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例图的建立步骤:
1〉 找出系统外部的活动者和外部系统,确定系统的边界和范围。
2〉 确定每一个活动者所希望的系统行为。
3〉 把这些系统行为命名为用例。
4〉 把一些公共的系统行为分解为一批新的用例,供其它的用例引用。把一些变更的行为分解为扩展用例。
5〉 编制每一个用例的剧本。
6〉 绘制用例图。
7〉 区分主业务流和例外情况的事件流。可以把表达例外的情况的事件流的用例图画成一个单独的子用例图。
8〉 精化用例图,解决用例见得重复与冲入问题,简化用例中的对话序列,用力图可以有不同的层次,高层次系统的用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下属子系统中的子用例。
2.对象类图的建立步骤:
1〉 研究分析问题领域,确定系统的需求。
2〉 发现对象和对象类,明确他们的含义和责任,确定属性和操作。
3〉 发现类之间的静态联系。着重分析找出对象类之间的一般和特殊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研究类的继承性和多态性,把类之间的静态联系用关联、泛化、聚合、组合、依赖等联系表达出来,虽然对象类图表达的是系统的静态结构特征,但是应当把对系统的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起来,更能准确地了解系统的静态结构特征。
4〉 设计类与联系。调整和精化已得到的对象类和类之间的联系,解决诸如命名冲突、功能重复等问题。
5〉 绘制对象类图并编制相应的说明。上述做法是直接从领域分析抽取对象和对象类开始的,这是常规的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做法。Rational统一过程主张采用用例驱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从业务领域的分析中先抽取活动者和用例,建立业务模型。业务模型包括业务用例模型、设计模型、实现模型和测试模型。
3.顺序图的建立步骤:
1〉 确定交互的上下文。
2〉 找出参与交互的对象类角色,把他们横向排列在顺序图的顶部,最重要的对象安置在最左边,交互密切的对象尽可能相邻。在交互中创建的对象在垂直方向应安置在其被创建的时间点处。
3〉 对每一个对象设置一条垂直的向下的生命线。
4〉 从初始化交互的信息开始,自顶向下在对象的生命线之间安置信息。注意用箭头的形式区别同步消息和异步消息。根据顺序图是属于说明层还是属于实例层,给出消息标签的内容,以及必要的构造型与约束。
5〉 在生命线上绘出对象的激活期,以及对象创建或销毁的构造型和标记。
6〉 更具消息之间的关系,确定循环结构及循环参数和出口条件。
4.协同图的建立步骤:
1〉 确定交互的上下文。
2〉 找出参与交互的对象类角色,把他们作为图形的节点安置在协同图中。最重要的对象安置在图的中央,与他有直接交互的对象安置在邻近。
3〉 设置对象的初始性质。
4〉 说明对象之间的链接。首先给出对象之间的关联连接,然后给出其它连接,并且给出必要的装饰,如构造型《global》《local》等。
5〉 从初始化交互的消息开始,在链接上安置相应的消息,给出消息的序号。注意用箭头的形式区别同步消息和异步消息。根据顺序图是属于说明层还是属于实例层,给出消息标签的内容,以及必要的构造型和约束。
6〉 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循环、自调用、回调、多对象等。
5.状态图的建立步骤:
1〉 确定状态机的上下文,它可以是一个类、子系统或整个系统。
2〉 选择初始状态和终结状态。
3〉 发现对象的各种状态。注意应当仔细找出对问题有意义的对象状态属性,这些属性具有少量的值,且该属性的值的转换受限制。状态属性值的组合,结合行为有关的事件和动作,就可以确定具有特定的行为特征的状态。
4〉 确定状态可能发生的装移。注意份已从一个状态可能转移到那些状态,对象的哪些行为可引起状态的转移并找出触发状态转移的事件。
5〉 把必要的动作加到状态或转移上。
6〉 里要超状态、子状态、分支、历史状态等概念组织和简化一个复杂的状态机。
7〉 分析状态的并发和同步情况。
8〉 绘制状态图。
9〉 确认每一个状态在某个时间组合之下都是可到达的。确认没有一个死端状态,对象不能从该状态转移出来。
6.活动图的建立步骤:
1〉 找出负责实现工作流的业务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是现实业务领域中的实体,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或事物。为每一个重要的业务对象建立一条泳道。
2〉 确定工作流的初始状态和终结状态,明确工作流的边界。
3〉 从工作流的初始状态开始,找出随时间而发生的活动和动作,把他们表示成活动状态或动作状态。
4〉 对于复杂的动作或多次重复出现的一组动作,可以把他们组成一个活动状态,并且用另外一个活动图来展开表示。
5〉 给出连接活动和动作的转移(动作流)。首先处理顺序动作流,然后处理条件分支。最后处理分劈和接合。
6〉 在活动图中给出与工作流有关的重要对象,并用虚箭线把他们与活动状态或动作状态相连接。
来源:CSDN
作者:天勤1998
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8861587/article/details/104905269