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常常描写一个人“年轻的身体下却藏着一颗年老的心…”。如果这句话能让你感到一种油然而生的共鸣,下面的事实恐怕会带来更直观的冲击: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对本校学生进行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在年轻的脑袋上却长着一双年老的耳朵——用学术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有着轻微噪声性听力损伤(NIHL: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的人数正逐年上升。
何谓噪声性听力损伤?简言之,即为耳朵在过长的时间内承受了过大的声音,进而听力下降的一种病症。听力的下降本来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之所以现在成了年轻人的家常便饭,随身听与耳机恐怕难逃干系。
大多数年轻人并不从事与噪音亲密接触的“高危”行业,但听力却都出现了显著下滑。导致听力下降的最直接原因便是过度的使用耳机,而这“过度”的衡量标准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声音过大,时间过长。
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规定,超过85分贝以上的声音就可以被纳入噪音。可实际上,很多人可以忍受耳机长时间的播放超过90分贝的音乐而浑然不觉。
难道大家听歌都本着自虐的心态吗?当然不是,许多人都喜欢在地铁、公车或者较为嘈杂的环境内听歌,自然而然会将耳机音量调得过大。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环境音量达到65分贝时,被试者会选择将耳机的音量调高到82分贝来获得更好的效果。而当环境音量更高时,这个数字也可能会更高。长此以往,即便是在安静的室内,耳机使用者依然会将音量设定到一个远远超过实际需要的标准。
更可怕的是,长时间播放过大的音量,并不会带来立刻的痛苦。对于一般人来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耳朵不痛,何必关注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噪声性听力损伤都是由蓄积已久的微小损伤导致的。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据统计,在2005-2006年间,患听力受损的青少年比率要比1988-1995年高出1/3。
保护我们的第五感
诚然,随身听与耳机都是人类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们在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中早已是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其实要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爱听歌的朋友们,不妨听听以下一些小建议。
* 在室内尽量调低音量: 一般来讲,安静的环境下音量设置到自己刚刚可以听清楚的程度即可。对于头戴式耳机来说,音量应该调整在可以听清周边对话为宜;对于入耳式耳机,可以拿掉一边耳机,将另一侧的音量调整到与对话音量相似为宜。在需要调高音量时,最好不超过60%的最大音量。
* 室外应有效屏蔽噪音: 实际上,当周遭环境嘈杂,将音量开到更高也难以听清时,就应该果断关掉手里的随身听。如果非要在这种高分贝的环境下听歌的话,不妨可以换用入耳式、耳塞式耳机或对外界噪音屏蔽效果比较好的头戴式耳机。当屏蔽了外界的大部分噪音时,设定的音量也自然会小很多。
* 切勿长时间使用耳机: 一般来说,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2-3个小时(如果音量较大则务必控制在1小时之内)。而带着耳机睡觉更是要避免的不良习惯。
* 设置最大音量: 很多播放器都可以手动设置最大音量的上限,可以手动将最大音量设置在60%,这样就不会因为手欠而调大音量啦。
此外,如果感到任何听力方面的下降或是耳朵的不适,定期的检查也可以帮助受伤的耳朵得到最及时的治疗。当然,保护耳朵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选择一个合适的耳机,适度音乐,健康生活。
听力是人类的五个感觉之一,它最容易被保护,却也最容易被忽视。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丛林和旷野里可以通过声音判断天敌与猎物的方向和位置,好的听力是生存的保证之一。那时的音乐便是潺潺的流水与清晨的鸟鸣,噪音也不过是轰鸣的闪电与急坠而下的瀑布。如今科技的发展,各种噪音的侵袭已经让很多人麻木,忘记了耳朵的重要性,那么就从现在做起,为了能在垂暮之年听到爱人在耳边的絮语,为了能再一次听到露水敲打树叶的声音,开始保护我们的第五种感觉。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liantianxia/archive/2012/12/11/281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