,求出两岸高程异常和高差。(dH = dh + dξ,dh待求,dH可测,dξ可推)
,(一、二等 跨河时,视线长度大于100m,要使用跨河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路线跨越江河,当视线长度大于300m)
要求A,已知a' 、a、β、α、L;
L2 / S = tanβ;
L1 / S = tana;
L1 + L2 = L
(L2、L1、S未知,3个方程3个未知数,可解出L1, L2)
25. 水准标石
岩层水准标石:有岩层露头,或岩层不深于地下1.5m;(2017)
混凝土柱水准标石:沙漠地区或冻土小于0.8m的地区,要埋到冻土线下0.5m(2016)
钢管水准标石:冻土深度大于0.8m或永久冻土
墙角水准标志:坚固建筑物
道路水准标石:水网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通水准点(2014)
关于尺垫:
一、二等水准尺台至少为5kg;
可以使用尺垫的场地:
1. 水泥路;
2. 沙石路;
3. 坚实土路;
(不可:草地、斜坡)
一二等水准测量的顺序:
光学水准仪:
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往测,偶数站:前后后前(黑黑红红)(2015)
反测,奇数站:前后后前(黑黑红红)
反测,偶数站: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电子水准仪:
往、反测,奇数站: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往、反测,偶数站:前后后前(黑黑红红)
三等水准测量顺序:
每站、往返测: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四等水准测量顺序:
每站、往返测:后后前前(黑红黑红)(2018)
(黑面,是基本分划面。总是先后视、先黑面)
水准仪主要轴线:
1.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垂直轴(竖直);
2. 管水准器轴平行于视准轴(产生i角误差,通过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可以消除)(2011)
3. 望远镜十字丝⊥垂直轴(竖直)
(两管一丝)
水准测量中,消除i角误差:(考过)
1. 前后视距相等(还有地球曲率、折光误差)
2. 避免太阳高温导致影响水准管(打伞)
(注意:往返测,偶数测,并不能减弱i角误差)
水准测量中,使用主辅分划,往返测,主要是消除水准尺沉降,仪器下沉影响。
国家水准网计算水准点高程时,所用的高差应该加入的改正包括:(2015年考过)
1. 水准尺长度改正;
2. 水准尺温度改正;
3.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
4. 重力异常改正;(测量重力)
5. 固体潮汐改正;
6. 环线闭合差改正;
(混淆项目:磁场,湿度,气压等等)
国家等级水准网布设原则:
1. 由高级到低级;
2. 由整体到局部;
3. 逐级加密;
4. 逐级控制;
海拔高:绝对高程、从大地水准面起算,也就是正高(2012、2015)
高程框架的实现形式:
1. 高程系统测量;
2. 通过精细化似大地水准面
(错误:水准测量,GPS高程测量)
水准路线要求:
1. 尽量沿坡度较少的道路进行
2. 应该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
3. 避开高速公路
4. 尽量避免通过行人车辆频繁的街道、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
5. 当一等水准路线通过大的岩层断裂带或地址构造不稳定的地区时,应该会同地质、地震有关的部门共同研究
水准点选址要求:
1. 适宜布设在地质坚实、安全僻静、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的地点,例如:政府机关、学校、公园
2. 不适宜布设在 容易受到水淹,或地下水位较高处(泛答)
3. 不适宜布设在 容易发生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点(泛答)
4. 不适宜布设在 河堤、冲积层河岸、地下水位变化大的区域(泛答)
5. 不适宜布设在 铁路50m,公路30m以内的,容易受到剧烈震动的地点(泛答)
6. 不坚固的建筑物上
7. 道路上填方的地段(泛答)
水准测量外业:(重)
一. 不适宜观察的时间
1. 日出前日落后30min(2016)
为了减弱大气折光
2. 太阳中天前后2h内
3. 标尺分划线跳动不稳定
4. 气温突变
5. 风力过大
(问题:什么情况下不宜进行一等水准测量?无论什么水准测量,不适宜条件都是这个)
二. 操作
1. 观测前30min,应该将仪器至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一致;设站时应该用遮阳伞(原因是避免水准管受太阳的影响,导致视准轴和水准管轴不平行产生i角误差);
2. 使用数字水准仪前,预热时间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时间(2014)
3. 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该标记出倾斜螺旋的置平位置,并随气温变化调整
4. 在放置三脚架时,应该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平行,以减弱竖轴不垂直的影响(考过)
5. 除转弯路线外,每一测站上的仪器,前后标尺位置应该接近直线
6. 不应该为增加标尺读数,把尺台安置在坑中
7. 每一测段往返,其测站数均为偶数,往返测时,标尺应该互换位置
8. 对于数字水准仪,避免望远镜直射太阳;避免视线被挡,被挡不要超过尺在望远镜中的20%
*9. 往返同一路线、同一仪器
*10. 按照一二级的观测顺序
*11. 前后视距相等
三角高程测量:
1. 有利的观测时间
2. 对向观测
3. 提高观测视线高度
4. 利用短边传测
三角高程误差来源:
1. 边长误差
2. 垂直折光误差;
3. 垂直角误差
(错误选项:水平折光误差)
工程测量中,高程控制测量的一般要求:
(等级划分;首级网;高程基准;控制点间距、数量;)
1.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没有一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以下可以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该布设成环形状,加密网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3.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测距内,可沿用原有的;小测区测量有困难时,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4.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应该为1~3km,工业区,城镇建筑宜少于1km; 但一测区周围至少有3个高程控制点;
工程测量中,场区高程控制网的要求:
(布网形式;等级;水准点间距、位置;引测)
1. 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2. 大中型施工项目场区高程测量,不低于三等水准
3. 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相对稳定的区域,也可布设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水准点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筑物大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大于15m
4. 少数高程控制点标石不能保存时,应该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上,引测得精度,不应低于原高程点的精度等级。
工程测量中,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
(闭合差等级;水准点个数;距离施工建筑物)
1.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闭合差,不应该低于四等水准测量;
2. 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应该少于2个;
3. 当场地高程控制点离施工建筑物少于200m时,可以直接利用
工程测量中,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
1. 隧道洞内,外的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 隧道两端洞口的水准点、相关洞口的水准点、必要的洞外水准点,应该组合成闭合或往返水准路线。
3. 洞内水准测量应该往返进行,结合洞内施工特点,每隔200~500m设立一对高程点以便检核。
水准测量项目上交资料:(重)
1. 技术设计书;(要记,法律法规也会考,一般案例分析都是分析技术设计)
1) 概述。项目来源、内容、目标、范围、完成期限、承接单位、成果接收单位。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例如:航测用于考虑相对高差、GPS用于考虑阻挡、地籍图要考虑界址点密度等)
2)已有资料。(例如:已有高等级的高程点可以联测、GPS点联测、图根点定位,交会、已有地图可以矢量化用于制作地图等等)
3)引用文件。测绘标准、规范。
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数据格式、数据精度。
5) 设计方案。(又一个需要展开的节点)
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2)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3)技术规定;
4)上交和归档成果;
5)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
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容易漏)
1)划分作业区的困难类别;
2)根据设计方案,计算各工序的工作量;
3)列出年度进度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
7) 附录;
2. 点之记(纸质或电子文本)
3. 水准路线图、节点图(纸质或电子文本)
4. 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5. 水准仪,水准尺检验资料、标尺长度改正数综合表;
6. 观测手簿(磁带、磁盘、光盘)
7. 外业高差及概略高差(概算表)
8. 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资料;
9. 外业技术总结;
10. 验收报告
水准测量外业计算的项目:(2018)
1. 外业手簿计算;(容易漏)
2. 高差和概略高程表;
3.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计算;
4.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计算;
5. 附合路线与环线闭合差;
模拟问题:
问题1: 简述XX等水准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答案:1. 路线长度规定(2000,1600,750,200,150,100,80);2. 精度规定(0.45,1;1,2;3,6;5,10);3. 复测周期(15,5,20)
问题2:如何削弱观察误差:
答案:1. 避开不宜观测的时间(有哪些?);2. 设站的操作; 3. 前后视距、视距差、视线高度
问题3:技术设计缺少哪些内容?上交资料缺少那些内容?
水准路线要求:
1. 尽量沿坡度较少的道路进行
2. 应该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
3. 避开高速公路
4. 尽量避免通过行人车辆频繁的街道、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
5. 当一等水准路线通过大的岩层断裂带或地址构造不稳定的地区时,应该会同地质、地震有关的部门共同研究
水准点选址要求:
1. 适宜布设在地质坚实、安全僻静、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的地点,例如:政府机关、学校、公园
2. 不适宜布设在 容易受到水淹,或地下水位较高处(泛答)
3. 不适宜布设在 容易发生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点(泛答)
4. 不适宜布设在 河堤、冲积层河岸、地下水位变化大的区域(泛答)
5. 不适宜布设在 铁路50m,公路30m以内的,容易受到剧烈震动的地点(泛答)
6. 不坚固的建筑物上
7. 道路上填方的地段(泛答)
水准测量外业:(重)
一. 不适宜观察的时间
1. 日出前日落后30min(2016)
为了减弱大气折光
2. 太阳中天前后2h内
3. 标尺分划线跳动不稳定
4. 气温突变
5. 风力过大
(问题:什么情况下不宜进行一等水准测量?无论什么水准测量,不适宜条件都是这个)
二. 操作
1. 观测前30min,应该将仪器至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一致;设站时应该用遮阳伞(原因是避免水准管受太阳的影响,导致视准轴和水准管轴不平行产生i角误差);
2. 使用数字水准仪前,预热时间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时间(2014)
3. 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该标记出倾斜螺旋的置平位置,并随气温变化调整
4. 在放置三脚架时,应该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平行,以减弱竖轴不垂直的影响(考过)
5. 除转弯路线外,每一测站上的仪器,前后标尺位置应该接近直线
6. 不应该为增加标尺读数,把尺台安置在坑中
7. 每一测段往返,其测站数均为偶数,往返测时,标尺应该互换位置
8. 对于数字水准仪,避免望远镜直射太阳;避免视线被挡,被挡不要超过尺在望远镜中的20%
*9. 往返同一路线、同一仪器
*10. 按照一二级的观测顺序
*11. 前后视距相等
三角高程测量:
1. 有利的观测时间
2. 对向观测
3. 提高观测视线高度
4. 利用短边传测
三角高程误差来源:
1. 边长误差
2. 垂直折光误差;
3. 垂直角误差
(错误选项:水平折光误差)
工程测量中,高程控制测量的一般要求:
(等级划分;首级网;高程基准;控制点间距、数量;)
1.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没有一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以下可以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该布设成环形状,加密网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3.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测距内,可沿用原有的;小测区测量有困难时,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4.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应该为1~3km,工业区,城镇建筑宜少于1km; 但一测区周围至少有3个高程控制点;
工程测量中,场区高程控制网的要求:
(布网形式;等级;水准点间距、位置;引测)
1. 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2. 大中型施工项目场区高程测量,不低于三等水准
3. 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相对稳定的区域,也可布设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水准点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筑物大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大于15m
4. 少数高程控制点标石不能保存时,应该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上,引测得精度,不应低于原高程点的精度等级。
工程测量中,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
(闭合差等级;水准点个数;距离施工建筑物)
1.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闭合差,不应该低于四等水准测量;
2. 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应该少于2个;
3. 当场地高程控制点离施工建筑物少于200m时,可以直接利用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86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